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東輝
最近一個時期以來,閃崩股現象有所增加,有的毫無征兆,突然之間就猛烈殺跌,直奔跌停而去。很多人驚訝之余尋找原因,找來找去,有一個原因是會被共同提到的,就是原來股價漲得太多了。
最近一只閃崩股是紫光國微,10月21日小幅低開后,迅速閃崩跌超8%,略作掙扎后被封死在跌停板,直至收盤。有什么特別原因嗎?真沒有。此前一天晚間,紫光國微發布2020年三季報,公司營業收入金額為23.2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78%,主要系報告期內西安紫光國芯出表所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4億元,同比增長88%。疫情之下,這份成績單其實還是相當亮眼的,但股價卻閃崩了。與此同時,還拖累了國產芯片板塊大跌超2%,富滿電子、北方華創、光庫科技、臺基股份等紛紛跟跌,奧海科技、乾照光電等領跌,半導體概念股跌幅居前。
紫光國微閃崩跌停前一天,芯片巨頭華潤微也遭遇了暴跌,收盤跌幅12.37%。華潤微的業績也很好,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長達154%。于是有人猜測是不是跟10月20日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對芯片發展問題的回應有關。發改委表示,要有序引導和規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秩序,做好規劃布局,引導行業加強自律,避免惡性競爭。這對相關上市公司不僅不是利空,反而是利好。因為未來的資源將有序配置給優質企業,避免盲目鋪攤子,防止惡性競爭。芯片類上市公司已經占得先機,市場規范發展更有利于其迅速做大做強。因此這個所謂的利空實際莫須有。
要說有利空,其實就是這些公司的股價今年以來已經漲得太多了。就說紫光國微,年初至今,區間最高漲幅216%,到10月21日股價閃崩還高達113.65元,較年初仍然漲了1倍多。還有富滿電子與紫光國微情況類似。諸如此類的股票還有很多,不再枚舉。
股價有漲有跌本來就很正常,但有人說近期的閃崩股跟往年有點不一樣,往年閃崩的大多是問題股,今年閃崩的大多是白馬股。其實今年就是以追捧白馬股或芯片股的名義集中炒作這些股票,炒白馬股和芯片股似乎占據了道德高地。但是不要忘了,今年很多股票都沒怎么漲,這樣被資金集中炒起來的白馬股和芯片股就與其他股票拉開了差距,顯得高高在上了。當然,股價何謂高,何謂低,都是相對而言的。強者恒強,漲了又漲的股票也有不少,只要有持續不斷的資金砸進去,股價就能漲個不停。某種程度上,股票就是個資金游戲,哪天資金跟不上了,里面的人想套現了,股價就會閃崩。
股價閃崩是由于套現太急引起的,投資者爭先恐后套現,就會發生踩踏效應。閃崩是令人恐懼的現象,對投資者的持股信心打擊很大,對市場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并具有一定的傳導性,因此閃崩股的隊伍有擴大化的苗頭。其他投資者也在吸取教訓,一旦發現苗頭不對,往往不計價格地搶先套現,導致更多的個股出現閃崩。閃崩是多輸,通常鮮有人敢接盤,這樣能跑掉的也只有少數,閃崩還會造成上市公司市場形象受損。
白馬股不像那些問題股,問題股會一崩到底,是因為投資者徹底絕望,不計成本地出逃。白馬股閃崩是因為漲得太多,投資者怕煮熟的鴨子飛了,急于套現。一旦投資者發現跑不掉,倒也不會產生絕望情緒,所以很少有白馬股連續閃崩的。但是白馬股的閃崩也是對股價漲幅過大的一種警告,說明持股者已經心態不穩了,處于隨時準備套現的狀態。這樣的股票,如果莊家后續還要再拉升,難度極大。除非在短時間里迅速收復失地,并創出新高,否則其他投資者會順勢派發,莊家就會砸在手里,以后就很難出貨了。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