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珊珊
素質教育可以很大程度地優化英語課堂,能夠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與素養,有助于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提升。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隨著教學的不斷推進,教師可以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合理地組織與構建教學過程。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和語言的積累,也要注重對學生語言感受力和綜合語言能力的鍛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讓英語課程教學的多元訓練目標得到良好實現。
在英語課程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有很多具體的實施方法,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做有針對性的教學組織與創設。首先,當講到一些故事性較強的文本時,教師可以培養與鍛煉學生的故事創編能力,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嘗試。進入中高年級后,學生的語言能力逐漸提升,學生不僅在語言素材的積累上慢慢變得豐富,學生在利用已經掌握的語言素材進行表達和交際時也會越來越熟練。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不妨從教學內容出發,多創設一些開放化的學習活動。比如在教學完故事性文本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創編相應的故事,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很好的發揮,活躍學生的思維。這樣的學習活動會讓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得到鍛煉,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原有故事的理解,還會讓學生對二度文本建立更深刻的學習印象。
比如在學習了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單元中的Story time 故事內容后,學生對這個趣味化的故事很感興趣。對此,教師就可以進行靈活的教學延伸,如讓學生四人一小組學編故事結尾,或者嘗試合作編童話,制作成繪本,再讓他們交換閱讀。學生明顯對于這樣的活動方式很感興趣,雖然創編的故事中語法錯誤率可能較高,但教師不應當因為這樣的問題而打擊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可以以鼓勵為主,指出錯誤。創設這樣的活動內容既是對于原有課堂教學的發散與延伸,也能夠從多方面鍛煉學生的學科能力,讓學生有更加豐富的課程學習收獲。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當多嘗試開放性的學習活動的創設,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積極,訓練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在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創建課堂時,教師要讓自身的教學思維更加開放多元,并且設計各類輕松有趣的課堂學習活動。這會讓學生對于語言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生也能夠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綜合鍛煉自身的語言能力和學科素養。教師在設計活動內容時既要和教學主題緊密關聯,也要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取向。這樣創設的教學活動才能夠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讓課堂教學的訓練效果更理想。

比如在展開Our animal friends 這一單元的教學時,教學了課本的相關語言點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繪畫與寫話作業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或以謎語形式讓其他學生閱讀并猜測。學生會興趣盎然,積極地到講臺上展示,課堂活動氛圍輕松、融洽。這樣的活動方式可以很好地鞏固學生對于新學的詞匯和語言點的理解與掌握,能夠提升學生語言能力,讓學生的多元學科能力得到培養與鍛煉。同時,這一活動也讓學生的口語表達和語言交際能力有了鍛煉的空間,很好地推動了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提升,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要想讓素質教育在英語課堂上有更好的融入,教師需要不斷優化革新教學思維和教學理念,要認識到在英語課堂上培養學生多元學科能力的重要性。小學階段,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接觸到的知識點普遍較為簡單,大部分學習內容都有較強的生活化色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學內容的這一特點,給學生創設開放多元的課堂學習氛圍,并為學生提供更多語言能力鍛煉的空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進步與提升。
比如在教學I can play basketball 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熟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著補全對話,再將一頁一頁的對話片段制作成各種故事冊,學生課后可以交換閱讀,評出最受歡迎的故事書。這個活動對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展開了有效考察,學生要想制作出好的故事冊,不僅需要了解課文故事內容,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故事創編能力,要利用合適的語言將想到的故事內容組織起來。這樣的活動很好地發展了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讓原有的教學主題得到了良好落實,同時,學生也在分享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語言學習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