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言
“你睡著的時候,真的被‘洗了腦。”前不久,科學家首次拍到人睡著時“清洗”大腦的全過程。
在這段影像中,每當血液大量流出,腦脊液就趁機發動一波攻擊。腦脊液進入大腦之后會清除毒素。而這樣的清洗,只有在睡著后才能做到,讓人一覺醒來,擁有一個清爽的大腦。沒有睡著的時候,腦脊液并沒有充足的機會乘虛而入。科學家由此得出結論:睡眠對于大腦修復非常重要,并且可以提高人類的記憶力。
無獨有偶,新近出版的《大腦修復術》也認為,睡眠可以修復大腦。如果想擁有強大的記憶力,良好的睡眠尤為關鍵。
大腦素有“人類記憶倉庫”的美稱。大腦海馬和記憶的形成有密切聯系。這塊小小的區域負責快速學習和儲存瞬間信息,其功能類似于電腦內存。
所以,當我們學到的信息剛剛進入大腦時,會先以短時記憶的形式儲存在海馬中,然后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到幾天內被分門別類地編碼進入大腦皮質的長時記憶區。記憶從不穩定的短時記憶轉變為穩定的長時記憶的過程,主要是在睡眠階段完成的。
睡眠可以粗略地被劃分為由淺入深的非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和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其中,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是做夢的主要階段,非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和快速眼動睡眠階段都和記憶鞏固過程有關。
大腦海馬除了儲存緩存記憶之外,還是空間記憶和情景記憶的主要儲存區。海馬神經元主要有3種頻率的節律波,包括西塔節律(4~12赫茲)、尖波漣漪和伽馬節律(25~100赫茲)。西塔節律通常出現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這種節律的波也會出現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在這個時候,暫時儲存在海馬中的短時記憶會被重新激活,在大腦中重演,并被逐漸“寫入”大腦新皮質,鞏固成為長時記憶。
缺乏睡眠會導致記憶力下降。在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讓實驗參與者白天背單詞,到了晚上,一些實驗參與者正常睡覺7~9個小時,另一些人被強制一晚上不能睡覺。第二天測試他們的單詞記憶情況后發現,和正常睡覺的人相比,睡眠被剝奪的人表現出40%的記憶衰退。具體來看,他們對積極單詞和中性單詞的記憶能力衰退了50%,而對消極單詞的記憶能力衰退了20%。
科學家進而讓13名被測試者在核磁共振機器里睡覺。腦電圖會顯示這些測試者處于哪個睡眠狀態;而核磁共振會測量血氧水平,顯示有多少腦脊液流進流出。實驗結果就是我們在開頭提到的那幅奇妙的景象。這個發現很重要,它告訴我們,睡眠是一項非常特殊的功能。所以,如果經常熬夜,大腦就得不到清洗,那么,真的會慢慢“變傻”。
(邱寶珊薦自七一網七一客戶端/《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