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立志 李榮杰 龍啟旺
1.南寧荷斯坦奶牛科技有限公司 530031
2.南寧市甜蜜蜜飼料有限公司 530227
3.廣西優比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30031
口蹄疫又叫蹄癀病、口瘡病。它是有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熱性、高接觸傳染性疾病。該病可易感多種動物,雖然多發生在偶蹄類動物身上,但它具有人畜共患的特征,防控不到位時人也會感染該疾病[1]。因此口蹄疫疫病的防控對于養殖業健康發展和人的身體健康十分重要。國際上將口蹄疫定為頭號法定傳染病,我國也將口蹄疫列為5號疫病,屬于重點動物疫病。口蹄疫病毒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可耐低溫,對光、酸、堿較為敏感,而且攜帶病毒的人或動物都可能成為傳染源[2]。

圖1 口蹄疫病毒的3D結構圖
由此可見,口蹄疫病毒的傳播途徑較廣,可發生直接或間接的多種傳播,其中綿陽攜帶本病毒,被稱為是口蹄疫病毒的貯存器,豬的排毒量最大,被稱為是口蹄疫的擴大器,牛的傳播速度最快,因此被稱為是口蹄疫指示器。牛口蹄疫的指示作用證明研究牛口蹄疫的防控對綜合防控口蹄疫有著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本文從牛口蹄疫的臨床癥狀、診斷和防控方面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牛口蹄疫在臨床上顯示具有1~7d不等的潛伏期,一般潛伏期為4d左右。患病牛發病初期具有明顯的體溫升高癥狀,最高時可達41℃,伴隨流涎水和吸吮聲。發病1~2d后口腔內部發生明顯的口瘡感染,有明顯的水泡,直徑約0.5~2cm左右,水泡發生的次日發生破裂、潰爛、發膿,甚至糜爛。之后體溫開始下降。2~3d后蹄部、乳房等部位均發生明顯水泡及感染癥狀[3]。水泡1周后開始愈合,之后出現再潰爛感染、愈合的反復繼發性感染癥狀。反復感染造成牛蹄部、口腔內化膿、感染。蹄部則因蹄匣脫落和嚴重變形,導致牛出現跛行及臥地不起的癥狀。牛口蹄疫分良性口蹄疫和惡性口蹄疫,前者病程1~14d,死亡率約為3%,后者病程1~7d,死亡率約為30%~50%。對病死牛剖檢,可見氣管、支氣管、咽喉、前胃等部位發生明顯的虎心斑潰瘍,惡性口蹄疫心肌切面可見明顯的灰白色或淡黃色條紋[4]。
3.1 表觀診斷根據牛口蹄疫口腔、蹄部、乳房等部位是否發生破裂、潰爛、發膿,甚至糜爛現象,再結合體溫情況作出初步的表觀診斷。
3.2 剖檢分析對病死牛或撲殺后的牛進行氣管及支氣管、咽喉、心肌切面等進行剖檢分析,確診后防止病毒的進一步擴散。
3.3 病毒核酸檢測結合牛的臨床癥狀,做口蹄疫病毒的核酸檢測,可以精確診斷為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蹄疫[5]。
4.1 疫苗接種牛口蹄疫重在預防和綜合防控,疫苗接種是預防牛口蹄疫感染和傳播擴散最有效的途徑。目前,市場上已經研制出牛口蹄疫滅活苗和合成肽疫苗兩種。滅活苗以O型為主,相對而言免疫效果一般。接種時建議選擇合成肽疫苗,即高免血清和康復血清。合成肽疫苗用量為0.1ml/kg,1次/d,連續肌肉注射2日即可。牛發生發熱情況,應先采用柴胡、頭孢噻夫鈉肌肉注射,同時配合葡萄糖、VC飼料飲水,1次/d,連續3天,之后再進行疫苗緊急接種[6]。
4.2 病前預防牛口蹄疫的病前的防控主要從加強牛自身免疫和做好養殖衛生管理兩方面入手。第一,要做好牛日糧的搭配,按照牛月齡為不同生長階段的牛提供不同的飼料,在飼料中增添牛身體生長需要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適當的添加益生菌,減少抗生素飼料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牛的自身抵抗力。第二,根據口蹄疫病毒對光、酸、堿等較為敏感的特征,在養殖場內安裝光滅菌設備,采用酸堿消毒液做好養殖場內的消毒殺菌工作。如0.5%的過氧乙酸、復合亞氯酸鈉等。疫情期間每天消毒2次,直至疫情完全結束可適當延長消毒間隔時間[7]。

4.3 病后防控由于口蹄疫病的傳播途徑廣、傳播速度快、易感對象較多,因此防控難度較大。在病后防控的關鍵在于時效性和防控力度,因此務必要做好口蹄疫疫情上報及聯合防控。養殖戶發現口蹄疫及疑似口蹄疫時,應立即上報當地防疫部門,防疫部門應按照規定的流程做好口蹄疫病毒檢測,同時做好疫區封鎖及隔離。確診為口蹄疫后對疫源進行撲殺,對疫區進行徹底的消毒,對疫區及周邊地區未感染口蹄疫的牛做好疫苗緊急接種,同時做好牛日糧的搭配,使牛保持較強的自身免疫狀態[8]。
4.4 病后治療良性的采用0.1%的高錳酸鉀清洗患處,同時采用青霉素軟膏涂抹患處,注射強心補劑。
綜上所述,牛口蹄疫是一種高度接觸的急性感染疫病,它的發生預示著區域性口蹄疫的大暴發和大傳播,對于養殖業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牛口蹄疫在臨床上具有顯著的體溫升高,唇內、舌面、齒齦、面頰、蹄部、乳房等部位出現水泡及口部流涎的癥狀,結合臨床癥狀及病毒檢測就可以確診。在防控方面,應加強牛口蹄疫疫苗的接種和病前的養殖防控,做好殺菌消毒及科學的牛日糧喂養。病后要立即上報防疫部門做好聯合檢疫及防控工作,規范的實施隔離治療,病死牛一律做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