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食品安全關系著國民的身體健康,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對食品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認識,為了保證消費者的健康,必需做好對食品的安全檢測工作。食品檢測技術可以實現對多種食品的品質檢驗,同時也能準確檢測出食品中是否添加有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或農藥殘留。本文闡述了食品檢測工作的重要意義,同時對目前常用的兩種食品檢測技術加以分析,根據食品檢測技術的應用情況,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檢測技術;食品安全;策略
1 食品檢測工作的重要意義
由于食品是會被直接攝入體內的,所以其質量直接影響著人體的健康,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證,就會帶來極大的危害,因此這也是全社會都要加以重視的。以三鹿奶粉事件為例,由于三鹿奶粉中存在三聚氰胺,給食用三鹿奶粉的兒童帶來了巨大危害,這一事件造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讓消費者對我國奶制品喪失了信任感,給我國的奶制品產業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三鹿奶粉事件不僅是企業的責任,同時也是食品檢驗部門的責任,這一事件嚴重暴露出了我國在食品檢測方面的不足,體現出了相關人員對食品安全的不重視。如果不能做好對市場中各種食品的檢測工作,可能會導致食品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這對國家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另外,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也是食品行業整體質量的重要保證,食品生產企業如果沒有重視起食品檢測工作,就會制約企業的發展。在食品檢測工作中,必須確保檢測工作的嚴謹性與規范性,給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企業在生產經營中不能單純追求利益,忽視產品質量,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只有做好對食品品質的把控,進行嚴謹的質量檢測,才能用良好的食品品質換取消費者的信任,營造出良好的品牌效應,這樣才能從長遠的角度促進企業的發展。
2 食品檢測的相關技術分析
目前,在食品檢測中主要使用的技術是PCR技術、電子鼻技術以及基因探針技術,具體的檢測原理如下。
2.1 PCR技術
在食品檢測中,PCR技術是當下最常用的技術,該技術的全稱為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技術,整個PCR體系包括脫氧核苷酸、DNA模板、引物以及聚合酶。通過聚合酶實現對DNA的復制,再通過相應的檢測技術,如電泳技術實現對食品的基因檢測。
PCR技術的具體檢測步驟如下:先利用化學方法提取出檢測目標DNA,之后對提取的DNA進行擴增,完成DNA的復制,從中篩選出PCR產物,根據PCR產物判斷食品是否為轉基因食品,進而完成檢測[1]。
2.2 基因探針技術
基因探針技術是近幾年被提出的新型檢測技術,其以攜帶特殊序列的DNA片段作為探針,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使DNA片段與目標DNA相結合,進而完成對食品內部微生物的檢測。DNA片段不僅可以與目標DNA相結合,也可以與RNA相結合,通過DNA與RNA的相互結合,檢測食品內部是否含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以大腸桿菌檢測為例,利用大腸桿菌葡萄酸苷酶的特征,將葡萄酸苷酶作為目標DNA,將DNA探針與其相結合,根據結合效果獲得檢測結果。使用該技術進行檢測時,需要根據檢測目標物的具體類型,保證DNA探針的特異性,同時要做好相應的標記,確保其結合質量,進而更準確的獲取識別信號。
2.3 電子鼻技術
電子鼻技術是通過傳感技術、神經生理與計算機技術的有機結合,檢測食品揮發性化學成分的技術,該技術也能有效識別檢測目標中含有的特殊氣味。該技術具有檢測效率高,檢測用時較短,檢測結果較準確的技術優勢,使用電子鼻檢測技術進行食品檢測時,應該確保整個檢測過程都由計算機完成,避免人為干預,這樣即可避免檢測結果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進而保證檢測準確性。因為電子鼻檢測技術的檢測全過程都是由計算機控制的,相比于人工操作,其檢測效率更高,顯著降低了操作難度,同時該技術不使用任何檢測試劑,檢測成本相對較低,是一種應用價值較高的檢測技術[2]。
3 提高食品檢測技術應用效果的相關策略
3.1 提高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
食品檢驗技術的應用效果與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有關,因此,在食品檢測工作中,應該加強對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保證檢測人員能夠掌握相關檢測技術的使用方法,提高檢測人員的責任意識,充分發揮檢測技術的檢測效果。
3.2 完善食品檢測技術體系
由于我國的食品檢測工作起步較晚,在相關檢測技術的應用方面還缺乏足夠的經驗,同時也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檢測技術體系,這限制了食品檢測事業的發展。為此,在今后的食品檢測工作中,要優先完善食品檢測技術體系,制定更加健全、嚴謹的規章制度,加強與先進國家的技術交流,這樣就能讓我國的食品檢測技術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進而為我國食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4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內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人們對食品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給食品檢測工作制定了新的目標。為了保證國民的飲食健康,必需加強對食品檢測技術的應用研究,提高對食品檢測的重視程度,制定更加完善的食品監管體系,完善相關制度,讓食品檢測技術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雪芹.PCR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J].食品安全導刊,2018(33):74-75.
[2]王明皓.食品檢驗技術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J].農業與技術,2019,39(14):52-53.
作者簡介:李菲(1979—),女,漢族,遼寧凌源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食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