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弋石泉
【中圖分類號】R24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在發生髖關節器質性改變的患者中,應用外科手術的方法,結合現代技術制造的人工修復體,將不能正常行使功能的關節結構替換下來,從而恢復相對正常的形態和功能的一種治療方法。
髖關節的部位和結構很特殊,是我們俗稱的骨盆和大腿根這個部位的聯合處,這個部位相比肩關節來說,髖臼窩較深,而且股骨頭被較厚又堅韌的關節囊包繞,外圍還有關節韌帶加強,所以活動性不如肩關節靈活,但是髖關節具有很強的穩定性。髖關節可以緩沖我們的軀體重量,同時在各種腰腿部運動,都或多或少的運用到髖關節。
一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適應癥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應用范圍很廣泛,對于先天性的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處的良惡性腫瘤、髖關節創傷性引起的關節炎癥、結核引起的關節強直、股骨頸骨折、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出現關節結構的器質性破壞,引起關節區疼痛,影響功能,甚至嚴重活動受限影響到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經過藥物等保守治療并沒有獲得顯著效果、癥狀沒有明顯緩解的,可以選擇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
二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禁忌癥
年輕的患者在手術選擇時應慎重,畢竟礙于使用時限,要經歷兩次或更多次的人工關節修整。患有心腦系統、肺部疾病不耐受手術的、從事強體力工作的、髖關節感染、骨髓炎的患者,均應視具體情況慎重選擇。
三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進行康復前訓練應注意的問題
在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需要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手術醫師應仔細檢查手術后恢復情況,恢復期各個階段均因對患者進行全面細致的復查,如果置入的關節有脫位或者輕度的移位,都應及時與患者溝通,并告知康復醫生。
四 人工髖關節術后康復訓練的具體姿勢
1 剛做完手術的一兩天內,盡量不要讓我們的髖關節進行制動,不要過度外旋內旋髖關節,并且坐位時,上身和大腿的夾角要小于90度,不要習慣性的去翹二郎腿,更要避免彎腰撿東西。
適當的進行呼吸訓練以維護心肺系統的健康,同時自主的控制臀腿部肌肉進行收縮訓練以防止長期無功能運動造成的肌肉萎縮退化,腳趾腳踝等也應該適當訓練,以刺激神經的重新長入和支配活動的能力。但在早期依然要限制髖關節的活動量,避免出現關節脫位的術后并發癥。
2 在之后的3~6天中,可以繼續重復第1~2天對于肌肉、腳趾腳踝、及心肺系統的訓練,同時增加床上功能訓練。下面介紹幾個簡單有效的康復姿勢訓練:(1)踝泵,平臥位時腿部貼著床面,只腳踝部運動,來回的向上勾腳尖和向下壓腳背(2)床上屈膝運動,將左腳放在右腳的右側,屈膝,腳后跟貼著床面,逐漸緩慢的滑動左腳,從右側膝關節的位置一直到右側臀部,不要過于強求達到臀部位置,循序漸進,每次達到最大程度即可,然后再緩慢的將左腿伸直,換另一側也是如此。(3)肌肉的收縮訓練,仰臥位時,自主的控制臀肌和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收縮,持續收縮幾秒后,放松。如此反復循環幾次,直到肌肉感覺到疲勞。(4)患者側下肢的訓練,包括平躺時在床上平移手術側的下肢,和膝關節繃直,將腿抬離床面5厘米左右,緩慢放下,來回重復進行。
3 術后的站立訓練
在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后,應盡早進行站立及行走的功能性訓練。在恢復初期,我們可以在家人或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嘗試站起來,然后借助其他的輔助工具,比如牢固的桌椅等,支撐自己能夠站穩,在可以憑借胳膊和健康側的下肢站穩后,進行站立位的訓練。主要有以下幾種姿勢:(1)膝關節抬高,緩慢的將去屈膝抬高大腿,離地高度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適當減小,不要讓膝關節超過腰部。再緩慢放下大腿。(2)做站立位的外展下肢,和仰臥位時一樣,將患側的大腿伸直,向外側抬起后緩慢放下。(3)站立位時,還可以嘗試將腿伸直向后方稍稍抬高,停頓2秒后緩慢放下。
4 手術恢復一周之后,可以根據關節的鍛煉情況,適當的增加坐位的訓練、拄拐的練習以及拄拐行走。但是由于坐位時的髖關節受力容易脫位,所以強調選擇的板凳應有一定高度,從而避免屈髖超過90度。
5 術后1~3周可進行雙拐步行的訓練,4~6周逐步過渡到上下樓及單拐的訓練上來,7~12周慢慢開始撤掉一側拐杖,并逐漸從短距離的行走練習轉換到長距離行走練習,并逐漸到達無拐杖行走的練習,12周后,增加平衡訓練,并適當加大訓練強度。
溫馨提示
剛開始進行行走訓練時,可在家人或醫護人員攙扶下進行,之后慢慢練習扶桌邊、墻、走廊扶手等行走。使用雙拐時,要注意雙拐之間的距離不要過寬過窄,兩拐與腳著地的位點應形成穩定的三角形,行走練習時,將患側腿放在兩拐之間,左右兩側拐同時向前移動,然后手臂支撐發力,健康的腿順勢向前邁一步,重復這個步驟。當過渡到單拐時,拐位于健康側的手臂下,拐和患側腿一起等距離邁出,手臂支撐以分擔患側腿的受力,然后健康側的腿再往前邁。在做上下樓梯練習時,需要下肢同時具備力量和活動度,上樓梯時先邁健康一側腿,下樓時相反。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經過不斷練習一定能重新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