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立東,李志軍,馬增光
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是臨床常見小兒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部分患兒可因細菌或繼發細菌感染所致,表現為超過4周的濕性咳嗽,且多伴有喘息,患兒長期存在呼吸道癥狀,若未予及時正確治療,會發展為支氣管肺炎,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及生長發育[1]。既往臨床常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混懸液口服治療本病,以控制細菌侵襲并改善病情[2]。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為阿莫西林和克拉維酸鉀組成的復合廣譜抗生素,不僅可保護阿莫西林不被β-內酰胺酶滅活,而且可增強聯合抗菌效果[3]。但有學者發現,單獨應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本病療程較長,且部分患兒效果不佳,原因多與患兒體質下降和免疫功能欠佳有關[4]。本病屬中醫“咳嗽病”范疇,小兒脾常不足,脾為生痰之源,脾失健運則痰濕內盛;痰屬陰邪,日久不消可困阻脾陽,進而影響肺之宣降引起咳嗽,治療當以燥濕健脾為法[5]。有研究顯示枳桔二陳湯可用于兒童慢性細菌性支氣管炎的治療[6]。故本研究旨在觀察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聯合枳桔二陳湯治療兒童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的效果及對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影響。
1.1對象及分組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患兒200例,其中男123例,女77例;年齡8~15(12.4±2.2)歲;病程5~8(6.6±1.1)周;病原體:肺炎鏈球菌87例,流感嗜血桿菌71例,溶血性鏈球菌42例。所有患兒據治療方法不同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本病診斷標準[7];②病程>4周;③入院前24 h未使用抗生素或中成藥治療;④對本研究使用藥物不過敏者。排除標準:①并發肺部實質性感染或肝腎功能異常、先天性心臟病患兒;②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③病程<4周者;④正在接受或入院前24 h有抗生素或中成藥治療史者;⑤患非細菌性感染或呼吸、泌尿系統結核者。
1.3治療方法 據患兒病情予止咳、化痰、退熱等對癥處理。在此基礎上對照組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混懸液(南京臣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10694)28.6 mg/(kg·d)每日2次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枳桔二陳湯治療,方藥:陳皮、枳殼、茯苓、黨參、蜜百部、黃芪、萊菔子各5 g,桔梗、姜半夏、甘草各3 g,溫水煎服,每日早晚100 ml口服。兩組均連續治療14 d后比較療效。
1.4觀察指標
1.4.1臨床療效[8]:治愈:治療后患兒咳嗽、咳痰等癥狀消失,肺部濕啰音消失,胸部X線及血常規檢查結果均正常;顯效:治療后患兒咳嗽、咳痰等癥狀較前改善,肺部濕啰音及血常規明顯改善,胸部X線示病灶基本吸收;好轉:治療后患兒咳嗽、咳痰、肺部濕啰音、胸部X線及血常規結果均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患兒癥狀及各項檢查結果均無改善甚至加重。以治愈+顯效+好轉計算總有效率。
1.4.2炎性因子:采集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1 d晨起空腹肘靜脈血5 ml,2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上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白細胞介素-1β(IL-1β)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3免疫功能:采集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1 d晨起空腹肘靜脈血5 ml,采用SC型全自動流式細胞儀測定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并計算CD4+/CD8+比值。
1.4.4癥狀恢復及住院時間:統計兩組喘息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
1.4.5治療期間不良反應

2.1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00%(χ2=9.524,P=0.002)。見表1。

表1 不同方法治療的兒童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兩組療效比較[例(%)]
2.2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后兩組IL-1β和TNF-α均降低,且觀察組上述指標降低程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2。

表2 不同方法治療的兒童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比較
2.3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治療后兩組CD3+、CD4+、CD4+/CD8+較治療前明顯升高,CD8+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CD3+、CD4+、CD4+/CD8+升高及CD8+降低程度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3。

表3 不同方法治療的兒童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2.4癥狀恢復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喘息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不同方法治療的兒童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2.5不良反應 觀察組治療期間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00%(χ2=4.421,P=0.036)。見表5。

表5 不同方法治療的兒童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例(%)]
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疾病,也是誘發兒童遷延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以持續濕性咳嗽為主要表現[9]。本病多見于未成年兒,且發病率男童高于女童[10]。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病程多超過4周,主要臨床特征為咳嗽、喘息,多聞及肺內濕啰音或痰鳴音,且晝夜無規律性[11]。本病若未予及時正確治療,會發展為支氣管肺炎,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及生長發育。既往臨床常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混懸液口服治療本病,以控制細菌侵襲并改善患兒病情[12]。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混懸液可有效抑制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感染,口服后胃腸道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13-15]。但學者發現,單獨應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本病的療程較長,且部分患兒療效不佳[4]。
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屬于中醫“咳嗽”范疇,認為脾為生痰之源,然小兒脾常不足,脾失健運則痰濕內生,痰屬陰邪,日久不消可困阻脾陽,痰濕困脾又可影響肺之宣降而引起咳嗽。故治療當以燥濕健脾為法,既使脾土得健,杜絕痰濕之源,又可燥濕化痰,以助脾運。枳桔二陳湯由陳皮、枳殼、茯苓、黨參、蜜百部、黃芪、萊菔子、桔梗、姜半夏、甘草組成,方中黨參、黃芪補益肺脾、培護脾土,充足正氣,達培土生金之效;陳皮、萊菔子、枳殼共奏燥濕健脾、行氣化痰之功;蜜百部潤肺止咳;姜半夏燥濕化痰;茯苓健脾滲濕;甘草調和藥性,健脾益氣;桔梗入肺經,宣肺化痰。全方共奏燥濕健脾、化痰止咳之功[16]。本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00%;觀察組癥狀恢復及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提示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枳桔二陳湯聯合應用可顯著提高療效,并可縮短癥狀恢復及住院時間。
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患者體內炎性因子普遍升高。免疫功能降低是本病遷延的重要因素,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是反映機體免疫功能失調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IL-1β和TNF-α均降低,且觀察組上述指標降低程度大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CD3+、CD4+、CD4+/CD8+較治療前明顯升高,CD8+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CD3+、CD4+、CD4+/CD8+升高及CD8+降低程度均大于對照組。提示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聯合枳桔二陳湯治療可有效改善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患兒炎性反應和免疫功能。本研究觀察組治療期間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00%,提示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聯合枳桔二陳湯治療兒童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安全性良好。
綜上,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聯合枳桔二陳湯治療兒童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可顯著提高療效,縮短癥狀消失及住院時間,減輕機體炎性反應程度并改善其免疫功能,且治療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