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五人民醫院(467000)崔艷平
周圍血管阻塞性疾病為常見的類似于深淺靜脈血栓形成(DVT)、動脈栓塞的血管疾病。DVT主要與肺動脈產生血栓栓塞有密切關系[1]。DVT臨床無明顯特異性,因此患者的體征與其臨床癥狀無法為診斷本疾病提供有力依據。以往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DVT的CV診斷方式,在技術上無法保證一次性操作成功,并且會對患者造成一定創傷,導致并發癥較多,對患者存在一些潛在危險[2]。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和儀器設備不斷改善,其中CDFI對血管疾病的診斷技術大幅提高,對肢體近端、遠端的阻塞或非阻塞靜脈血栓能準確檢出,因此DCFI在臨床上會被首選作為診斷DVT[3]。本研究對周圍血管阻塞性疾病患者分別采用CDFI和CV兩種方式進行診斷,并對診斷結果進行記錄分析。具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 0 1 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76例周圍血管阻塞性疾病患者,分別行CDFI(觀察組)和CV(對照組)進行診斷。76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年齡31~62歲,平均(41.4±3.2)歲;病史5d~2年,平均(96.6±33.3)d。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入選標準:①臨床確診為周圍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患者;②排除先天性疾病、肝腎功能嚴重損傷的患者;③無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礙的患者;④排除對藥物嚴重過敏者;⑤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目的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附表 兩組診斷結果的DVT部位和診斷準確率對比[n(%)]
1.2 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CDFI進行掃描診斷,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線陣設置5~12MHz,對部分肢體腫脹檢查患者采用凸陣探頭頻率為3.5MHz。患者以仰臥或俯臥的體位,將下肢外展,由近至遠于兩側對照,掃描順序以橫切面至從切面,檢查順序依次為:股總靜脈-股深靜脈-股淺靜脈至胭靜脈。若單肢股靜脈檢查出發生病變,應向上逆向檢查髂靜脈,雙下肢DVT時檢查下腔靜脈。然后對患者行CV檢查,注意保持檢查環境清潔,同時應在檢查床鋪消毒單,檢查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創口進行壓迫止血和消毒處理。觀察分析兩組診段結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診斷結果的DVT部位和診斷準確率,包括上肢、下肢、股淺動脈、股淺靜脈、髂外靜脈、髂總靜脈。診斷準確率=(所有血管阻塞部位總和/總患者例數)×100%。并對患者的診斷滿意度以及檢查費用進行記錄對比,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
診斷標準:靜脈血栓顯像特征包括完全性栓塞血管內膜不平、增厚反射回聲強,管腔內部呈強或低回聲,管徑增寬,探頭加壓管腔不變癟,擠壓遠端肢體后靜脈無血液增加,病變處CDFI無彩色血流顯示;不完全栓塞處血管增寬,而管腔變窄,與管壁分界不明顯,探頭加壓管腔部分變癟病變處CDFI顯示管腔有血流充盈缺損現象,PD可顯示出低速血流,頻譜出現小或無波動。
1.4 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數據均納入SPSS21.0軟件分析,t、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診斷結果的DVT部位和診斷準確率對比 兩組診斷結果如下:觀察組CDFI診斷出的DVT部位和診斷率情況與對照組CV診斷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見附表。
2.2 兩組的患者滿意度及檢查費用對比兩組診斷中,觀察組滿意度98.6%明顯高于對照組78.9%,P<0.05;觀察組檢查費用(205.1±15.7)元明顯低于對照組(634.4±25.3)元,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CDFI在臨床對DVT的診斷可靠性在國內外廣受好評。隨著醫療技術迅速發展,在動靜脈結構和血流狀態的檢查中,其精確度不斷提高,并且具有極高的對近端DVT的特異性、敏感性[4]。在對患者動靜脈DVT診斷過程中患者無痛苦且無并發癥,診斷方式非侵入式,較其他診斷方式價格相對較廉,且可重復診斷。同時,CDFI如今臨床檢查普及度高,操作方式較簡單,較其他方式有較低的漏診率和誤診[5]。采用CV進行檢查雖能更好地體現病變部位和病變情況,但是其具有不可重復操作,且檢查費用也相對較高。此外,由于靜脈通道建立難度較大,存在感染、過敏、腎功能障礙及妊娠期的患者不可通過CV進行診斷。其檢查方式為入侵式的創性檢查,相較于CDFI,有較為復雜的操作方式,對患者的身體會造成一定的損傷,若操作不當甚至會給患者帶來危險。對于危重患者的診斷,CDFI能在短時間內對患者血管病變部位、范圍等作出明確診斷;還可對動脈栓塞進行證實和排除,為臨床治療提供更有效、更合理、更及時的依據[6]。對于治療后進行復查的患者,CDFI可對觀察記錄其病變部位、栓塞大小和范圍變化等情況;同時,還可對遠端動靜脈血流及其有無側支循環進行觀察,并對其病變發展進行預測,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據。若CDFI診斷結果為DVT,經臨床治療后復查均未顯示血栓繼續延伸,部分阻塞會在短期內持續再通。
相關研究顯示,在對DVT的診斷中,限制CDFI會診斷出動靜脈血栓形成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診斷醫師的臨床經驗及研究深度。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76例周圍血管阻塞性疾病患者分別采取彩色多普勒超聲和血管造影技術進行診斷,并對其診斷結果的準確率、患者滿意度及檢查費用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CDFI診斷出的DVT部位和診斷率情況與對照組CV診斷結果無明顯差異;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檢查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周圍血管性阻塞性疾病有較高的檢查診斷率,對血管阻塞位置檢查準確、操作簡單、診斷時間短、安全性高、檢查費用低,可顯著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作為臨床首選檢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