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忱忱 章軼立 魏戌 謝雁鳴 劉揚 孫凱 唐彬 陳琳 周帥琪
1.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北京 100102 2.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 3.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 100700 4.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而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1]。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飲食行為習慣對于骨質疏松癥發生、發展以及遠期結局有重要的影響[2-4]。在此基礎上,本研究團隊在北京市朝陽區、豐臺區10個社區開展骨量篩查工作(Beijing community-based osteoporosis and osteoporotic fracture screening: a cross-sectional and prospective study, BEYOND),以轄區內的中老年人群作為研究對象,旨在進一步探討飲品攝入習慣與骨質疏松癥的相關性。
納入標準:①超過5年的北京城鄉社區常住人口;②女性45歲≤年齡<80歲,男性50歲≤年齡<80歲;③受試者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并且獲得此知情同意書的過程完全符合倫理原則。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調查者。該研究于2017年10月23日在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完成研究注冊(注冊號:ChiCTR-SOC-17013090)。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期間,共篩查完成北京市朝陽區、豐臺區10個社區1 642例中老年受試者。
1.2.1骨密度檢測:采用配備有雙能X線骨密度儀(HOLOGIC,美國Hologic Wi型)的“骨密度健康直通巴士”(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深入各社區進行受試者骨密度檢測。檢測部位選取腰椎和雙側股骨近端,即股骨頸(Neck)、Ward 三角區、大轉子(Troch)、粗隆間(Shaft)、股骨總量(Total)。儀器精度1 %,重復測量誤差< 1 %。每日開機后用廠家提供的模塊進行儀器校驗,并由專人負責測量。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骨量情況判斷標準進行綜合判斷,T評分:當T≥-1.0時,判定為骨量正常;-2.5 1.2.2問卷調查:采用橫斷面研究的方法,通過問卷調查收集患者一般資料,信息包括患者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及飲品習慣(奶制品、豆漿、紅茶、綠茶、咖啡及碳酸飲料),女性受試者還記錄是否絕經、絕經年限等信息。調查開始之前,告知受試者研究的相關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課題組調查人員進行現場面對面問卷調查。將奶制品、豆漿、紅茶、綠茶、咖啡、碳酸飲料6類飲品攝入的實際情況定義為:①很少飲用:每周≤3次;②經常飲用:每周>3次或每日≥1次。 1.2.3數據管理與統計分析:所有調查問卷在當日完成后由雙人進行核查,對缺失信息盡量完善補充,確定無誤后對問卷依次編號,由不參與該項研究的獨立第三方保存調查問卷并進行數據管理。采用Epidata3.1軟件進行數據雙人雙錄入,經過一致性核查合格后鎖定數據庫,導出SPSS格式提交第三方統計。應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描述性分析時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應用頻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應用二項式Logistics 回歸方法,分析全人群、不同性別人群服用飲品對骨量的影響,其中因變量為是否出現骨質疏松(0=否,1=是),自變量為是否飲用不同類型飲品。當P<0.05時,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02例受試者被剔除,具體原因包括:①因缺乏骨密度或者問卷主要信息,剔除45例;②因年齡不符合納入標準,剔除57例。最終符合研究方案的受試者為1 540例。以骨密度作為篩查指標,確定骨質疏松人群為521例,骨量減少人群為714例,骨量正常人群為305例,所調查人群的骨質疏松患病率為33.83%(521/1540)。 以826例骨質疏松與骨量正常人群作為分析對象,男性208例,女性618例,平均年齡為(63.0±7.2)歲,兩類人群在性別、年齡、體質指數、是否絕經、絕經年限等方面差異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分析發現,女性在骨質疏松人群中所占比例遠遠高于骨量正常人群中的比例;骨質疏松人群的平均年齡更大;體質指數偏低的人群更容易發生骨質疏松;絕經后女性更容易出現骨質疏松,骨質疏松人群中絕經平均年限更長。 表1 研究人群特征分析 骨量正常與骨質疏松人群攝入飲品情況比較,經χ2檢驗,兩類人群在攝入奶制品、豆漿、咖啡、碳酸飲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骨質疏松人群經常飲用茶類的比例低于骨量正常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0.05),見表2。 表2 不同骨量人群飲品攝入情況分析[n(%)]Table 2 The analysis of drinks intake among people with different bone mass[n(%)] 以骨量正常與骨質疏松作為因變量,基于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與專業知識,將研究人群一般特征(性別、年齡、體質指數)、飲品攝入(奶制品、紅茶、綠茶、咖啡)作為自變量。