2020年5月23日上午,在全國政協經濟界聯組會上,聽完有關委員關于“新就業形態”的發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新就業形態”也是脫穎而出。要順勢而為。當然這個領域也存在法律法規一時跟不上的問題,當前最突出的就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法律保障問題、保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問題等。要及時跟上研究,把法律短板及時補齊,在變化中不斷完善。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受此沖擊,部分市場主體停工停業。這對國民經濟運行和就業形勢造成很大影響。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城鎮新增就業目標為900萬人以上,而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有874萬人,就業形勢凸顯嚴峻復雜,“穩就業、保民生”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于一個人、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天大的事情。中央提出“六穩”“六保”,也把就業排在首位。
疫情對經濟、對就業造成很大影響,但我們也應看到,在疫情防控期間,核酸檢測員、社區網格員、在線學習服務師、信息安全測試員、互聯網營銷師、老年健康評估師……一批新就業形態脫穎而出,在為人們的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讓許多人的就業和創業有了著落。時至今日,新業態還在層出不窮,新就業形態也在不斷擴大。
近年來,隨著人類社會整體上跨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市場交易成本急劇下降,以互聯網平臺連接供給和消費兩端的分享經濟或零工經濟下的工作模式蓬勃發展。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以新業態形式出現的平臺企業員工達到623萬人、同比增長4.2%,平臺帶動的就業人數約7800萬人、同比增長4%。
在新就業形態迅猛發展的態勢下,新職業不斷涌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0年5月11日公示的10個擬發布新職業中,互聯網營銷師赫然在列,電商主播將迎來正式的職業稱謂。在此之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于2019年4月和2020年2月分別確定了13個和16個新職業,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電子競技員、網約配送員、全媒體運營師等。顯然,新就業形態已成為就業的新趨勢。
當然,一個新生事物的出現,其制度建設會出現一時跟不上的問題。我們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做好完善制度的工作。“要及時跟上研究,把法律短板及時補齊,在變化中不斷完善。”
《中國新時代》本期刊出的《新就業迸發經濟新活力》《數字經濟激活就業新動能》《新職業新機遇》一組文章,將全面報道新就業形態的現狀、影響及發展趨勢。
《中國新時代》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