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 李杰

摘? 要:目的:通過長期對足球項目正式比賽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足球項目規律,重點研究體能表現與比賽結果間的關系,為訓練提供科學依據,提高訓練效益與運動表現。對象:廣東省足球運動隊。結果:(1)輸贏球隊間高速跑、沖刺跑的能力有差距;(2)輸贏球隊間體能水平有差距;(3)輸贏球隊間高強度短間歇的持續體能差距。結論:(1)運動員ATP-CP、糖無氧酵供能水平需要提高;(2)強化高強度訓練。
關鍵詞:跑動距離? 高速跑? 沖擊跑? 運動負荷? 運動強度? 高強度有氧訓練? ATP-CP? 糖無氧酵供能
中圖分類號:G8?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8(c)-024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law of football project by collecting, sort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of football official matches for a long time,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match results,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raining and improve training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Object:Guangdong football team. Results: (1)There is a gap in the ability of high-speed running and sprint between the winning and losing teams. (2)There is a gap in physical fitness between winning and losing teams. (3)The sustained physical gap between winning and losing teams in a short, high-intensity interval. Conclusions: (1)The energy supply level of ATP-CP and sugar anaerobic enzyme of athletes needs to be improved. (2)Strengthen high-intensity training.
Key Words: Running distance; High-speed running; Impact running; Exercise load; Exercise intensity; High-intensity aerobic training; ATP-CP; Sugar anaerobic energy supply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廣東省參加全運會的男、女隊選取了近年和最近正式比賽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茵戰INSAIT K1
借助智能硬件獲取海量運動數據,并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以及核心算法,多維度呈現訓練/比賽中球隊及球員的運動表現。
1.2.2 MT-Sports監控系統
MT-Sports監控系統利用衛星定位技術對足球運動員訓練、比賽過程中的心率、速度、加速度、位移曲線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并能查看和導出運動員各項指標的報表、曲線圖和柱狀圖,便于分析同一運動員多次運動或不同運動員同一次運動之間的差異。
2? 研究結果
2.1 廣東成年女足2017年比賽表現
十三運廣東成年女足體能水平如表1所示。
(1)跑動總距離與國家女足相當8000m左右,差別不大。
(2)大于6m以上的沖刺跑30~50m與國家女足相當。
(3)廣東成年女足與國家女足體能水平相當。
2.2 十四運男足比賽表現
如表2所示,2019年8份廣東男足同成都隊比賽統計,數據顯示全場的運動負荷成都稍高于廣東,有效的跑動距離和高速沖刺跑及沖刺次數遠高于成都。沖刺跑動距離>7m/s。廣東全場共633m,沖刺數為46次;成都為233m,沖刺17次。說明廣東男足在比賽中高強度的持續的高速奔跑的能力高過成都隊,也是隊伍取勝的關鍵。
如表3所示,2019年廣東男足對深圳隊的數據顯示,兩隊的運動負荷相當,兩隊運動負荷都在1600的水平,但在高速跑和沖刺跑中,廣東男足占有優勢,廣東高速跑全場3123m,深圳為2439m。
廣東男足同兩隊的數據統計顯示:勝負隊之間的反復沖刺的能力差異明顯,說明隊員體能的能力差異在于高強度的無氧代謝及快速恢復兩隊有差異,這也決定了比賽結果的重要因素。
3? 分析與討論
