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芳廷 王榮侃 盧志軍

【摘要】 目的 分析本院呼吸感染科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 以此提高合理用藥水平。方法 從本院計算機管理軟件系統中查詢2018年7月~2019年6月抗菌藥物應用情況, 采用 Excel 軟件計算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 并進行分析。結果 本院呼吸感染科使用抗菌藥物品種數相對較多, AUD相對較大。使用較多的品種為β-內酰胺類、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磺胺類、抗真菌類。結論 本院呼吸感染科AUD和國家的逐步控制在40.00 抗菌藥物的用藥頻度(DDDs)/(100人·d)以下尚有差距, 提示本院呼吸感染科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有待進一步改善。
【關鍵詞】 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用藥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7.067
抗菌藥物是臨床應用最廣、品種最多、用量最大的藥物之一。呼吸感染科抗菌藥物使用更為頻繁, 不合理應用或濫用抗菌藥物可導致病程延長、不良反應增多, 耐藥菌產生, 不僅損害患者的健康、增加患者經濟負擔, 而且浪費醫療資源。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是保證患者用藥安全、醫療質量安全的核心措施[1]。為推進抗菌藥物的臨床合理應用, 衛生部(現衛健委)從2011年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 并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全面檢查, 以嚴格控制抗菌藥物濫用。本文對本院呼吸感染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 以了解本院呼吸感染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及存在問題, 以更好地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規范使用, 有效控制細菌的耐藥性。
1 資料與方法
1. 1 資料來源 從本院計算機管理軟件系統中查詢2018年7月~2019年6月呼吸感染科抗菌藥物使用數據, 包括藥品名稱、規格、劑型、數量, 出院例數、住院總天數、平均住院天數等。
1. 2 方法 根據衛健委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藥品字典及限定日劑量(DDD)值, 利用Excel軟件對收集到的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計算出各DDDs、抗菌藥物使用強度( 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AUD=? DDDs×100/(同期收治患者例數), 同期收治患者例數=同期出院患者例數×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數。
2 結果
2. 1 2018年7月~2019年6月DDDs及AUD 本院呼吸感染科使用抗菌藥物品種數相對較多, AUD相對較大。見表1。
2. 2 抗菌藥物分類情況 2018年7月~2019年6月抗菌藥物使用分類主要包括:β-內酰胺類(27.04%)、抗真菌類(18.87%)、喹諾酮類(13.80%)、氨基糖苷類(11.27%)、大環內酯類(9.30%)、硝基咪唑類(6.48%)、林可霉素類(4.79%)、糖肽類(4.23%)、磺胺類(3.38%)、噁唑烷酮類(0.56%)、四環素類(0.28%)。
2. 3 2018年7月~2019年6月DDDs及AUD前10藥
品情況 2018年7月~2019年6月DDDs及AUD前10藥品集中在復方磺胺甲噁唑片、注射用頭孢噻肟鈉舒巴坦鈉、注射用頭孢曲松鈉他唑巴坦鈉、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頭孢地尼片、克拉霉素膠囊、注射用鏈霉素、乳酸左氧氟沙星片、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阿米卡星注射液、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伊曲康唑分散片、甲硝唑片、注射用苯唑西林鈉、鹽酸莫西沙星片、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注射用頭孢他啶。
3 討論
AUD以DDD作為測量單位, 較以往單純的藥品金額和消耗量更合理, 不會受到藥品銷售價格、包裝劑量以及各種藥物每日劑量不同的影響, 其解決了因為不同藥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藥次數不同而無法比較的問題, 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抗菌藥物的DDDs, 是監測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一項重要指標[1]。AUD能準確反映各類抗菌藥物的消耗情況, 可實現不同病區、醫院、地區甚至不同國家各類抗菌藥物之間的比較[2]。本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各月抗菌藥物品種數和AUD相差不大, 說明本院抗菌藥物使用較為穩定, AUD平均值為98.34, 與《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中所要求的將AUD逐步控制在
40.00 DDDs/(100人·d)以下尚有差距, 這與呼吸感染科為本院重點專科收治的患者病情較重合并感染多有關, 也提示本院呼吸感染科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有待進一步改善, 與文獻中呼吸科AUD相對較高相符。因此, 臨床可以AUD作為抗菌藥物管理的主要標準, 通過控制藥物日劑量、頻率等方式降低AUD, 提高用藥安全性。
