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桂鳳



摘 要:該文利用沁源縣林地“一張圖”調查成果,通過前后年度林地動態分析,掌握了森林資源的消長和變化趨勢,闡明了資源保護和利用間的緊密關系,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森林資源;林地“一張圖”;保護;利用;沁源縣
中圖分類號 S75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9-0068-02
沁源縣地處山西省中南部,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56.73%。近年來,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等一系列工程,森林質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開展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年度更新工作的通知》(林資發〔2019〕30號)的文件精神,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森林資源的更新調查。本文根據前后年度森林資源的變化,分析了沁源縣林地利用現狀及其消長情況,為林地保護管理和生態建設提供依據。
1 沁源縣森林資源現狀
沁源縣地理坐標為北緯36°20′20″~37°00′42″、東經111°58′30″~112°32′30″。境內屬石質山區,平均海拔1400m,最高處2523m,森林資源居山西省之首,是全國“油松之鄉”。依據2018年沁源縣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年度更新成果匯總,國土總面積為254907.33hm2,其中林地總面積199182.62hm2,占國土總面積的78.1%。全縣森林面積144624.30hm2,森林覆蓋率56.73%。
1.1 林地面積 林地總面積199182.62hm2,其中有林地面積144624.30hm2,占全縣林地面積的73.6%;灌木林地面積24677.21hm2,占全縣林地面積的12.4%;其他林地面積29881.11hm2,占全縣林地面積的14.0%。
1.2 林地類別 公益林地面積198167.06hm2,占林地面積的99.5%;商品林地面積1015.56hm2,占林地面積的0.5%。公益林地面積中,國家級公益林面積73773.15hm2、省級公益林地面積31054.66hm2、其他地方公益林面積93252.13hm2。
1.3 林地權屬 林地權屬為國有的森林面積49646.65hm2,占全縣森林面積的34.3%;權屬為集體的森林面積94977.65hm2,占全縣森林面積的65.7%。起源為天然的森林面積125130.43hm2,占全縣森林面積的86.52%。起源為人工的森林面積19493.87hm2,占全縣森林面積的13.48%。
1.4 林地種類 防護林面積136394.03hm2,占全縣森林面積的93.0%;特種用途林面積9604.24hm2,占全縣森林面積的6.6%;商品林面積666.13hm2,占全縣森林面積的0.4%。
2 森林資源動態變化分析
2.1 林地范圍 由表1可知,2017年、2018年年度之間林地面積總體增加88.29hm2。全縣14個鄉鎮中,林地凈增加的有3個,凈減少的有3個,微小變化的有8個(變化小于1hm2)。聰子峪鄉凈增加136.6hm2;沁河鎮凈減少42.32hm2、李元鎮凈減少37.0928hm2。新增林地主要是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實施,非林地造林面積加大,從而增加了林地面積;減少林地來源于工礦企業的占地和宜林地從林地中剔除。
2.2 森林覆蓋率 由表2可知,2017年森林覆蓋率為56.68%,2018年為56.73%,增長了0.05%。由于有林地基數大,年增幅微小,穩居全省森林覆蓋率的首位。
2.3 地類 由表3可知,2017—2018年林地面積有所增加,其中有林地增加110.54hm2、其他林地增加有林地面積不斷增加,其他地類面積不斷減少,全縣林地向好的趨勢發展。
2.4 森林蓄積量 經調查統計全縣總的活立木蓄積量為1306.2939萬m3,平均有林地的蓄積量約為90.0000m3/hm2。沁源縣不論從林分質量、還是林分蓄積在全省都是最好和最高的。據2015年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統計,全省有林地平均蓄積量約為45.0000m3/hm2,沁源縣林地單位蓄積超全省平均數1倍以上。
2.5 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變化 與2017年相比,2018年沁源縣公益林地凈減少面積425.43hm2,其中國家級公益林地凈增加面積578.47hm2,地方公益林地凈減少面積1003.90hm2。商品林地凈增加面積513.71hm2,全部為一般商品林地。
2.6 林地保護等級變化 由表4可知,2018年與前期相比,Ⅰ級保護林地凈增加45.34hm2,Ⅱ級保護林地凈增加2910.19hm2,Ⅲ級保護林地凈減少3420.02hm2,IV級保護林地凈增加552.79hm2。
3 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3.1 存在問題 (1)沁源縣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各項建設仍處于發展階段,工礦企業、道路建設等項目用地有較大的需求,林地既承擔生態建設的任務,又承擔經濟建設的任務,林地保護與利用的矛盾突出;(2)林地保護與利用未能有機結合,森林價值未提升,缺乏統籌規劃,未能充分發掘森林的潛在價值;(3)林地管理手段滯后,跟不上經濟快速發展的節奏。林業信息技術人才匱乏,影響了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的管理。
3.2 對策建議 一是建立管理體系,落實林地管理責任。嚴格執法,使林地保護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法保護和利用林地,嚴禁亂占林地、毀林開墾等破壞林地的違法行為;二是充分利用森林的價值。以森林為依托開展森林旅游、森林康養,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宣傳森林,讓人們真正體會到森林帶來的樂趣,讓森林走進人們的生活;三是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林地監管水平。建立林地管理與動態監測的信息管理系統,全面準確地搞好林地資源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劉宏波.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以建平縣白山林場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19(24):119,121.
[2]謝陽生,陸元昌,雷向東,等.多功能森林經營方案編制關鍵技術及輔助系統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9,39(8):1-9.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