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云燕 趙慶華
【摘要】一年級學生處于教育的過渡階段,由于年齡小,角色的轉換對他們來說有一定的困難。這些困難表現在學業中,呈現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本文給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一年級;學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6-0000-02
一、一年級學業常見問題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發現,一年級學生在學業方面的問題比較多,有一些問題是常見的、大眾的,也有一些問題存在于一部分學生身上。要想將這些問題解決,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需要教育者尋找規律與原因,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之道。其常見的學業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學習主動性差。一年級學生傳統意義上的學習很少有源于內心的,這由他們的發展階段所決定。正處于積極探索外部世界,喜歡各種新鮮事物的階段,學校里的學習對他們來說“太枯燥”,他們更喜歡到室外去探索。所以,一年級學生在學業中就會表現出相應的問題。其次是毅力差。一年級學生的興趣很廣泛,稍微新鮮的事物都會引起他們的興趣,投入的熱情度很高,但是毅力很差。比如他們的坐姿,教師要求頭正、肩平、背直、足安,一節課能一直保持的學生基本沒有,一會兒就東扭西歪的。再比如為了增加識字量,同時增加好詞好句的積累,要求一年級學生每天閱讀,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還會覺得讀故事書很有意思,但是如果沒有相應的監督措施,不到一個星期他們就會完全放棄這個活動,這樣的現象在學業中比比皆是。再次就是注意力穩定性比較差。由于一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他們喜歡形象直觀的事物,而在課堂學習中,形象直觀又有趣的知識呈現是階段性的,這就存在一些空檔期。正是由于這些空檔期的存在,導致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其他事物上,使學習中知識的系統性、連續性被破壞,往往給人的感覺是“學生根本沒聽課”。比如課堂教學中經常見到的情形是這樣的:進行知識點1講解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進行知識點2講解時學生的注意力被教室外的聲音吸引,注意力分散,進行知識點3講解的時候注意力難以再集中。或者在課堂教學中不少學生喜歡玩手里的小東西,沒有玩具和零食就玩鉛筆、橡皮、尺子,即使教師及時提醒,他們也經常會偷著玩。最后就是學習依賴性大。對家長尤其是母親的情感依賴性比較強,一年級這個過渡階段還難以適應支柱的失去,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很差。比如遇到問題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找媽媽,在學校就直接問教師,膽子小的學生則默不作聲,他們很少會去查找字典或者課本里相應的知識點。當然這個問題也與一年級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等有關系。
二、建議對策
教育教學的任務之一是研究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解決,如何應對這個特殊時期的學業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首先是社會方面。一年級是每名學生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養成在其教育過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會應該對一年級學生有適當的認知度,對他們兼有幼兒與兒童的特點有所了解,既不能一味包容,也不能太過嚴格。教育系統應該做專門研究,隨著社會信息的更新,結合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及時更新一年級學習內容,使之符合時代特點并且符合兒童的發展規律。其次是教師方面。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是教育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一年級學生學習過程中有特殊的神圣性。每位教師都應該懷揣一顆慈母慈父之心進行一年級教學。具體要求包含以下幾個主要內容:正確看待每一名學生的差異性,對每一名學生都懷有積極的期望,對他們有足夠的包容、耐心與細心,真正從心里“愛學生”。學生是有感情的,只有體會到教師的溫暖、期望,才能更好地成長。再次是家長方面。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也是終生的老師,家長應該積極配合教師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由于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學校教育處于保育與教育的一個銜接期,教師精力有限,家長應做好外圍工作。除了及時關注孩子的一些小變化、小特點,及時與教師做好溝通工作以外,還應該保證在課余時間里將教育教學效果繼續延伸,在時間和空間上保持連續性,更有利于教育教學效果的鞏固。同時,還應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適時放手,鍛煉孩子的自立和自理能力,這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極其重要的。最后是做好質量評價。沒有質量評價的加持,空談學習效果、學習動力對任何人都是無效的。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不大,也需要被適度贊揚或者適度批評,這就是質量評價。由于一年級學生所處階段的特殊性,這個質量評價并不能完全用“分數”代替,而應該注重其發展,其發展的速率和發展量是我們需要去關注的點。質量評價要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根據過程性變化,反思教學效果,總結規律經驗,給予學生贊揚或者批評,及時糾正他們在學業中的問題。只有通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性培養,才能幫助一年級學生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引導他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
綜上所述,教育教學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有各種各樣問題的出現。出現問題不可怕,對于問題的存在如何能夠通過教育教學研究得到解決,才是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教學工作的任務和樂趣所在。所以,不管是什么問題,作為教育者都要意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從心里接受他們的不一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對其表現出來的問題進行研究,盡量發現其規律,探尋深層次原因,抓住規律,幫助一年級學生適應學業需求,順利完成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的交叉過渡,這樣才能為學生后期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注:本文為2019年度山東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一年級學業問題常見表現及教育對策研究”(課題編號:SDQSN012)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韓蕾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小學一年級男童課堂管理改革探析[M].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
(責編 黃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