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智庫建設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短時期內被人們所重視,被列為國家戰略發展層面的重大課題,對此,有必要對國外高端智庫的發展建設進行梳理,借鑒其有益經驗,為我國智庫的完善提供參考。
美國是最早產生智庫的國家,最初由一戰、二戰及冷戰時期美國面臨的復雜國際國內問題而產生。根據《全球智庫報告2018》,2018年美國共有智庫1871家,全球前十名智庫中,美國智庫占據6個席位。我國智庫2017年有507家,數量上位居世界第三。涉及的研究領域主要有戰略、政治、軍事、國際關系、經濟以及社會問題等,具體到美國不同的智庫而言,一般具有明確的定位與確定的研究領域,如外交委員會專注于國際戰略與外交政策方面的研究;蘭德公司則側重于國防軍事及科技發展戰略方面,且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極具權威性。美國智庫在運行機制、人才培養和儲備、研究成果轉化等。
美國智庫的管理運行機制大多采用董事會型管理體制,部分實行信任理事會的,比如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布魯金斯學會。董事會是智庫的最高領導機構,在功能作用類似于現代企業的董事會,負責智庫重大事項、科研領域審批以及日常事務的辦理。根據智庫的規模以及具體的定位,董事會下設不同的部門機構以支持智庫的正常運行。
“旋轉門”指人才在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之間可以通過“旋轉門”實現多重身份的轉換,專家、學者、官員及其他人才在行政、立法等公共部門與思想庫、工商界等私營部門之間流動,且人才流動是雙向的。
美國智庫可以與政府、企業簽訂項目研究協議,進行課題的專項研究,也可做前瞻性研究發揮預警。前瞻性研究是由智庫主動選題、主動研究,因而成果推廣十分有必要。一般而言,美國智庫進行成果推銷和宣傳的渠道很廣,上至與政府決策部門約談、參與國會對議案的討論,下至在雜志、報紙、媒體上發表觀點,利用社交賬號對自身的主張進行宣傳推廣。這些渠道對大部分智庫都是平等開放的。
當前以歐美智庫為主導的全球智庫格局中,英國是世界上智庫發展水平僅次于美國的國家。
英國智庫大多由政黨出資設立,因而天然地與政黨關系密切,在研究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政治立場傾向。英國的頂尖智庫有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和國際戰略研究所,為了使自己的研究成果盡可能具有獨立性和客觀性,英國智庫一般會在協議中說明項目委托方不得要求智庫根據其意圖出具研究報告。同時,英國的頂尖智庫如皇家事務研究所在機構的官方網站上聲明“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是獨立的,不效忠于任何政治機構”,并在其網站主頁上聲明:“本研究所從未從英國政府或任何其他來源得到任何補貼。”顯然,頂尖智庫的核心在于其研究成果的價值,力求資金來源的多樣化,盡量避免受到某一方觀點的干擾。
英國智庫評價主要由第三方機構主導,各種社會組織在不同領域充當智庫評價主體。英國智庫在對研究課題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精準定位所需完善的相關政策,或在政策推行之前進行合理科學的政策測試,或根據政策執行情況,對政策進行評估,以幫助政府完善相應政策。
根據《全球智庫報告2018》,至2018年,世界上共有8162個智庫,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亞洲共有1829家,占到總智庫數量的22.4%。日本的智庫數量共有128家,位居全球第9。其中,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全球排名第14,亞洲排名第1。
日本于1907年成立的“滿鐵調查部”是日本智庫發展的開端。1973年,日本頒布《綜合研究開發機構法》,其綜合性智庫發展更是進入了一個井噴期,如在1975年成立的“日本智庫協議會”以及在1985年成立的“地方智庫協議會”等。之后,日本智庫處于平穩發展壯大的進程。1974年3月,以日本產業界、學界、地方公共團體等發起,共同成立了綜合研究開發機構(NI-RA)。該機構自成立起,每年都對日本的智庫進行跟蹤調查并發布《智庫年報》,被視為日本智庫的“總管”。專門性的管理機構加之各種綜合性、專業性智庫成立的智庫協會,日本智庫產業具有較為完備的智庫管理和自律規范,促進了智庫的良性發展。
重視情報和調研是日本決策的傳統。日本的大型企業、主要政府部門都有專屬智庫。日本政府除出臺專門的法律,對智庫予以法律支持外,還通過大量的財政補貼促進智庫的健康發展。日本綜合開發研究機構有一半以上的資金由政府提供,其余的由社團或企業資助。同時,咨詢機構的外出調查費用也會得到適當的財政支持。對于咨詢機構承接的國外研究項目,日本稅收法規定其在計算時可以加入虧損部分,從而間接性地減少對咨詢機構的稅收,促進其在國際問題研究上的自主性。