2018年7月~2019年6月本院呼吸感染科AUD排序居前10位的抗菌藥物變動不大, 其中β-內酰胺類、喹諾酮類、磺胺類、氨基糖苷類、抗真菌類、大環內酯類這6類藥物所占每月AUD為85%以上, 說明本院呼吸感染科抗菌藥物的使用較為穩定。β-內酰胺類是臨床上使用最廣泛的抗菌藥物, 主要包括青霉素和頭孢菌素, 具有廣譜、高效、低毒的藥物特點, 臨床使用效果顯著。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主要應用于肺部感染患者臨床治療, 具有抗菌譜廣、組織穿透力好、抗菌活性強的特點。本院呼吸感染科收治的結核病患者較多, 而且部分患者合并真菌感染, 所以氨基糖苷類藥物和抗真菌類藥物使用較多。大環內酯類藥物對多種需氧和厭氧的革蘭陽性或革蘭陰性菌均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對敏感菌引起的肺炎療效好。
2018年7月~2019年6月本院呼吸感染科各月DDDs及AUD前10藥品集中在復方磺胺甲噁唑片、注射用頭孢噻肟鈉舒巴坦鈉、注射用頭孢曲松鈉他唑巴坦鈉、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頭孢地尼片、克拉霉素膠囊、注射用鏈霉素、乳酸左氧氟沙星片、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阿米卡星注射液、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伊曲康唑分散片、甲硝唑片、注射用苯唑西林鈉、鹽酸莫西沙星片、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注射用頭孢他啶。
注射用頭孢曲松鈉他唑巴坦鈉也是AUD排名較前的抗菌藥物之一, 這與該藥具有較強抗菌活性對β-內酰胺酶穩定, 消除半衰期長對細胞外膜和組織的穿透力強易透過血腦屏障等特點有關[2]。排名前10的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均為第3代頭孢菌素, 因第3代頭孢菌素類藥物不僅對β-內酰胺酶具有高度的穩定性, 而且對綠膿桿菌和多數厭氧菌也有一定的作用。左氧氟沙星對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鏈球菌等致病菌不僅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而且在肺組織中藥物濃度高, 是用于中、重度呼吸道感染安全和有效的藥物。左氧氟沙星可作為治療耐藥結核分枝桿菌和其他分枝桿菌的二線用藥, 對于本院眾多結核病患者而言, 左氧氟沙星更是首選抗菌藥物之一[3]。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2019年上半年AUD比2018年下半年高, 是一種廣譜的抗生素, 可殺滅絕大部分革蘭陽性和革蘭陰性的需氧和厭氧病原菌。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是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 應用特殊級抗菌藥物的患者多為嚴重感染, 病情復雜, 且多有前期經驗性治療失敗的病史。氟康唑抑制麥角固醇的生物合成, 對大多數種類的臨床常見念珠菌有抗真菌活性。伊曲康唑抑制真菌細胞膜麥角甾醇的合成, 具有廣譜抗真菌作用。
有研究表明, 應用第3代頭孢菌素與院內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 ESBL)菌株的檢出率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大腸桿菌對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耐藥率逐步升高。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大量使用是導致鮑曼不動桿菌耐藥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 隨著氟喹諾酮類藥物耐藥菌株的增加及不良反應的陸續出現, 衛健委要求嚴格控制氟喹諾酮類藥物在臨床中的使用, 國外對于氟喹諾酮類藥物的使用控制也較為嚴格[4]。
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是克服細菌耐藥性的關鍵。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易產生耐藥、出現不良反應而影響治療效果和治療的依從性、增加患者痛苦, 延長住院時間和增加經濟負擔。因此應按照指南要求, 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為指導, 合理選用治療性抗菌藥物。抗菌藥物的給藥劑量應嚴格按照說明書及患者情況給藥, 不宜隨意改動給藥劑量, 劑量過小達不到有效血藥濃度, 無法得到預期的臨床療效;劑量過大易產生不良反應[5]。積極做好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實驗, 加強對病原菌和耐藥性的監測。嚴格執行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 加強細菌耐藥監控, 建立細菌耐藥長效預警機制。
綜上所述, 各醫療機構為使抗菌藥物使用強度達標,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行政干預、技術干預(臨床藥師干預)等, 臨床藥師干預措施(培訓與溝通、不定期檢查、定期點評與通報)。臨床藥師直接參與患者的用藥指導, 不僅為醫師用藥方案提供合理性建議, 而且促進了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有利于改善病情和提升用藥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毛靜怡, 柳麗麗. 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及其影響指標研究. 中國藥房, 2014, 25(18):1641-1643.
[2] 宋賢, 楊維林. 2010-2013年云南省傳染病專科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分析.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5, 15(8):1050-1053.
[3] 魏吟秋, 林清江. 2015 年我院呼吸內科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分析. 海峽藥學, 2016, 28(11):235-236.
[4] 丁政, 張建華. 二甲醫院細化臨床科室抗菌藥物使用強度指標后控制效果調查與分析.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4(10):250-252.
[5] 賴坤平. 2013年某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分析. 今日藥學, 2014, 6, 24(6):453-457.
[收稿日期:20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