通過數據發現勝負隊高速、沖刺跑、沖刺次數等能力有顯著性差異,反復的高速、沖刺能力差,說明隊員的高強度短間歇的持續體能有差距,從而可以推斷隊員的ATP-CP、糖無氧酵供能水平有差異。如要提高間歇性高速度的反復沖刺能力,需要教練設計合理的訓練計劃才可以達到足球專項的體能要求,足球比賽的結果反應了訓練設計是否遵循了項目規律。
FIFA教材對一場足球賽的數據統計如下。
(1)足球運動員一場球總的跑動距離為10~13km。(2)持續比賽時間為93~98min。(3)實際跑動時間為50~55min(1990年),60min以上(2010年)。(4)中衛8~10km;后衛/外線中場9~12km;中場11~13km;前鋒:9~10km。(5)160~180次/min的跑動距離為2.5~ 3.5km;中高速跑(最大心率的80%~90%)。(6)180次/分鐘以上的跑動距離(無氧閾以上):在運動員無氧閾下進行1.5~2.5km的高強度跑(最大心率90%~100%of MHR)。(7)沖刺跑距離及次數:600~1200m的沖刺跑(沖刺50~70次)。(8)300~400m后退跑。(9)150~200個人行為動作。(10)15~30次跳躍。(11)30~50次對抗。(12)兩次高強度的運動間隔時間:劇烈動作之間的恢復時間15~30s。
以上FIFA教材中的數據與長期監控的數據基本一直。因此,足球運動是以有氧、無氧耐力及爆發速度能力較主,高強度、間歇性運動。
FIFA教材對足球比賽的能量供應系統分析為:占比10.1%的高強度短距離沖刺以ATP-CP供能為主;占比19.5%的高速跑以有氧代謝、無氧糖酵解供能為主,達到VO2Max的70%。走、后退跑、慢的中等速度的跑是有氧代謝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為主。
足球比賽的供能系統比較復雜,包含3種能源系統的供能。
下文將分析3種供能系統的時間關系;供能速率;乳酸、心率、攝氧量與運動負荷的關系。3種能源物質的供能的時間關系,ATP-CP最先供能,其次是糖酵解供能,隨著時間的延長脂肪供能為主。3種能源系統的供能速率關系,ATP-CP最快,其次是糖酵解供能最慢的是脂肪供能。乳酸、心率、攝氧量與運動負荷的關系,也是安排訓練強度的依據。需發展運動的間歇性反復沖刺的能力,首先要發展運動員的有氧能力,在此基礎上提高。
乳酸、心率、攝氧量與運動負荷的關系。
依據人體能量系統的供能特點,FIFA教材不同階段的有氧訓練設計,訓練的強度逐漸增加,訓練分為5個階梯。第一階段:訓練設計40%~55%VO2Max慢的到中等速度的基礎有氧階段。第二階段:訓練設計55~70%VO2Max速度的基礎。第一、第二階段有氧訓練目的是發展基礎有氧能力。第三階段:70%~83%VO2Max快節奏的訓練,目的是提高有氧功能速率。第四階段:83%~90%VO2Max高強度的訓練,目的發展最大有氧功能速率。第五階段:90%~100%VO2Max最大強度訓練,目的發展無氧供能系統,培養運動員的耐酸能力。
4? 研究結論
從長期監控的數據可以看出,勝負隊高速、沖刺跑、沖刺次數等能力有顯著性差異,反復的高速、沖刺能力差,說明隊員的高強度短間歇的持續體能有差距,從而可以推斷隊員的ATP-CP、糖無氧酵供能水平有差異,體能好差的球隊主要區別在于無氧供能能力的強弱,也是輸贏的關鍵。
提高間歇性高速度的反復沖刺能力,需要教練設計合理的訓練計劃才可以提高足球專項體能。
另外,據Jan Hoff和Jan Helgerud研究高水平足球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一般在55~67ml/kg·min之間,最高值可達70ml/kg·min。持續時間3~8min,90%~95%最大心率強度的間歇訓練對氧運輸系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過8~10周這種方式的訓練,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可以提高10%~30%。運動員最大攝氧量提高的幅度受基礎訓練水平、訓練時間和訓練頻率的影響。如果采用60%~80%最大心率強度進行訓練,提高的幅度僅在5%~10%。
綜述所述,足球運動是以有氧、無氧耐力及爆發速度能力較主,高強度、間歇性運動。足球項目的訓練設計要遵循項目規律,依據人體的三大供能特點來設計科學的訓練計劃。
參考文獻
[1] 馬增光.現代體能訓練對提高校園足球高一學生靈敏性水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
[2] 許成成.河北省田徑隊標槍運動員體能訓練數字化控制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
[3] 王恩惠.陜西U20男足第十三屆全運會預賽備戰階段比賽跑動能力監測與分析[D].西安體育學院,2018.
[4] 王薪球.廣州恒大足球隊與亞冠及歐洲強隊跑動特征比較分析[D].武漢體育學院,2016.
[5] 吳放.我國U13-U17歲男子足球運動員比賽負荷特征的實證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8.
[6] 雷正方.男子網球運動員無氧和有氧能力的專項訓練方法設計理論與實證[D].北京體育大學,2019.
[7] 關康振.廣州市五人制盲人足球隊技術訓練方法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