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
摘 要:“食品安全大如天”要保證人們日常生活的食品安全就必須提高食品檢驗的準確性,但是食品檢驗準確性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只有將這些影響因素排出在外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食品檢驗的準確性,保障食品品質,維護食品安全,保障人們的健康生活。
關鍵詞:食品檢驗;準確性;控制因素
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的食品行業有了長足發展,但是也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健康,為了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質量,開展準確性高、有效性強的食品檢驗工作就顯得十分必要,食品監管部門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采取多種措施完善檢驗流程、提高檢驗水平、提升食品檢驗工作的準確性,一旦發現食品存在安全風險,就需要及時處理,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降低食品安全問題帶來的社會危害。
1 食品檢驗準確性的意義
1.1 保證食品安全衛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同時食品安全問題也隨著社會的發展開始頻繁出現在公眾面前,開展高準確性的食品檢驗工作能夠有效管控食品生產經營中存在的為違法亂紀問題,降低食品問題出現的概率,保證食品安全衛生。
1.2 規范食品生產經營
嚴格準確的食品檢驗工作能夠提高食品生產經營者的違法成本,打擊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違法問題,從源頭上控制問題食品的流通,促使食品生產經營者自發提高食品安全性,起到對食品生產經營行業的整肅規范與促進提高作用,促使食品生產經營行業建立質量管理意識。
2 食品檢驗準確性主要控制性因素闡述
2.1 檢驗操作人為影響
食品檢驗工作的開展與檢驗人員有著密切關系,部分食品檢驗機構的工作人員從其他部門調任而來,不具備專業的食品檢驗知識和技能,甚至部分檢驗人員責任意識與使命感缺失,在檢驗工作中存在弄虛作假等現象,沒有嚴格按照國家食品檢驗操作標準開展檢驗工作,導致食品檢驗的準確性下降。
2.2 檢驗過程設備原因
食品檢驗過程中需要使用多種專業設備,這些設備普遍具有操作難度高、專業程度高、保存條件嚴苛等特點,在部分食品檢驗機構中由于缺乏專業的設備操作人員或者設備存放條件較差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設備老舊無法對新近出現的食品進行檢驗分析,造成檢驗準確度下降。
2.3 檢驗試劑有效性因素
食品檢驗中通常會用到各種檢驗試劑,目前檢驗試劑通常是由化學藥品配制而成,具有容易變形、保存要求高等特點,部分食品檢驗機構對于試劑的保存較為隨意,沒有做到密封保存及陰涼避光保存,導致試劑出現靈敏度降低甚至變性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食品檢驗的準確性,如生物酶類試劑對于溫度就非常敏感,需要工作人員在使用之后及時放入冰箱保存,才能保證試劑的活性和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食品檢驗中所用的試劑通常都有保質期限,超過保質期限的試劑可能存在檢驗結果不準確的風險。
3 食品檢驗準確性主要控制性因素的改進方法
3.1 加強檢驗操作人員培訓
食品檢驗工作準確性要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首先必須對檢驗操作人員進行專業培養,一方面是提高檢驗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檢驗人員取樣、化驗、檢測等環節的規范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是讓檢驗人員學習國家有關食品檢驗的法律法規,提升檢驗人員對食品檢驗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確保食品檢驗工作的真實有效開展,從而提高食品檢驗的準確性,保證所檢驗批次食品的安全性[1]。
3.2 開展設備維護管理更新
檢驗設備是正常開展食品檢驗工作的基礎,要想使食品檢驗結果有較高的準確性,首先要保障設備功能的完整齊全,能有效檢驗出食品中存在的問題;其次,需要對設備使用的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讓其熟練掌握食品檢驗設備的使用技巧,確保每次使用設備都能得出可靠結果,同時需要對環境敏感性設備進行妥善保管,放置因為環境導致設備功能喪失,如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等設備就需要放置在恒溫恒濕,避光無塵的環境中;最后,需要緊隨社會發展潮流,為食品檢驗實驗室及時購置最新最先進的檢驗設備,應對日益增多且更為新穎的食品類型及安全問題,切實保證食品檢驗工作的高準確性[2]。
3.3 合理保存檢驗所需試劑
試劑是食品檢驗中最常用的檢材,要想獲取準確的檢驗結果就必須保證檢驗試劑有效準確,首先是要保證試劑保存環境符合要求,一般正規的試劑包裝盒中都有較為明確的保存方法,嚴格按照此方法保存即可;其次,對于保存的檢驗試劑要及時進行有效性判斷,更換失效的或者效果降低的試劑,對已過保質期的試劑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及時補充,確保檢驗開展時試劑有效且種類齊全[3]。
4 結語
食品檢驗準確性關系到千家萬戶的食品安全,是食品檢驗工作開展的準繩與原則,只有從人員、設備及試劑等方面入手排除干擾因素,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食品檢驗的準確性,起到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健.食品檢驗準確性的相關控制因素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20(9):69.
[2]藍嘉煒.影響食品檢驗準確性的控制因素探討[J].食品安全導刊,2019(9):122.
[3]馬麗娜,李玉品.食品檢驗準確性的控制因素與改善措施[J].食品安全導刊,2018(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