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基建是新基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將帶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而軟通動力將通過自身的數字軟通戰略把握住這個重大的歷史機遇。
傳統基建主要聚焦人流、物流,數字基建聚焦信息流和資金流,我們要進一步借助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充分發揮和釋放數據的價值紅利,四流合一,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在軟通動力CTO劉會福看來,新基建將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科技手段,進一步筑牢中國經濟發展的數字基礎,增強經濟轉型動力,全面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
對于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也被提升為重大的戰略議題。在過去半年,新冠狀肺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產生巨大沖擊,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供應鏈狀況,數字化、規模化、智能化受到廣泛關注。如今,企業數字化轉型已是企業發展的根本。
“這是讓軟通動力從百億跨向千億的一個歷史性機遇。”軟通動力已經構建出一個軟通動力數字化發展的“矩陣”,,2020年以來,軟通動力就提出數字軟通戰略,一方面與合作伙伴結成深度戰略聯盟,一方面通過自身技術實現數字化戰略的落地。“未來智能化能力的構建將圍繞數據生產、傳輸、處理的全生命周期流程進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將落腳于云、網、端。”
從軟通動力推出數字軟通戰略開始,就是希望抓住中國數字化大發展、企業數字化大轉型的機會,深度地擁抱戰略合作伙伴共同開拓市場,全力打造云數字服務平臺、積極探索數字化服務的新模式和新應用。軟通動力的優勢在于為客戶服務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形成了從戰略咨詢規劃、業務運營、應用系統、基礎架構的全方位端到端服務。
所以,軟通動力將從三個方面為新基建加碼新動力:首先是咨詢與解決方案服務,基于多年經驗,軟通動力能夠提供優質的數字化咨詢和解決方案;第二個以云為基礎,提供云智能服務助力數字化轉型,包括云咨詢、云遷移、云運維、云安全等;第三個是IT與基礎設施服務,通過完整的集成的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事實上,在中國市場,5G的起步比較早,在技術和標準上有一定的先發優勢,而且可以與各大新型行業充分融合在一起,包括工業物聯網、車聯網、企業上網等等。而側重應用能力、行業屬性比較強的產業互聯網,以及側重平臺能力、具有更多基礎設施共性的工業物聯網與5G的結合,不僅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也能推動相關信息技術產業再上臺階。
在這個趨勢下,國內很多企業,比如華為、阿里等巨頭,都在積極地布局新基建和相關產業。而對于軟通動力來說,合作伙伴戰略是新基建趨勢下的重要布局。,軟通動力今天的市場規模不是靠單打獨斗,而是生態合作。以云平臺建設為例,軟通動力積極參與云生態的建設,與國內外主流IaaS服務商都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隨著新基建戰略的推進,云計算作為整個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云計算平臺作為提供算力資源的基礎平臺,應該如何發揮其算力,真正服務于智能化轉型?
2020年伊始,軟通動力就已經建設起了一個強大的“軟通云”平臺,將云運維管理服務與云原生應用開發相結合,圍繞云MSP,為客戶提供云戰略咨詢、云遷移適配、云性能優化、云安全、云支持保障等全生命周期的云服務。軟通動力希望通過運用MSP方面的新理念與服務能力,幫助用戶用好云計算底座,并真正構建起企業的智能化能力。
事實上,云計算不斷深入發展,IT使用模式也發生了改變,傳統IT正逐步轉型為強調服務化與敏捷彈性的云原生IT。 軟通云更多是體現軟通自有的pass服務,它將戰略伙伴的服務集成在里邊,換言之,軟通動力就是要以中臺戰略為基礎,為前臺業務與后臺職能提供高質量、專業、高效的企業服務;同時,通過平臺化、智能化與數字化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創造價值,幫助企業構筑強大的數字化運營能力。
在具體的服務實踐上,軟通動力的優勢得以充分顯現,在過去近20年,無論客戶數量規模還是建立創新生態上,軟通動力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使得軟通動力有能力在新基建大潮下適應新形勢和新需求,成為客戶可信賴的合作伙伴。
比如在保險領域,軟通動力為很多保險公司提供了核心業務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而在新基建的基礎上,通過與華為充分的合作,軟通動力部署了新的解決方案,覆蓋了從大數據、云計算到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和研發設計。從架構上,可以實現每秒萬級規模;從性能和規模上,能夠支持保險行業的需求,相比以前純粹依賴國外的基礎設施更進一步。
疫情期間,軟通動力推出了疫控精靈解決方案,包括了人體熱成像測溫、疫情人流檢測和軌跡跟蹤、疫情大數據分析以及疫情可視化展示等。該系統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很多企業的支持和應用,這體現了軟通動力的快速反應能力和集成能力。
軟通動力持續為中國數字化建設賦能,為客戶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解決方案,推動數字經濟和新基建蓬勃發展。
(撰文/齊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