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漢祥
不久前,我姨兄陳壘終于“脫光”,與鄰村女士劉鳳喜結良緣,而且新夫人能干賢惠又耐看。后來,憨厚的陳壘才跟大伙兒說出了實情,是《新天地》成全了他倆這樁美滿姻緣,他把這份雜志當成了給他與劉鳳牽線搭橋的“月下老人”。
陳壘家住南通市通州區袁灶鎮,今年61歲,過去一直在家鄉務農,最近才學著種大棚蔬菜。自從與前妻離異后,因為憨厚老實,家境一般,加上貌相平平,所以在再婚方面一直是“老大難”。去年初夏的一天,他與鄰居趙大姐結伴到鎮上一家種子店購買蔬菜種子,此時鄰村的劉鳳女士正巧也在那家店里。陳壘雖然與劉鳳不熟悉,但早就聽說這位五十多歲的女士是一位種蔬能手,她不但端莊大方、吃苦耐勞,而且也是離婚獨自一人,所以眼下正式見了面心里很想與她交往相處,但想到自己的條件,只好把這個念頭壓在心底里。
誰知第二天一早,趙大姐找到陳壘說:“昨天咱倆遇見的那位劉鳳以為你是整天不離書報的書癡,竟然說要與你交刊友呢。”這一番話讓陳壘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不相信人家女士對他有如此好感。直到趙大姐說了事情的經過,陳壘才知道是一個巧合引起了劉鳳女士的誤解。
原來,那天陳壘臨出門時向村里一位退休老干部要了幾份舊雜志用以包裝各種蔬菜種子,這位老干部就順手給了他幾份看過的《新天地》雜志。陳壘當即就把這些雜志塞進自己手中的塑料馬甲袋里,然后與趙大姐來到鎮上的菜種店。而當時正在店里的劉鳳女士雖然是村婦,卻是一個報刊迷,家中不但訂了好多刊物,一有空就讀書看報,而且平時尤其喜歡閱讀《新天地》,因常看這份雜志對她平時養老以及保健十分有益。現在她無意中看到陳壘手中拎著的透明塑料馬甲袋里竟然是幾本《新天地》雜志,心里很是佩服,她認為如今在當地農村,能如此癡迷于報刊的老年人并不多,于是便萌發了與這位老頭經常交流看書讀報心得的念頭。因為劉鳳女士與趙大姐原來就比較熟,當晚便在電話里與趙大姐聊起想與陳壘交“刊友”的打算。
雖然陳壘此時知道是劉鳳誤解了他,但這件事讓他意識到看書讀報是件好事,所以他決定“將錯就錯”。一改過去很少看書讀報的習慣,當天就去附近那位老干部家借了一些過期的《新天地》,并抽空細細閱讀起來。打那以后他一有空就尋找《新天地》閱讀,而且每次與劉鳳見面時,也能聊聊自己近期讀書看報的體會,尤其聊起《新天地》雜志他更是如數家珍,劉鳳也覺得與陳壘有很多共同語言。就這樣一來二去兩人真的產生了交情。
后來,陳壘不但向別人借閱報刊,自己也訂購了一些老年報刊,他還特地在自己家布置了一個小小的“書報角”,并專門把《新天地》雜志擺在最顯眼的地方,平時除自己閱讀外,還常邀左鄰右舍來他家看書讀報。后來劉鳳每次來他家做客時,最看重的是他家那股書香氣,也特別喜歡他家那個“書報角”,每次去了總在那兒看個不停。也正因如此,劉鳳對陳壘的感覺越來越好,她認為陳壘家眼下經濟條件雖然還不是太好,但人們不是都說知識能改變命運嗎,只要他認真學習,堅持學以致用,加上勤勞肯干,不愁家庭富不起來。所以兩人不久便正式談起了戀愛。
因為他們兩人都有讀書看報的愛好,都在農村從事蔬菜種植,都屬于再婚對象,所以戀愛不到一年,兩人正式結婚成家。如今回想起他倆的相識、相知與相愛,起因確是那一份份《新天地》,所以陳壘執著地認定《新天地》就是他與妻子的“大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