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毛卓瑪/青海省海南州興海縣草原工作站 813399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畜牧業的快速發展所帶給環境的壓力,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影響了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針對上述情況,養殖人員需要深刻認識到當前養殖環境的嚴峻性,樹立環境保護意識,認真遵守相關部門下達的各項保護措施,以實現養殖質量的全面提升。本文將深入分析當前我國畜牧業環境污染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實現畜牧業的綠色健康發展。
1.1 藥物殘留污染抗生素類藥物和激素類的藥物在畜禽飼料中是必不可少的,這類藥物能有效地提升畜禽的品質,保障畜禽的健康,對于畜牧業產業效率的提升有著極大地促進作用。因此,畜牧業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提高畜牧產業的經濟收益,在日常的畜禽喂養飼料中會經常性的加入抗生素類的藥物。盡管這類藥物對產業發展的有著如此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如果從長遠角度考慮藥物的使用問題,會發現藥物的大量使用會成為環境污染的一大不利因素。因為藥物在大量積累之后會引發嚴重的畜產品藥物殘留問題,藥物的長期殘留對于環境的污染是十分嚴重的。

1.2 糞便污染畜牧業養殖環境中大量糞便的產生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如果養殖戶缺乏環境保護意識,沒有將糞便進行有效科學地處理,那么由糞便所造成的污染問題將會是難以控制的。根據有關調查顯示,1頭豬每年大約排出3T左右的糞便,伴隨著養殖戶的增多,養殖規模的擴大,單是一個養殖場來說,其每年排除的糞便是難以估量的。由此糞便所產生的對人類有害的微生物在大量積累之后,會進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當中,不僅會污染河流、水庫,還會污染地下水資源,使人們的日常用水受到了威脅[1]。
1.3 動物尸體污染伴隨著畜牧業的迅速發展,國家也開始加大對養殖戶的扶持力度,但是,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個體戶加入養殖行業,在帶動養殖規模擴大的同時,越來越多的隱患風險也在逐步映入人們的視野。由于養殖業的門檻較低,大多數個體養殖戶都不具備專業的防疫技術,甚至在日常喂養過程中嚴重缺乏防疫意識,這種現象的存在導致我國有關畜禽的傳染病發生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與此同時,畜禽的死亡率甚至已經達到了10%以上,畜禽的高死亡率意味著動物尸體變多,如果這些動物尸體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那么不僅會破壞生態環境,嚴重的將會造成人畜傳染的現象發生,給整個人類社會造成不可控的危害。
2.1 增強養殖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對于環境保護意識的普及,相關部門應該積極擔起責任,落實宣傳工作,努力實現宣傳工作的有效性,達到宣傳的最終目的。首先,對于宣傳范圍要真正實現全覆蓋,偏遠地區更要進行宣傳,避免因為忽略造成部分地區的思想落后,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在宣傳內容上,主要從畜牧業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以及人民健康的角度出發,宣傳在畜牧業養殖過程中,保護環境的優勢以及如何高效實現養殖環境的保護,目的在于讓養殖人員逐漸認識到養殖環境的重要性,以期實現養殖業水平的不斷優化。
2.2 建立健全畜牧養殖法律法規關于畜牧養殖環境法律法規內容的制定,首先為了保障畜產品的質量,必須要對養殖技術進行嚴格規定,有關飼料的添加劑等要實施嚴格監控,從根源上解決環境污染源的大量產生。另外,國家在完善現有法律法規時要切實根據我國現階段的畜牧業養殖狀況以及環境污染狀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法律法規,同時在法律法規出臺之后,要實時地根據變化做出適當地調整,以期實現環境保護制度的完善穩定[2]。
綜上所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畜牧業為實現更好地發展,滿足更高水平的要求,必須要實現養殖環境的不斷優化,普及環境保護意識。通過環境保護與畜牧業生產工作的不斷融合,實現養殖業的優化升級,還人類一個綠色健康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