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當前,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育時都會采取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與基本活動經驗為主的素養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小學數學素養教育影響下,測試試卷的命題也出現了變化。
一、小學數學素養教育
一般認為,數學素養是指當前或未來的生活中為滿足個人成為一個會關心、會思考的公民而需要具備的做出數學判斷的能力,以及參與數學活動的能力。數學,是與人們日常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聯系緊密的一門學科,小學數學在進行素養教育時,主要是通過構建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來實施教學以及培養數學意識。通過這樣的素養教育,將課本上抽象的知識與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結合,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鼓勵學生自我體驗,合作交流,不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并在探索的過程中增強對數學的體驗,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如“長方體”的教學,教師可以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對長方體進行闡述,從而引發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觀察能力等。教師也可以通過安排學生動手制作長方體,加深學生對長方體的認知以及相關知識點的印象,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小學數學試卷命題的探索
1. 與現實生活接軌,讓數學更加生活化。在教學中,要把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小學生對于很多的事物還沒有一個完全的概念,在大部分情況下對于一個事物下定義,都是結合自己對于現實中類似事物的觀察和理解而給出的。所以在進行小學數學試卷命題時,便可以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來進行,提高學生對于身邊事物的細心觀察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也增強學生對于身邊事物產生不同的看法以及提出更多問題的質疑能力。
請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小明的身高是128( ?),教室地面的面積約60( ?),文具盒的上面面積約80( ?),一個乒乓球重4( ?),一個菠蘿重600( ?),學校旗桿高20( ?)。
對于這幾道題,學生通過觀察身邊事物就可以正確填寫出其中的答案。通過這類的命題,能夠提高學生對單位的認識以及對單位的運用能力。學生通過第一個空就可以聯想到自己在家量身高時的場景;通過第二個空可以聯想到自己班級教室的面積大小;通過第三個空便能夠想到自己的文具盒;第四個空就可以聯想到自己曾經見到過的乒乓球的大小以及重量;第五個空能夠聯想到家人買水果時的場景;第六個空可以聯想到自己學校旗桿的高度。通過這些實際生活中的事物,可增強學生對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細致觀察能力以及對課本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通過以上試題,足以體現出在進行試卷命題時,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重要性,學生能夠從中得到更多的知識體驗。
2. 進行正確的思維引導,提升學生數學素養。教學中應給學生創造各種環境,提供各種運用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數學,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造展示才能、發揮才智的數學環境,使學生始終保持數學行為的主動狀態。在進行小學數學素養教育時,教師便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灌輸。小學正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階段,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引導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從各個方面逐漸影響、進行引導。在進行試卷命題時,便可以將需要傳達的正確思想與課本知識進行融合。
為提高居民節水意識,自來水公司對居民用水實行階梯式收費。每戶居民每月用水在10 噸以下(含10 噸)的每噸收取2.5 元,超出10 噸的部分每噸收取3.8元。王華家5 月份用水15 噸,應繳水費多少元?
通過這道題,筆者再配上我國缺水地區的用水圖,學生能對節約用水產生深刻的印象,也能夠對購水的費用有潛在的認知,聯想自己日常用水的情景。使學生能夠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在碰到無人使用的水龍頭在滴水等情況時能夠做出節約用水的行為。
學生參加環保行動。五年級清運垃圾0.6噸,比六年級少清運0.2噸。五、六年級共清運垃圾多少噸?
通過這道題,筆者再配上海洋垃圾、生活垃圾的處理場景,從而能夠培養學生不能隨地亂丟垃圾,在路上遇到垃圾時需要扔進垃圾桶等習慣。這樣的試題命制,有效促進學生建構知識,積淀經驗,發展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3. 結合情境展開,提升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與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講,富有情節的事物總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果將這些情境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就能夠既教育學生又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在早晨起床后,小林得完成以下事情:疊被子3 分鐘,洗臉刷牙8分鐘,聽外語30 分鐘,吃早餐10 分鐘,收拾碗筷、擦桌子5 分鐘,收聽廣播30 分。為了盡快做完這些事,最少需要( ?)分鐘。
通過這道題,學生可以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場景進行回想或者根據題干內容進行試驗。在這個過程中既能夠提高學生對時間的重視,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思想提供有效載體,以及對學習提起興趣。
4. 結合時政新聞,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及情感體驗。俗話說“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們需要從小養成對時政新聞關心了解的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正是塑造力最好的時機。在如今這個信息時代,小學生能夠從多種渠道對時政新聞等進行了解。而將時政新聞與課本知識結合,可以對學生起到信息傳達的作用,也能夠使學生對國家的重大事件進行了解。
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共有4萬多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某礦泉水廠向支援武漢疫區的醫護人員運送礦泉水,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約2萬人,假如每人每天2瓶水,24瓶水裝成一箱,則該廠每天至少需要裝運多少箱礦泉水?
通過該題,學生對疫情期間的相關新聞會有更深的體會,引導學生懂得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道理,并對當時參加救援的人們產生敬意,特別是支援的醫護人員。
綜上所述,對小學生進行數學素養教育,應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相結合,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自主思考以及創新能力等。并在此基礎上對測試試卷的命題進行改善,通過測試試卷命題上的改變與教學方法的結合,從多個方面引導影響學生,幫助小學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
(作者單位:福建省政和縣鐵山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