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力, 呂小龍, 徐洪芹, 王澤東,王 偉, 王 波, 魏 偉,牛俊奇, 韓淑禎, 劉 全
1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a.新發傳染病研究室; b.肝膽胰內科; c.艾滋病與病毒研究所,長春 130061;2 內蒙古林業總醫院 a.神經內科; b.神經外科,內蒙古 牙克石 022150; 3吉林大學,長春 130061
阿龍山病毒(Alongshan virus,ALSV)是2019年從我國東北地區蜱咬傷患者血液中分離鑒定的一種RNA病毒,基因組分為4個節段;在分類上與荊門蜱病毒同屬于黃病毒科的荊門病毒組,與黃病毒屬病毒進化上密切相關[1]。已有報道[1-3]顯示,荊門病毒可經蜱叮咬感染人,并引發頭痛、發熱、皮疹等癥狀。ALSV感染引起的疾病稱為“阿龍山熱”,主要臨床癥狀包括發熱、頭痛、乏力、意識障礙、精神不振、惡心、肌痛/關節痛、皮疹等[1,4-7]。目前針對ALSV的研究僅限于病原生物學及流行病學,其傳播機制及致病機理尚不明確。前期動物實驗[1]結果顯示,ALSV可以感染BALB/c小鼠,病毒分布于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脾臟等組織器官,且脾臟、肺臟和肝臟病毒載量均高于其他臟器。
肝臟是機體重要的功能器官,承擔著合成代謝、解毒、免疫等眾多重要生理活動。肝功能指標檢查常用來發現疾病、指導診斷疾病、評價疾病嚴重程度、評估預后及療效[8-9]。此外,肝細胞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場所,調節凝血級聯反應途徑的抑制物也由肝臟合成,包括凝血酶Ⅲ、蛋白C和S、肝素復合因子Ⅱ[10-11]。肝損傷時可能發生凝血因子和蛋白的結構及功能性障礙。纖維蛋白原的異常可以解釋為何許多肝病凝血酶時間延長。假如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而纖維蛋白原水平正常, 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不增加,可考慮存在肝臟疾病[12-14]。本研究通過分析ALSV感染病例的肝功能指標和凝血功能指標,明確ALSV感染引起的肝損傷特點。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8年5月-2019年9月內蒙古林業總醫院收治的ALSV感染者的臨床資料,包括一般信息和入院后首次的生化指標、凝血功能等檢測結果。通過熒光定量或巢氏PCR檢測確定ALSV分子生物學陽性,同時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排除其他常見蜱傳病原共感染[1]。
1.2 倫理學審查 本研究通過內蒙古林業總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批號:2016001),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2.1 ALSV感染不同性別患者的肝功能情況 共收集ALSV感染者30例,其中有肝功能和凝血指標等實驗室檢測結果27例,年齡25~75歲,平均(45.9±11.6)歲。其中男18例,年齡25~70歲;女9例,年齡30~75歲。ALSV感染不同性別患者的肝功能情況見表1。
2.2 ALSV感染不同性別患者的肝功能異常率 25例有膽紅素檢查結果的患者中1例TBil水平下降,為3.30 μmol/L,3例患者TBil水平升高,分別為23.7、26.2和32.0 μmol/L。不同性別的ALSV感染者肝功能異常率見表2。
2.3 ALSV感染不同性別患者的凝血功能情況 ALSV患者凝血功能情況見表3。
2.4 ALSV感染不同性別患者的凝血功能異常率 27例患者中凝血功能異常率較低,其中所有患者的凝血酶原時間和凝血酶時間都在正常值范圍,無異常情況者。國際標準化比值只有1例患者低于正常值下限,為0.88。部分凝血活酶和纖維蛋白原升高的患者分別有3例和6例(表4)。

表2 不同性別的ALSV感染者肝功能異常率[例(%)]

表3 不同性別的ALSV感染者凝血功能情況

表4 不同性別的ALSV感染者凝血功能異常率[例(%)]
研究[1,15]發現,全溝硬蜱可能是ALSV的傳播媒介,同時在蚊、牛、羊、野鼠等動物樣品中亦檢出ALSV核酸,分布于我國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地。值得關注的是,芬蘭篦子硬蜱以及俄羅斯全溝硬蜱也檢出ALSV[16-17]。而全溝硬蜱和篦子硬蜱在亞洲及歐洲分布廣泛,說明該病毒的地域分布及宿主感染譜可能比預期廣泛,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
阿龍山熱是由ALSV感染引起的一種高熱病,前期研究[1]發現,其主要臨床癥狀包括發熱、頭痛、疲勞等,是否會引起肝臟損傷尚不明確。本研究結果顯示,這類患者會有輕度的肝損傷,25%~40%的患者出現肝功能轉氨酶的異常,大部分為輕度升高,10%以上的患者會出現轉氨酶水平高出2×ULN,但其原因和機制尚不明確。有文獻[18]報道,多種非嗜肝病毒如腺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等均可引起肝損傷,且器官損傷大多與失控的免疫反應相關。由此推測,ALSV感染所致的肝損傷可能與該病毒對于肝臟細胞和組織的侵犯有關,也不能排除ALSV感染后免疫反應進一步造成肝損傷。由于資料有限,此項研究中尚不能排除藥物和全身炎癥反應的因素。
肝臟作為機體代謝的重要器官,承擔著合成代謝、解毒、免疫等眾多重要生理活動。一旦出現肝功能的嚴重損傷,常預后不良。本研究發現,ALSV感染患者中有一定程度的肝損傷,但一般癥狀較輕。ALSV感染導致的肝損傷在臨床上也要引起足夠重視,在疾病診斷和臨床實踐中需要密切觀察病情,慎重使用肝毒性明顯的藥物進行治療,動態觀察肝功能變化。
利益沖突聲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倫理委員會成員、受試者監護人以及與公開研究成果有關的利益沖突,特此聲明。
作者貢獻聲明:牛俊奇、徐洪芹、王澤東、張力等負責課題設計,資料分析,撰寫論文;呂小龍、魏偉、王波、王偉負責收集數據,修改論文;牛俊奇、韓淑禎、劉全等負責擬定寫作思路,指導撰寫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