經二項式logistic回歸分析向前逐步選擇法(Forward: LR)顯示,性別、年齡、體質指數、奶制品是骨質疏松的影響因素,與骨量正常人群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0.05),其中女性、高齡、低體質指數均為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經常飲用奶制品可能是預防骨質疏松的保護因素。 進一步分析女性人群,以骨量正常與骨質疏松作為因變量,研究人群一般特征(年齡、體質指數、是否絕經、絕經年限)、飲品攝入(奶制品、紅茶、綠茶、咖啡)作為自變量,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向前逐步選擇法(Forward:LR)顯示,絕經年限、體質指數、咖啡是骨質疏松的影響因素,與骨量正常人群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0.05),其中較長的絕經年限、低體質指數均為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經常飲用咖啡可能是預防骨質疏松的保護因素,見表3。 飲品攝入習慣作為重要的飲食行為,在防治骨質疏松的研究中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環節[5]。本研究主要探討北京市社區中老年人群飲用飲品習慣與骨質疏松發生的相關性,調查的飲品種類主要包括奶制品、豆漿、紅茶、綠茶、咖啡、碳酸飲料。 充足的營養在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中起到關鍵作用,其中以牛奶為代表的奶制品對于骨質疏松等慢性疾病的預防作用越來越得到重視[6]。與此同時,已有研究表明較高的酸奶攝入量能夠顯著增加60歲以上社區老年人的骨密度,因此應將飲用酸奶作為維持老年人骨健康的公共衛生策略[7]。豆漿與骨質疏松關系研究相對較少,一項基礎實驗以去卵巢大鼠為研究對象,證實富含異黃酮的豆漿粉能夠預防骨密度降低,促進骨形成[8]。另一項臨床研究則表明豆漿中含有的大豆異黃酮具有植物雌激素活性,增加了絕經后女性骨密度,降低了骨轉換率,從而有利于骨質疏松癥的防治[9]。 茶類、咖啡對骨密度的影響,是近年來骨質疏松研究關注的熱點。2017年最新發表的飲茶與骨密度相關性的三項系統評價主要納入觀察性研究,結果均表明飲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骨密度[10-12]。但系統評價的亞組分析中尚未包括紅茶、綠茶等不同茶類對于骨密度的影響。咖啡與骨密度的關系,目前尚未達成一致結論。國外有學者通過基礎研究證實咖啡或者咖啡因的攝入使骨密度與骨體積減少,尿鈣與血鈣水平增加[13]。然而,中國臺灣地區的一項2 682例縱向研究證實,攝入咖啡中等、較高量的人群骨密度T評分更高,從而推斷咖啡攝入量與骨質疏松風險呈負相關關系[14]。 在飲用碳酸飲料與骨質疏松的研究方面,著名的Framingham研究項目中觀察飲用可樂與骨質疏松的關系,通過1 413例女性與1 125例男性的問卷調查發現可樂增加的攝入量與股骨低骨密度密切相關,在女性人群中表現明顯,同時每日飲用可樂的人群與一月內極少飲用可樂的人群相比,股骨頸骨密度與Ward三角區骨密度顯著降低[15]。隨著可樂攝入量的增加,鈣磷比值更低,可能是可樂中含有咖啡因、磷酸,影響了鈣的吸收以及打破了鈣磷比例的平衡。另一項研究人群為438例美洲印第安人的絕經后女性,結果表明與非骨質疏松受試者相比,骨質疏松受試者平均每日蘇打水攝入量更低,但研究未證實蘇打水攝入量變化與骨質疏松發生風險的關聯性[16]。本項研究的調查發現骨量正常與骨質疏松人群極少飲用碳酸飲料,這可能與中老年人生活習慣有直接關系,因此碳酸飲料在不同骨量人群分析時未見明顯差異。 本研究發現骨量正常人群無論是飲用紅茶還是綠茶的比例均顯著高于骨質疏松人群,飲用不同茶類可能能夠起到預防骨質疏松發生的作用,但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時并未發現紅茶、綠茶攝入量與骨質疏松發生的劑量反應關系。天津的一項橫斷面研究表明與不飲用綠茶比較,飲用綠茶對于骨質疏松有預防作用(OR=0.352,95%CI: 0.217~0.574),但對于骨質疏松性骨折無影響[17]。最新實驗研究也證實高劑量的綠茶能夠降低去卵巢大鼠骨轉換,改善生物力學特性[18]。紅茶與骨質疏松相關性的臨床研究較少,但基礎研究也已證實紅茶提取物能夠防止去卵巢大鼠骨量丟失[19-20]。 奶制品主要包括牛奶、酸奶、奶粉、奶酪、奶片等,中老年人群中以飲用牛奶與酸奶為多,但在調查中發現仍有34 %(277/826)的人群很少攝入奶制品。全人群多因素分析除表明女性、高齡、低體質指數為骨質疏松獨立的危險因素之外,提示奶制品可能是預防骨質疏松的保護因素(OR=0.64,95%CI: 0.446~0.925),這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奶制品中常富含鈣與維生素D,對補充老年人與絕經后女性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對延緩骨密度下降具有積極的作用[21]。一項隨機雙盲對照試驗證實受試者連續6月飲用酸奶,除改善I型膠原羧基端肽交聯等骨轉換標志物指標外,還增加了髖部骨密度[22]。因此,中老年人群堅持飲用牛奶或者酸奶對于預防或者治療骨質疏松都非常重要。 本研究主要關注北京市社區中老年患者飲品攝入習慣對骨質疏松的影響,其中飲品習慣的分類主要分為很少飲用與經常飲用,考慮到飲品攝入量難以量化,故更多關注飲用頻次,分類方法可能會對研究結果有一定影響。此外,關于混雜因素對飲品分析時的影響。目前針對混雜因素變量主要結合文獻考慮性別、年齡、體質指數、是否絕經、絕經年限等因素,但在實際情況中骨質疏松發生是眾多因素影響的結果,如吸煙、飲酒、懷孕及生產次數、其他飲食習慣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另外,本研究將進一步對現有受試者進行隨訪,以期獲得骨折相關信息,可彌補現有研究的不足。2 結果
2.1 研究人群特征分析

2.2 不同骨量人群飲品攝入分析

2.3 骨量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
3 討論
3.1 飲品攝入習慣與骨質疏松發生有關
3.2 飲茶、奶制品與咖啡可能是預防骨質疏松的保護因素
3.3 研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