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其言
(陜西煤田地質化驗測試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710054)
小壕兔地區地處陜西與內蒙古自治區兩省交界部位,位于陜西省神木縣西南、榆林市西北,設置礦業權主要包含探礦權小壕兔一號井田及小壕兔二號井田[1]。區域位于鄂爾多斯盆地內部平緩斷塊的東勝~靖邊單斜區,地層由老到新主要發育中生界三疊系(T)、侏羅系(J)、白堊系(K)、及新生界新近系(N)、第四系沉積(Q),本次研究主要為侏羅系延安組J2y。
根據施工鉆孔信息及以往地質資料,區內含煤地層為侏羅系中統延安組含煤地層,主要發育的可采煤層有1-2、2-2、3-1、4-2、4-3、5-2和5-2 下7 層,分述如下:
(1)1-2煤:分布于延五段上部,平均厚度3.35m。
(2)2-2煤:分布于延四段上部,平均厚度1.05m。
(3)3-1煤:分布于延三段頂部,平均厚度2.33m,煤層由西北向東南呈逐漸變薄趨勢,煤層結構簡單,本次施工鉆孔含1 層夾矸。
(4)4-2煤:分布于延二段中部,平均厚度1.43m,煤層厚度變化小。
(5)4-3煤:分布于延二段中部,平均厚度0.81m。
(6)5-2煤:分布于延一段頂部,平均厚度3.4m,煤層由東北向西南呈逐漸變薄,本次施工鉆孔含2 層夾矸。
(7)5-2下煤:分布于延一段上部,平均厚度2.58m,煤層由東北向西南呈逐漸變薄,本次施工鉆孔含2 層夾矸。

圖1 部分鉆孔煤層巖芯照片
依據該區域鉆孔化驗資料,區域整體煤質特征如下:
(1)工業分析:①浮煤:揮發分Vdaf 31.47%~49.43%,平均37.75%,灰分Ad 1.9%~27.75%,平均6.3%,水分Mad 0.66%~5.8%,平均2.67%,固定碳FCad 40.23%~64.43%,平均56.86%;②原煤:揮發分Vdaf 30.01%~45.54%,平均36.76%,灰分Ad 2.11%~29.59%,平均7.42%,水分Mad 3.08%~10.18%,平均6.67%,固定碳FCad 39.67%~64.49%,平均54.73%;
(2) 硫:原煤全硫0.17~2.8%,平均0.65%,浮煤全硫0.2~1.5%,平均0.38%;整體以特低硫、低硫煤為主[2],占86.7%;
(3)粘結指數:GR.I 0~10,平均2.86。研究區整體上以不粘煤31 號為主,局部可見長焰煤41 號[3]。
區域煤層整體呈黑色半亮型煤為主,其次半暗型煤,條痕褐黑色,由亮煤、暗煤夾少量鏡煤寬條帶組成,弱瀝青光澤,參差狀斷口,偶見端割理發育,被方解石充填,偶見黃鐵礦薄膜。
根據部分鉆孔化驗測試結果(見表1),區域煤巖特征如下:①有機顯微組分:區域總體煤巖特征以惰質組為主,平均含量49.97%,惰質組主要為為絲質體、半絲質體;鏡質組平均含量46.9%,鏡質組主要為基質鏡質體、均質鏡質體。縱向上表現出一定非均質性,其中1-2煤、3-1煤整體上以鏡質組為主,含量31.8%~79.4%,4-2煤、4-3煤、5-2煤整體上以惰質組為主,含量31.6%~72.3%。②無機顯微組分:主要包含粘土、黃鐵礦、方解石等,含量0.4%~5.8%,粘土礦物主要團塊狀,黃鐵礦呈斑塊狀、星點狀、脈狀,方解石呈塊狀、脈狀。平均最大反射率0.53~0.59%。

表1 區域煤巖特征(平均)
根據煤芯解吸情況,區域煤層含氣量0.01~0.12m3/t(空氣干燥基)。
根據錄井資料,結合本次施工鉆孔測井資料,確定煤層與巖層氣測值界限(圖2),并以此界限分別統計煤層、巖層氣測值分布情況。
根據錄井數據統計,區域施工鉆孔氣測值煤層段主要分布于0.8~1.4(圖3),
從結果上看,區域巖層段煤層氣含量總體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圖4),煤層段則相關性不明顯,整體表現為煤層氣含量低。

圖2 區域煤層氣含量- 深度交匯圖版

圖3 區域煤層氣含量頻數分布直方圖
主流觀點認為,煤層氣富集主要受煤級、煤厚、沉積作用、構造作用以及水文地質作用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構造作用為主要控制因素,其余因素在構造作用因素控制之下耦合作用[4-7]。侏羅紀煤田是燕山期構造作用的產物,燕山期末,盆地開始緩慢上升,到喜山期均處于風化剝蝕期,長期剝蝕破壞原有地層致使氣體逸散,且煤巖特征顯示,該區平均最大反射率僅0.5%左右,并且煤層上伏下覆巖層多以疏松多孔的砂巖為主,不利于氣體聚集保存,綜上所述,構造作用造成的原有地層破壞、煤級低以及缺乏有利封蓋條件是該區煤層氣含量低的主要原因。

圖4 區域煤層氣含量- 深度交匯圖(巖層段)
5.1 小壕兔地區含煤地層為侏羅系中統延安組含煤地層,主要發育的可采煤層7 層,整體以特低硫、低硫煤為主,依據煤質特征,研究區整體上以不粘煤31 號為主,局部可見長焰煤41號。
5.2 區域煤層整體呈黑色半亮型煤為主,其次半暗型煤;煤巖特征1-2煤、3-1煤整體上以鏡質組為主,4-2煤、4-3煤、5-2煤整體上以惰質組為主,平均最大反射率0.53~0.59%。
5.3 區域煤層含氣量0.01~0.12m3/t(空氣干燥基)。施工鉆孔氣測值煤層段主要分布于0.8~1.4,整體表現為煤層氣含量低,構造作用造成的原有地層破壞、煤級低以及缺乏有利封蓋條件是該區煤層氣含量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