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以食為天,“食”是頭等大事,而食品安全則是重中之重,因為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關系到國家的穩定與發展。因此,加快構建和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是一項迫切而重要的任務。本文以我國食品安全為主題,探討了食品安全問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以及研究展望等,旨在為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安全問題;研究;展望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可見食品對民生的重要性,而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因為食品安全不僅關系人民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還關系到民生安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而且隨著我國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追求,食品安全管理已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因此,加快構建和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成為一項迫切而重要的任務。
1 食品安全問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1 食品安全內涵的科學界定
在學術界,食品安全有兩種定義,分別為:相對安全和絕對安全。而人們在現實生產生活中追求的是相對安全,它是指:在日常食用中,食品本身不會損害人體健康的一種確定性。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內涵的理解是:從毒理學角度看,食品無毒、無害;從營養學角看,食品符合相應的營養標準;從臨床學角度看,食品應當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1.2 食品安全研究的意義
食品安全研究的意義有3個方面:重要性、危害性和相關性。首先是重要性,民以食為天,食品是民生問題。而食品安全不僅關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還關系到國家的穩定與發展,因此食品安全問題是重大民生問題;其次是危害性,食品安全問題會危害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國家穩定、食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國際貿易等諸多方面;最后是相關性,從危害角度看,食品安全問題涉及層面廣泛,是一個與社會、經濟、政治等相關聯的系統問題。
1.3 食品安全問題現狀的研究
食品安全問題是隨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演化的,局面相對錯綜復雜。就目前來看,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有5個方面:從業人員相關素養不高、局部環境污染嚴重、企業違規生產經營、生產制作工藝不完善以及新技術產品存在潛在危害。對食品安全問題現狀進行研究,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
1.4 食品安全問題應對策略的研究
食品安全問題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問題,應對策略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綜合考慮,例如不斷完善相應法律,提高食品安全標準,加強科學監管,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風險預警體系等,對食品安全問題應對策略進行研究,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國食品安全綜合保障能力[1]。
2 食品安全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2.1 食品安全法律及標準體系不完善
食品安全法律及標準體系不完善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法律本身制定和完善的滯后性,只有在發現食品安全問題之后,才能建立和完善具體的相關法律體系及食品安全標準。其次是時代發展迅速,法律的建立和完善速度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速度。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新技術、新食品原料不斷涌現,新的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速度,遠遠快于我國食品安全相關法律及標準體系制定和完善的速度,進而導致一些新的食品安全方面出現監管空白[2]。
2.2 政府部門監管不力
食品安全問題是一個涉及多個領域的體系問題,因而在食品安全問題監管過程中,需要多個政府部門協同配合。而在實際監管過程中,政府部門職責不清晰,缺乏良好的溝通與配合,導致食安全問題監管不到位,甚至出現監管空白,給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2.3 消費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識及維權意識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消費者處于弱勢態勢,助長了食品經營生產企業的食品安全相關違法行為。一方面,消費者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的辨別能力不足,甚至一些消費者嚴重缺乏食品安全意識,為一些不法企業創造了生存空間;另一方面,消費者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的維權意識淡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大多選擇忍氣吞聲,自認倒霉,這間接誘發了更多生產經營企業的食品安全問題[3]。
2.4 環境污染問題嚴重
與環境污染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屢屢見諸報端,如鎘大米、農藥殘留果蔬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水資源、土壤環境等受到嚴重的重金屬、農藥污染,這些污染物被植物吸收,進而間接導致食品原料被污染。近年來人類還陸續在海洋產品中監測到了塑料微粒,可見食品安全問題受環境污染的威脅越來越嚴重。
3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研究的展望
3.1 加強我國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和標準體系的研究
首先,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是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只有法律法規更加完善,相關部門才能有法可依。一方面,明確相關法律法規細則以及執法部門的具體職責,以堵住法律法規層面上的監管漏洞和執法空白,使食品安全問題管理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加大監管力度和違法處罰力度,這樣既能加大相關違法企業的違法成本,又能增加法律的震懾力,切實運用法律法規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其次,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相應的食品安全標準也要隨之不斷完善和更加嚴格。一方面,技術不斷創新發展,要充分利用科技創新的力量進行食安全方面的高標準監管和檢測;另一方面,參考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與國際上高標準、嚴要求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接軌,以高標準的食品安全體系保障我國的食品安全。
3.2 加強對食品企業倫理道德的研究
食品安全問題之所以層出不窮,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食品企業過于追逐利潤,而將食品安全道德責任拋之腦后,背棄了企業應有的倫理道德,因此要加強對企業倫理道德的研究。首先,明確企業應當擔負的道德責任。比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通過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標準的食品來體現企業自身的價值,將道德追求視為企業生產經營的至高境界等;其次,道德責任是企業核心競爭軟實力,從企業可持續經營管理的角度來說,高度的道德責任,可以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口碑,增加企業的公信力,最終轉化為企業核心競爭軟實力。
3.3 加強消費者消費行為研究
消費者是食品流通的終端,是食品的購買者,而消費者對待食品安全的態度深刻影響著食品企業生產經營的行為,是食品安全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一方面,消費者的消費理念是食品企業生產經營的風向標,例如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消費者的健康生活觀念和環保意識也越來越強,因此對綠色有機食品的需求就越來越大,這一消費理念對食品企業的產銷具有較強的指引作用,可引導食品企業生產和銷售更加安全、更有質量保證的食品;另一方面,增強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促使其監督市場上的食品的安全性,使不合格的食品在市場上無立足之地,從而避免問題食品的流通。因此,政府應加大食品安全宣傳的力度,以及增加食品安全問題投訴渠道,增加消費者維權的便利性。
參考文獻
[1]郝文龍.新形勢下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及發展[J].食品安全導刊, 2016(10): 34.
[2]王群喆.食品安全管理存在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化工設計通訊, 2018, 44(2):247.
[3]曹源.探析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在食品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 食品安全導刊,2018(30):29.
作者簡介:楊杰(1991—),男,漢族,湖南株洲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食品營養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