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紅娟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 南陽473005)
急性喉炎患兒臨床癥狀多表現為呼吸困難、喉鳴、聲音嘶啞、咳嗽,隨著病情的進展,易引發喉水腫,繼發喉梗阻,危及生命,因此,及時予以有效治療是緩解臨床癥狀、控制疾病進展、降低死亡風險的關鍵[1]。現階段糖皮質激素為治療急性喉炎患兒的首選藥物,氫化可的松為傳統糖皮質激素,藥效較低,單獨足量、足療程給藥仍無法達到預期臨床效果,并易引發全身不良反應。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為新型強效糖皮質激素,局部抗炎作用強,且相關研究顯示,其抗炎作用是氫化可的松的600 倍[2]。本研究旨在探究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聯合氫化可的松治療急性喉炎患兒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2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76 例急性喉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案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38 例。研究組男22 例,女16 例;年齡1~7 歲,平均年齡(4.27±1.14)歲;病程2~35 h,平均病程(23.16±5.41)h。對照組男21 例,女17 例;年齡1~7 歲,平均年齡(4.54±1.20)歲;病程2~36 h,平均病程(23.71±5.92)h。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病程)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3]中急性喉炎診斷標準,并經喉鏡及臨床檢查確診;首次發作;患兒家屬知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先天性喉部疾病;近1 個月內使用過糖皮質激素;有相關藥物過敏史。
1.3 治療方法
1.3.1 基礎治療 兩組均予以補液、抗感染、吸氧等常規對癥干預。
1.3.1 對照組 予以氫化可的松治療。4~6 mg/kg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國藥準字H32020466)+50~10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2 次/d。治療5 d。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0.5~1.0 mg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注冊證號H20140474)+2 ml 生理鹽水使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10 min/次,2 次/d。治療5 d。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療效。療效評估標準,治愈:治療3 d 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精神狀況良好;顯效:臨床癥狀、精神狀況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能安靜進食、休息;緩解:臨床癥狀、精神狀況較治療前好轉,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難;無效:煩躁不安,臨床癥狀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治愈、顯效、緩解計入總有效。(2)比較兩組喉鳴、呼吸困難、發熱、發紺、聲音嘶啞消失時間。(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取所有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取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IL-8、IL-10 水平,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康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4)比較兩組咽部刺激、口咽部感染、遲發性變態反應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愈13 例,顯效16例,緩解6 例,無效3 例;對照組治愈9 例,顯效11例,緩解7 例,無效11 例。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2.11%(35/38),較對照組的71.05%(27/38)高(χ2=5.604,P=0.018)。
2.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研究組喉鳴、呼吸困難、發熱、發紺、聲音嘶啞消失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組別 n 喉鳴 呼吸困難 發熱 發紺 聲音嘶啞研究組對照組38 38 tP 0.95±0.21 1.19±0.38 3.408 0.001 1.52±0.34 1.74±0.42 2.510 0.014 0.64±0.13 0.97±0.16 9.815<0.001 1.26±0.32 1.64±0.35 4.940<0.001 1.58±0.30 2.25±0.49 7.189<0.001
2.3 兩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IL-8、IL-10 水平相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清IL-8、IL-10 水平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
IL-10(μg/ml)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IL-8(pg/ml)治療前 治療后38 38 tP 36.16±3.41 36.58±3.23 0.551 0.583 28.46±2.57 31.87±2.94 5.383<0.001 10.54±1.07 10.87±1.12 1.313 0.193 6.05±0.75images/BZ_42_320_1623_322_1624.png8.17±0.94 10.868<0.001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出現咽部刺激1 例,口咽部感染2 例;對照組出現咽部刺激2 例,口咽部感染3 例,遲發性變態反應1 例。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89%(3/38),與對照組的15.79%(6/38)相比較,無顯著差異(χ2=1.134,P=0.287)。
急性喉炎為喉部黏膜彌漫性、急性炎癥,咽部黏膜充血水腫是繼發喉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針對急性喉炎患兒的治療以減輕黏膜水腫、保持呼吸道通暢、減少炎癥反應、緩解臨床癥狀為主。糖皮質激素為目前治療急性喉炎患兒的一線藥物,氫化可的松具有免疫抑制、抗病毒、抗炎等作用,可緩解喉部水腫,減輕局部炎癥反應,但易引發變態反應,影響整體效果。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和糖皮質受體之間親和力較高,霧化吸入可使藥物充分與肺組織脂肪酸結合,增加布地奈德脂肪酸脂生成量,有效發揮抗炎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緩解血管痙攣、黏膜水腫。郭群喜[4]針對急性喉炎患兒采取氫化可的松、布地奈德霧化吸入聯合治療,總有效率為92.5%,高于對照組的72.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92.11%)較對照組71.05%高,研究組喉鳴、呼吸困難、發熱、發紺、聲音嘶啞消失時間均較對照組短(P<0.05),可見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氫化可的松聯合治療可提高療效,縮短患兒癥狀消失時間。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具有高度受體選擇性,經霧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氣道,縮短藥物起效時間,藥物作用時間長,可發揮良好的局部抗炎效果;并能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減輕致炎物質對細胞的刺激,阻斷炎癥過程,減輕黏膜水腫,緩解患兒呼吸困難等癥狀[5~6]。
當前,已有相關研究表明,急性喉炎的發病機制與病毒、細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炎性反應有關[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血清IL-8、IL-10 水平較對照組低,表明二者聯合治療能顯著減輕炎性反應。IL-8 為白細胞趨化因子,能延長炎性細胞生命,誘導炎性介質分泌,引發組織損傷,并會加重炎癥反應;IL-10 能促使B 細胞增殖分化,參與抗體生成過程和炎癥反應發生過程;血清IL-8、IL-10 水平越高,機體炎癥反應越強烈[8]。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氫化可的松均有抗炎作用,二者聯合能發揮協同作用,提高抗炎效果,抑制炎性細胞激活、趨化,減輕炎癥反應。此外,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說明聯合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無須全身給藥,并能提高局部藥物濃度,小劑量用藥即可滿足臨床治療需求,可減少藥物用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