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夏菲

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可以為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帶來良好的依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吸收教學內容,也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感受,并且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
情境創設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對情境創設的方法做合理選擇。一方面,教師可以從教學主題出發,有針對性地搜集素材和資源,擴大原有課堂教學的范疇。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用各種活動情境來優化課堂,讓學生的學習感受和體驗更加多元。這些都是很好的教學實施方法,會讓課堂整體的教學效率更高,從而實現素質教學的目標。
首先,教師可以從知識要點出發,創設生活化的知識教學情境,為學生理解歷史知識提供鋪墊和依托,讓學生的課堂學習感受更加深入。不少學生之所以會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存在理解認知障礙,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有些知識內容涉及的時代背景較為久遠,這帶給學生一定的距離感,并且很難讓學生快速建立學習認知。對于這樣的狀況,教師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化解,可以通過一些輕松直觀的情境創設來拉近學生和理論知識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的整體學習體驗。教師可以充分挖掘這些教學內容中的生活化元素,在此基礎上進行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這會讓學生的學習感受得到優化,學生也能夠更快地建立對這些內容的理解認知。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很大程度提升課程教學的綜合實效,并且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整體學習體驗。
比如,在講到“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這一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對這一教學主題有更好的分析解讀,教師不妨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相關的故事,如古代的農民也需要賦稅,如果賦稅太重,就難以維持溫飽。學生在聽完教師的講述之后心中就會產生憐憫,迫切想要知道當時的情況。教師此時就可以帶學生開始該課內容的學習了。這些具備生活化色彩的歷史故事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達到了合理創設教學情境的效果。
創設問題情境也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教學模式。合適的問題可以增強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探究的欲望,并且能夠快速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進入學習探究的主題中。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則和要點,不僅要讓問題內容和教學主題緊密關聯,還要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思維能力的鍛煉與提升。
比如在講到“新文化運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首先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短片讓學生身臨其中,感受當時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力。接著教師可以用當時學者的激昂語言來敘述“民主”和“科學”的兩面旗幟。有了這種良好的教學開端后,教師隨之給學生提出如下思考問題: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什么?陳獨秀提出二者有何意義?同樣是一場革命,這次的革命代表人物都有哪些思想,在運動中有何貢獻?新文化運動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閱讀課文內容,找到相應的答案,鍛煉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并且促使學生對知識要點有良好的吸收與掌握。
創設歷史劇讓學生表演,同樣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為課堂教學增添更多趣味性與活力,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程度。教師在創設歷史劇時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給學生提供開放的活動空間,讓學生的各種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提升學生的活動參與興趣與熱情,使學生有更好的活動表現。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多元學科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多元學科能力與素養。
比如在教學“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把課堂裝飾成一個古代的商市,讓學生模仿古代的商人進行買賣,學生可以選擇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基于這個活動背景,學生立刻就會展開自己的想象,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討論,進入各自的角色中,并且隨之展開各種即興表演。學生對于這種活動形式很感興趣,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