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華
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應用意識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知識應用意識和相應的應用能力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本文圍繞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這一命題,結合教學實踐,重點從四個層面闡述和探討相應的實現路徑。
一、改變教學形式,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按照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論框架,學生在實際生活場景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最終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是學科教學的重要關注點,即學科教學與學生個體的實際生活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得到了充分的關注和尊重,小學生個體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價值維度是更好地服務于學習主體的實際生活,這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從本質上而言,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值得學科教師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探索。
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要落實“先學后教”的教學組織形式,“導學案”的教學模式應該引起教師重視,由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出相應的教學內容是基本的思路和理念。如教學“乘法分配律”內容后,筆者先給學生出示如下問題:小紅去文具店買東西,圓珠筆和筆記本的單價都是1.5元,小紅買了2支圓珠筆和3本筆記本,小紅應該付多少錢?有學生先將所有的物品單獨用乘法計算,再把得數相加得出最終結果。筆者進一步拋出疑問:有沒有更好的計算方法?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生可以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學會應用乘法分配律來解題。如此設計教學有兩個層面上的意義和價值:一個方面是可以切實地在數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之間建立聯系,另一個方面是學生的學習和思考能夠為提高知識應用做好分步引導。
二、構建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是廣泛的,而主題探究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因此,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要依托小組合作探究等形式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對學習能力強、中、弱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讓每位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都有所收獲,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如講授“乘法分配律”的內容,筆者在導入新課并且講授完乘法分配律的基本運算法則之后,帶領全班學生解決幾個數學問題,讓學生充分理解運算法則并且懂得基本的解題過程。之后,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幾組難度相同的練習題,每一組練習題包含多道不同解題方式的題目,讓學生按照提前分好的數學小組,抽選一組練習題,在規定的時間內小組合作完成習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小組里面的學優生帶動學困生,讓已經懂得乘法分配律的學生用速度和正確率來刺激學困生,讓學生在合作當中學到新知識,明白乘法分配律本質上是一種簡便的運算形式。而在實際生活中應用乘法分配律的條件是什么?在ab+ac=a(b+c)這一等式中,a作為一個不變量是關鍵因素,筆者在學生完成練習后,引導學生注意a作為不變量在運算中的重要性。這樣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鞏固知識,再通過講解運算定律的注意點,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小組探究意識,也使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得更加透徹。
三、豐富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互聯網+”時代的深入發展,給教學方法帶來了深刻的變化,教師應善于利用互聯網豐富的音頻、視頻、圖片和其他教學資源,并通過合理的整合和設計突出教學重點,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逐漸培養學生對數學探究的好奇心,以養成善于、敢于質疑和應用的精神。
如在教授“圓的面積”時,筆者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對于圓形面積的探討興趣,豐富學生的視野。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剪拼探究圓的面積,但學生在操作中由于無法等分剪切無法拼成長方形。于是,筆者利用多媒體把圓分成16等份及32等份,都只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最后分成64等份,拼成近似長方形。通過這幾次的電腦演示,并借助多媒體的閃現功能,筆者邊操作邊讓學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學生發現分得越細,拼成的形狀越接近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圓的半徑,由此就可以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方法。在多媒體的引導下,學生還發現把圓轉化成近似長方形,面積是不變,可是周長就變了,長方形的周長比圓多了兩條半徑的長度。通過多媒體的應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順暢地進行,學生也更加牢記圓形面積的推導過程。隨后,筆者出示這樣的一道題:把羊拴在木樁上吃草,已知繩子的長度是5米,你能求出羊吃到草最大的面積是多少嗎?學生回答說,解題難點在于羊吃到草最大的面積是一個圓形,這個圓形的半徑是5米。可以發現借助現代技術幫助學生提高注意力和理解能力,學生領悟了極限思想和數學的轉化思想,也培養了應用意識。
四、改變課后作業形式,增強應用意識
數學廣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教師除了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也要適時引導學生在課后生活中學會應用數學。傳統課后作業布置的大多是練習題,這些并不能真正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反而將學生的數學視野局限在數學課本之中。因此,教師要學會改變課后作業的形式,拓展學生應用數學的場景,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
如在教學“乘法”后,一般的書面作業讓學生覺得無聊,因此筆者安排實際的作業,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去購物,付款時問父母是怎樣計算結果的。父母告訴學生,將單價和數量相乘便可以得出應該付款多少。之后,父母在購買下一種物品時,讓學生計算物品的總價格。學生完成購物體驗后,第二天在課堂上紛紛交流各自的體驗,討論解決問題時遇到的困難。這樣的作業幫助學生在實踐中積累學習方法,并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借助實踐經驗,可以直接提高學生靈活使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與書籍中的相關練習相比,在實踐中的知識應用促進學生更加牢固地記住知識,也意識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
綜上所述,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該創新教學觀念,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開展啟發式教學,幫助學生養成探索意識與知識應用意識;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從而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縣第十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