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強
自特朗普2017年正式執政以來,美國在國際上不斷“退群”、廢約、推責,沿著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道路越走越遠。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脫鉤”的步伐加速,不僅給國際社會帶來難題和危機,也加速了世界的“去美國化”進程。
冷戰后,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在美國的強力驅動下,全球化進程高歌猛進,人類歷史一度進入美國治下的“單極時刻”。
然而,失去外部制衡和自我改革動力的美國,逐漸拋棄了長期堅守的戰略審慎原則,肆意干涉他國內政,積極介入地區爭端,極力推廣美式制度和價值觀,國家實力和國際形象過度透支。美國精英層對自身體制的深層問題缺乏清醒認知,放任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失衡,無視貧富差距擴大,致使社會矛盾加劇,民粹主義橫行。
面對美國日益嚴重的內外失衡,特朗普政府沒有展開深層體制變革和戰略轉型。相反,在民粹主義浪潮裹挾下,特朗普政府大搞內病外治,以零和博弈思維來看待美國與世界的關系。在特朗普政府看來,實現“美國再次偉大”的最好方式,就是通過“脫鉤”來糾正既有的規則安排和政策錯誤,重建美國與世界的“互惠”和“對等”。因此,美國不斷退出國際機構和多邊協定,對主要貿易伙伴大打出手,對視為“敵人”的國家更是極限施壓。
疫情暴發后,特朗普政府“脫鉤”戰略表現升級。面對疫情,美國沒有積極加強國際組織能力建設,而是任性宣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面對疫情帶來的人道主義大災難,不斷甩鍋推責、執意挑起大國沖突。面對疫情所凸顯的醫療物資緊缺,狹隘追求制造業本土回流。
“脫鉤”戰略在當前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打壓中體現得尤為深刻。特朗普執政不久,就將中國確定為美國在全球的主要安全威脅,以極度破壞性的方式推動中美戰略競爭。
在經貿層面,鼓勵在華跨國企業撤離中國,削弱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在科技層面,收緊對華技術轉讓,嚴格限制中國對美技術投資并購,肆意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在人文層面,大幅削減中國人赴美留學、交流的機會,強行中止兩國在科教文等方面的合作項目;在國際層面,試圖構建將中國排除在外的貿易規則,深入推進印太戰略,以對沖“一帶一路”建設,甚至威脅將中國踢出其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
“脫鉤”戰略是冷戰后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大轉向,旨在通過放棄國際義務,以及改變他者的“不公正”行為,來實現美國的安全和繁榮。
然而,這無助于解決美國面臨的深層結構性問題,反而加劇其內部的失衡與困境。同中國打貿易戰,宣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等,在其國內引起巨大爭議;圍繞美國的全球地位和角色,不同階層、種族、地域和黨派的群體在立場上更趨極化,難以建立起推進重大變革調整所必需的團結與共識;強行追求產業回流、制造業重振,有違客觀經濟規律,也將極大削弱美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脫鉤”戰略也帶來了國際上的混亂和不確定。與歷史上的孤立主義傳統不同,特朗普政府的行為模式,不是放棄在海外的介入干預、集中精力發展自己,而是帶有強烈的攻擊性和侵略性,將霸權主義的自私蠻橫演繹得淋漓盡致。
更重要的是,“脫鉤”戰略正加速世界“去美國化”的進程。從對外輸出民主的屢屢失敗到內部日益加劇的政治極化和社會危機,美式體制的弊病日益凸顯,特朗普政府應對疫情的表現進一步戳破了華盛頓制度的神話。各國不得不重新審視美國模式的內在問題,探索更符合自身的政治發展道路。
面對美國愈發失控的霸凌主義,國際社會不得不團結起來,反對華盛頓為一己私欲公然開歷史倒車的行徑,共同防止全球化進程出現逆轉,推動全球治理走出困境。在這一過程中,一個“去美國化”的世界圖景正悄然到來。
(摘自七一網七一客戶端/《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