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雪
孔子說:“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生活中,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的現象時有發生。那些言行一致,看起來極不變通的人非常難得,尤其是在無人監督的時候,依然遵守原則和底線,更彰顯了可貴的品質。
春秋時期,有一天深夜,衛靈公和南子一起閑聊。這時,王宮外面一輛馬車由遠及近快速駛來,坐馬車的人或許有什么急事。當馬車駛到王宮門外時,稍稍停頓片刻,馬蹄聲再次響起。不過,馬蹄聲慢了下來,車上的人已經下了車,牽馬緩緩步行。馬車駛過王宮大門后,重新又恢復了起初沉重的響聲。馬車的主人重新坐上馬車,疾駛而去。衛靈公說:車上坐的人一定是蘧伯玉。等到第二天,經人詢問,確實如此。南子奇怪地詢問原因,衛靈公說:“按照國家規定,從王宮門外走過,要下車步行。當時正是深夜,路上一個人都沒有,除了蘧伯玉這樣的君子,誰還肯遵守這樣的規定!”
如何衡量一個人的人品呢?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尤其是無人看到的時候,他是否仍然能遵守規定。蘧伯玉深夜經過王宮門外,即使他不停下馬車,或許也沒有人發現,但他仍然默默地遵守規定。這看起來是一種“不變通”,實際上卻是一個人內心的堅守和自律,是一種不自欺的素養。
唐太宗李世民和吏部尚書唐儉下棋。唐儉是個直性子,平時直來直去,絲毫不給唐太宗面子,唐太宗輸得一塌糊涂。唐太宗想起他平時種種的不敬,準備下令貶唐儉為潭州刺史。唐太宗召見尉遲恭,說:“唐儉對我這樣不敬,我要借他而誡百官。不過,現在尚無具體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聽他是否對我的處理有怨言,若有,即可以此定他的死罪!”第二天,尉遲恭前去復命,說:“陛下,您這樣做不對。我沒有查到他的任何罪名。”唐太宗很生氣,把手中的玉扳指狠狠地摔到了地上。有同僚勸尉遲恭:“你怎么這么不懂變通,皇上要定他的罪名,你隨便弄一個罪名就能領賞。你這樣不識時務,等著被罰吧!”尉遲恭說:“是非曲直總要弄個明白,皇上做得不對,如果還去趨附,那就是不忠。”尉遲恭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肯改變。后來,唐太宗開始反思自己,認為尉遲恭做得對,稱贊尉遲恭的品行。
在絕對的權威面前,尉遲恭不趨附,堅守了臣子的底線。這樣的不變通,表面上得罪了唐太宗,是不識時務,實際上卻是真正的智慧之舉。順著唐太宗的意思,可能會一時獲得贊賞,但卻失去了做人的底線,不僅會遭到同僚的唾棄,也會讓唐太宗輕視。與人交往,趨炎附勢的變通,是心機,是手段,換不來信任,而堅守底線的不變通,卻是真正的智慧。
表面上看,這些遵守者都是不懂變通的迂腐的人,實際上,為了堅守原則和底線而不肯變通,才能保證規則的可靠,實現公平公正。無論做人還是做事,有所堅守,不隨意變通,才能問心無愧地立于天地之間。
(摘自七一網七一客戶端/《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