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園美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年?;鶎蝇F狀怎樣,是否能如期脫貧?年前,武漢紡織大學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全國黨建樣板支部的學生黨員們,收到了我布置的一份特殊“作業”——“走基層,看變化”。受疫情影響,這份遲交的“作業”終于在夏天來臨時展現在面前。
學生黨員李振,老家在河南省新鄉市王村鎮高灣村。她說,在外求學多年,每次回村都能感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又平又直的水泥馬路修進村了,還裝上了減速帶,以前低矮破敗的平房變成了鱗次櫛比的樓房。年前村里都會給家家戶戶發米、油等過年物資,到處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她將鏡頭對準了疫情前后的家鄉,疫情發生前,村委會給每家每戶發放春節物資,高齡老人更是得到特別照顧,政府儲備肉投放點有序排隊及公園笑容燦爛放風箏的孩童;疫情中出征援鄂的醫護人員、村口值守的志愿者、為英雄默哀的人們;解封后歡迎援鄂英雄回家、高三學生安全有序復學等。鏡頭真實記錄了疫情前后的變化,記錄了市場物資的豐富,看到了人民群眾素質的顯著提升,特別是疫情面前始終如一的堅強、樂觀、自信和英勇讓人難忘。
隨著物質條件和精神生活的改善,高灣村長壽老人多了起來,全村80歲以上老人有70多人,其中9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0多人。村里94歲老人王秋珍耳聰目明,她點贊道:“黨的政策好,讓我們老人生活富足、老有所依,即使在這么大的災難面前,黨和政府始終惦記著我們,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十分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
而建環學生黨支部副書記李雄杰,在通城縣塘湖鎮荻田村,同樣也看到了鄉村的日新月異——修葺一新的村委會、新立起來的“元帥從這里起步”紀念石、保存完好的羅榮桓革命紀念館、寬敞整潔的元帥廣場以及雄偉的元帥雕像等,都讓人肅然起敬。李雄杰動情地說:“黨員深入基層看變化,這是一次難得的體驗,非常有意義,給我們學生黨員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課,我們看到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村容村貌的變化,百姓精神面貌的變化,更看到了中華兒女勤勞樸實、自強不息的優良品質,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真真切切看得見、摸得著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