首先,日本智庫研究范圍和領域廣,研究幾乎涉及全球與日本國家戰略有關的各個國家和地區。野村、三費、大和等綜合研究所不僅都設有國際部,而且還在美洲、歐洲、亞洲的一些大城市設有事務所,情報信息網遍布全世界。其次,日本成立專門的海外咨詢智庫,負責海外國家或地區的研究項目,并與大型國際組織保持良好互動關系。日本還設有專門的國家交流部門,通過定期國際會議的舉行,增進在國際事務的參與度。
中國智庫建設跟不上、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智庫的重要性沒有受到重視,缺乏具有較大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的智庫,高質量研究成果少,智庫建設缺乏整體規劃,研究成果到影響決策制定的過程缺乏制度保障。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采取有力措施,切實抓緊抓好。
根據對以上國家智庫的分析,我國在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中可以進行借鑒與完善。
智庫在推進科學執政、依法行政、增強政府公信力等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對于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創新乃至國際問題的解決都有重要作用。
縱觀我國已出臺的有關智庫發展建設的規范性文件,大多以宏觀指導意見為主,鮮少提及智庫的明確定位和主體身份。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應當作為法律主體歸為民法總則中的非營利法人。承認智庫機構為從事公共利益服務的非營利法人地位,不僅可以保障智庫在運作中的獨立性,更可以通過其身份定位,使智庫成為經濟社會中健康運行的重要組成,享受稅收優惠等政策的同時能承擔法律責任,履行法律義務。
根據《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我國智庫將承擔的主要功能為咨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公共外交等。文件所確立的智庫功能與國際上有較大的影響力和權威性的智庫實際具備的功能基本保持一致。
智庫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問題、提供立法、公共政策咨詢,只有保持高度獨立性,最大限度地排除外界干擾,方能提供客觀、科學、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當前我國智庫以官方智庫為主,資金的主要來源是國家撥款,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約束智庫選題的自主性。因此需要建設布局合理的智庫體系,拓展智庫資金來源的渠道,通過社會各界捐款、基金會的支持共同促進智庫研究的客觀科學。
針對智庫非營利性的特點,智庫不應該固守單一的管理模式,適當地在智庫中實行市場化、專業化的管理。我國建設新型智庫,應該多與國外先進的智庫接觸,借鑒其管理經驗。例如,兼職研究員制度,搭建政府智庫與社會智庫、高校智庫合作平臺,建立溝通聯絡機制;設立“旋轉門”機制,從而有效地促進政府與智庫之間的人才流動,通過智庫研究人員到政府掛職與政府決策部門人員參與高端智庫的研究項目,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的關聯。
第一,在全球性問題諸如環境治理、貧困、生態環境、科技倫理等方面作為重大課題加以深入研究,為世界難題貢獻中國智慧;第二,中國智庫應當深度參與國際會議和組織研究人員進行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第三,建立智庫合作聯盟并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建立分支機構,以實時接收信息,為智庫研究提供翔實的數據支撐;第四,中國智庫應加強互聯網思維建設,積極利用互聯網手段,采用多媒體、融媒體等方式積極傳播中國式治理智慧。
目前我國智庫呈現出官方智庫為主、半官方智庫為輔、社會智庫為補充的格局。我國現有智庫中絕大部分是黨政軍智庫、社會科學院和高校智庫,社會智庫數量很少。健康有序的智庫發展格局應當是“百花齊放”,政府智庫、企業智庫、社會智庫等交相輝映,共同為中國社會問題的解決貢獻智慧。應重視社會智庫的發展,創造寬松的氛圍,暢通社會智庫的意見表達渠道,提高社會智庫的社會地位,使社會智庫能夠更便利地獲取政府數據和信息,與體制內智庫公平競爭政府項目;在政府資助和稅收政策上對社會智庫予以一定照顧。
智庫發展水平可作為衡量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標準之一,應重視加強智庫建設,提升智庫對公共政策決策的影響。我國智庫建設起步較晚,發展還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借鑒域外成熟經驗,明晰智庫在我國社會發展中的定位和功能,更好地引導智庫健康有序發展。智庫自身應當加強自身管理機制的完善和監督,且積極參與國際問題的研討與解決,在國際社會發出中國智庫的聲音,提高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