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赟
5月7日,美國《華盛頓郵報》曝光一份委內瑞拉反對派與美國安保公司希爾威簽訂的“政變合同”,合同價值2.13億美元,希爾威公司老板、前美軍特種兵喬丹·古德羅說,他受雇幫委內瑞拉反對派領導人瓜伊多推翻馬杜羅政府。
相關各方“口水仗”持續之際,“雇傭兵”問題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2007年《華盛頓郵報》曾公布過一個調查,形形色色的雇傭兵已代替美國大兵沖到了戰爭第一線,再這樣下去,美國很可能“像羅馬帝國一樣被泛濫的雇傭兵所敗壞”。當然,近年來不時引發關注的雇傭兵話題不僅僅發生在美國。
從雇傭兵到私營軍事公司
在人類歷史上,特別是西方軍事史中,雇傭兵曾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最遠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紀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當時馬其頓帝國軍隊中很多輕裝步兵均為雇傭兵。
冷戰時期至20世紀末,現代雇傭兵作為地區亂局的幫兇,日益引起國際社會反感,國際社會相繼通過一系列文件,視雇傭兵為非法。這促使現代雇傭兵轉型為商業色彩濃厚、以提供軍事行動支援為主的私營軍事公司,較為著名的有美國的黑水安全咨詢公司和軍事職業資源公司、英國G4S安保公司等。它們避免直接參與軍事行動,主要業務包括情報、武裝保衛、工程和后勤支援、軍事顧問咨詢與訓練、裝備使用和維護等。
“9·11”事件后,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為私營軍事公司提供了廣闊舞臺。截至2014年9月,美國國防部在阿富汗境內約有9.1萬名合同人員,占總人數的64%。據美國“私營軍事公司”官方網站2015年統計,世界上現有7000多家私營軍事公司。
大國私營軍事公司對壘
隨著美軍逐漸撤離阿富汗和伊拉克,私營軍事公司失去了一個比較重要的市場。然而,近年來烏克蘭東部、敘利亞和委內瑞拉等新出現的熱點地區為私營軍事公司提供了新空間,但在這些熱點地區,私營軍事公司領域的“老大”美國遇到了真正的對手——俄羅斯私營軍事公司。
據稱,因被西方媒體不斷曝光和揭秘而聲名鵲起的俄“瓦格納集團”已招募了數千名俄退役軍人,其中很多人來自空降部隊、俄軍和內務部特種部隊,一些人具有兩次車臣戰爭等實戰經驗。
烏克蘭聯合作戰司令部表示,截至4月底,烏軍在頓巴斯地區已擊斃143名俄羅斯雇傭軍,擊傷273人。西方媒體認為,烏克蘭獨立武裝正是因為得到了俄雇傭兵的支持,戰斗力才能強大到與正規軍對抗。
俄媒則透露,美歐的雇傭兵早已出現在烏克蘭戰場,他們都是曾經在世界各地執行任務軍人或特戰隊員,實戰經驗豐富,作戰風格兇狠,在中東多場戰爭中對平民和俘虜造成“誤殺”。報道稱,2018年美國一家私人防務公司在招聘啟事中直接標明任務是“特種作戰”,同時招聘烏克蘭語和俄語翻譯。
早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美國的私營軍事公司就以協助緝毒為名出現在委內瑞拉鄰國哥倫比亞。今年5月,一場蹩腳入侵失敗后,美官方雖矢口否認策劃和實施入侵的軍事公司受命于五角大樓,卻也不得不承認這家公司是美國公司。
重新活躍的三大原因
以私營軍事公司為代表的當代雇傭兵,本世紀初興起后近年來不斷發展,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國際法的模糊限定為私營軍事公司的發展提供了空隙。雖然有不少國際文件明令禁止雇傭軍,但對私營軍事公司的法律地位并無明確界定。21世紀以來,《武裝沖突期間各國關于私人軍事和保安服務公司營業的相關國際法律義務和良好慣例》等國際文件,在呼吁各國加強對私營軍事公司規制的同時,反而賦予了這些公司“準合法”地位。
再則,軍事改革和軍事技術革命為私營軍事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一方面,各國大量裁軍分流出來的人才和技術裝備,給私營軍事產業的發展創造條件;另一方面,現代戰爭逐漸轉變為信息和情報的較量,更多依賴于信息、軟件等成熟的商業技術,私營軍事公司作為市場化主體通常更易于掌握和操作此類技術。同時,私營軍事公司不僅可以提供信息支援,還承擔了武器測試、空中加油、隱形戰機維護和智能武器操控等任務。
最后,私營軍事公司可成為某些軍事強國對外軍事干涉的白手套。如今公開軍事干預越來越多地受到制約和批評,某些軍事強國可利用私營軍事公司繞開內部民主決策機制的制約,從而對外實施隱性“巧干涉”。在由所謂“阿拉伯之春”引發、至今尚未平息的中東亂局中,常見私營軍事力量的身影,它們大多是某些國家雇用的前沿打手。
未來影響
可以預見,私營軍事公司在未來可能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并對世界格局和戰爭形態產生影響。
首先,國際關系行為體更趨多元化,國家主權概念面臨新挑戰。私營軍事公司在母國以外開展業務,母國難以對其行為進行有效監管和問責,而開展業務所在國又大多是戰亂沖突地區,司法薄弱。而智能化武器裝備等高技術武器的運用,使得軍隊人員數量優勢在軍事對抗中的作用日趨縮小。裝備精良的大型私營軍事公司可對弱國的軍隊形成優勢,為介入和左右弱國局勢提供更大可能,大型跨國私營軍事公司或將成為新的國際關系行為體。
其次,代理人戰爭獲得新形式,全球安全面臨新挑戰。私營軍事公司的壯大使之存在脫離母國控制的風險,但與此同時某些執行霸權主義的母國樂于將其用作發動代理人戰爭的新工具。經濟利益至上的私營軍事公司甚至還可能與恐怖組織攪和在一起,受雇于販毒集團和恐怖組織等,使地區安全形勢更趨復雜。
如果加以適當引導,私營軍事公司或也能發揮一定積極作用,如為聯合國維和、人道主義救援等行動提供后勤、通訊、武裝護衛等服務。在一些安全風險高的動蕩地區,聯合國工作人員受到威脅和襲擊的事件時有發生,而聯合國保障人員和資產安全的能力仍有不足,這增加了對私營軍事公司的依賴。此外,近年來亞丁灣海域海盜襲擊事件相對減少,不僅是因為各國海軍加強了海上護航,也與私營軍事公司向不少船東提供安全護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