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莉
十堰市搶抓南水北調對口協作契機,先后選派6批次、116名干部赴京掛職,切實當好交流協作的使者、增進感情的紐帶、推動發展的骨干、生態建設的先鋒、解放思想的頭雁,推動京堰對口協作常態長效,共同守好“華北大水井”,確保一庫凈水永續北送。
當好交流協作的使者。在京堰兩地領導干部重視推動和掛職干部牽線搭橋下,北京所轄區與十堰各縣市區建立“一對一”協作關系。兩地互派黨政考察團20余批次,鄉鎮社區、學校醫院結對200余個,京堰政協委員網絡視頻連線高端對話、十堰扶貧特色產品展亮相北京世園會、“光彩十堰行”等系列友好交往活動成功舉辦,兩地交往交流更加密切。掛職干部在推進對口協作制度化、常態化上下功夫,積極與北京有關部門對接匯報,探索建立長期交流協作機制,推動友好協作關系源源不斷、越來越緊。
當好增進感情的紐帶。掛職干部依托掛職崗位平臺,接續傳遞十堰聲音、講好十堰故事,“仙山、秀水、汽車城”三張名片為更多北京市民知曉,十堰作為南水北調“守井人”形象已被北京了解接受,十堰的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特別是結合南水北調干部學院建設,掛職干部積極宣講南水北調十堰精神,宣傳南水北調這一世紀工程,宣傳十堰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讓庫區人民“甘于奉獻、勇于擔當、善于克難、成于協同”的精神深植北京人民心中,加深水源區和受水區人民感情,推動京堰感情越來越深厚,合作越來越緊密。
當好推動發展的骨干。掛職干部積極利用北京優勢資源,以企業和項目為紅線,把市委的中心工作、十堰的發展大局全面深度融入到對口協作工作中,立足兩地雙贏,在“選準、盯緊、抓牢”上持續用力,助推十堰轉型發展。特別是面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廣大掛職干部主動對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產業轉移,尋找復工復產各項支持政策在十堰的承接點、落地點,利用網絡平臺組織“六縣縣長聯袂直播消費扶貧”活動,推動十堰克服疫情影響,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當好生態建設的先鋒。掛職干部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為十堰生態文明輸入新的理念,帶來新的發展思路,引進新的能源企業,推進對口協作深入開展。近年來,以對口協作為依托,積極爭取對口協作資金、籌集水污染防治資金,支持庫區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和農村環境整治,對境內泗河等重要河流進行綜合治理,從源頭上解決“污水”問題。調水以來,丹江口水庫供水水質均符合或優于Ⅱ類水質標準,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同時,積極把十堰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實踐、效果傳導到北京,讓北京人民真實感受到十堰始終把水質保護作為天大的事,從骨子里、內心深處堅持走生態文明之路。
當好解放思想的頭雁。十堰掛職干部圍繞“自身過硬”“工作過硬”雙目標,到北京工作后,甘當學生,俯下身子、誠心拜師,努力適應環境,迅速轉變角色,虛心向掛職單位領導同事請教,積極溝通交流、請示匯報,學習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掛職干部普遍反映開闊了視野、啟迪了思維、提升了能力。同時,積極探索實踐,把學到的理念、思路、方法運用到各項工作中,推動兩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發展質效不斷提升,群眾生活更加美好,南水北調對口協作結下豐碩成果。
(作者系十堰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