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總站,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9)
在勞動力轉移方面,該貧困村的有效勞動力除了必要的務農人員外還有較大的潛力可挖。2019年,該貧困村以14%左右的勞動力,獲得了全村近三分之一的收入,這充分證明了“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論斷的正確性,如果說社會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網,那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保證了就業特別是穩定就業,就確保了穩定的收入來源。該貧困村和臨近城鎮的紡織廠、種植園等產業均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不斷輸送合格的勞動力,保持外出務工人員高速增長,持續擴大穩定就業崗位,是村兩委優先考慮的方向,特別是產業工人,不僅獲得了穩定的就業崗位,也在改變著貧困村保守的思想觀念。
農業是農村的根本,在人均耕地較少的情況下,土地提質增效成為提高收益的路徑之一。主要是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引導土地流轉,許多低產田低產的原因并不是土壤熵情不好,而在于缺乏良好的田間管理,導致畝產低于平均水平;其中進一步的原因是缺少勞動力,有些家庭只有老人種地,而有些家庭因勞動力外出打工沒有精力管理田地造成低產,村兩委支要站在全盤角度上認真分析原因、尋找對策,耐心引導土地流轉,既增加種植能手的生產規模,又解放出勞動力安心外出務工,實現“雙嬴”。二是盤活缺水土地,對該村戈壁灘133.33hm2的缺水地繼續有效的水利建設,一步步的搞基礎建設,一點點的持續盤活土地,在資金較缺乏的條件下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最終使133.33hm2地全部變為可產生收益的良田。三是引導種植經濟作物。由于特殊的氣候,該貧困村以種植棉花為主,棉花收購價格最近幾年保持在低位,收益也處于低位,但種植經濟作物也存在著市場狹小、外銷不暢等情況,需要村兩委積極謀劃打開市場,增加農民的信心。
推廣規范化養殖是適合當前該村實際情況的,是發展庭院經濟、促進農戶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發揮行業優勢,要持續推進科學規范化養殖。[2]在這兩年推廣牲畜養殖良舍、良種、良料、良法、規范化防疫的“四良一規范”的基礎上,實現穩步增收,該貧困村120戶養殖示范戶已完成棚舍改造、50戶示范戶完成青貯窖建設、配套了村級防疫站建設,農民養殖牲畜的意愿增強,收益也較從前增加,下一步要推動良種的置換,提高良種率,并進一步鞏固“四良一規范”的成果,讓科學、規范化養殖成為飼養習慣,根據局領導的要求,建立養殖對比組開展實驗,讓“四良一規范”的好處用扎扎實實的數據說話。目前農戶飼養的過程簡單粗放,圈舍環境、飼料營養、疫病防治、飼養管理等均處于低水平,推動科學規范化養殖對改變這種低水平養殖現狀大有潛力可挖,只要定位精準、方法得當、沉下身做,養殖業效益翻倍并不是難事,甚至可以成為部分家庭的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