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霞
(河南省汝陽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洛陽471200)
腹腔鏡是治療宮外孕常用醫學手段,手術操作復雜,患者術前需進行清潔灌腸,加之術中人工氣腹建立易導致患者術后出現不同程度腹脹、惡心等癥狀,延緩胃腸功能恢復[1]。手術引發的疼痛會引起患者出現強烈心理應激,導致生理功能紊亂,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不利于術后恢復[2]。團隊合作舒適護理模式是將術前訪視、術中配合、術后康復相結合,以團隊合作的形式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以達到預期康復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討團隊合作舒適護理模式對宮外孕腹腔鏡手術患者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2 月~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宮外孕腹腔鏡手術患者84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 例。觀察組年齡21~42 歲,平均年齡(30.85±2.62)歲;孕周4~10 周,平均孕周(7.34±1.14)周。對照組年齡23~41 歲,平均年齡(31.02±2.51)歲;孕周4~10 周,平均孕周(7.23±1.09)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審核通過。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經B 超檢查證實宮腔內無孕囊,附件區出現異位妊娠包塊;血人絨毛促性腺激素為陽性;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認知、交流功能障礙;合并其他急腹癥;腹部手術史;腹腔鏡手術禁忌證。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遵醫囑對患者實施術前訪視,口頭講解疾病知識,協助其完成術前相關檢查,術前12 h 禁食、6 h 禁水。術后加強病情觀察,禁食、禁飲24 h,排氣后進食流質飲食。觀察組予以團隊合作舒適護理模式。(1)成立小組。成立腹腔鏡舒適護理小組,包括麻醉師、科室主任、主刀醫生、巡回護士、器械護士、護士長各1 名。查閱宮外孕腹腔鏡手術相關資料文獻,分析討論圍術期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制定具體護理方案,將人性化服務理念貫穿其中。(2)術前舒適護理。信息支持,巡回護士向患者發放腹腔鏡手術健康手冊,組織其觀看手術紀錄片,鼓勵患者提問,認真解答相關問題,鼓勵家屬勻出更多時間陪伴患者,予以其足夠情感支持;飲食指導,禁食豆漿、牛奶等產氣食物,術前6 h 禁食、2 h 禁飲。(3)術中舒適護理。體位舒適,巡回護士、麻醉師在麻醉前予以患者正性暗示,麻醉完成后協助其行俯臥位,將體位墊放置其肩部、膝關節處,頭部抬高15°~30°。體溫護理,使用恒溫毛毯為患者保溫,術中所需液體加溫至37℃。(4)術后舒適護理。麻醉復蘇,巡回護士將患者送回麻醉復蘇室,使用語言喚醒的方式喚醒患者,若其出現指令活動,則可送回病房。飲食指導、疼痛護理,術后6 h 喂患者溫水,若無不適癥狀,等待30 min 后增加飲水量,逐漸過渡至流食、半流食、普食,其中普食則由營養師根據患者喜好制定。使用自控靜脈鎮痛泵聯合非甾體類鎮痛藥物鎮痛。早期活動,術后3 h 協助患者翻身,伸縮手腳,術后6 h 嘗試半坐臥位,術后1 d 逐漸下床活動。
1.4 觀察指標 (1)康復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恢復普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2)疼痛程度評分,術后第1 天、術后第3 天使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估兩組患者術后疼痛,取1 根10 cm 標尺,1 cm 為1 分,0 端為無痛,10 cm 端為劇烈疼痛,指導患者于標尺上標出反應自身疼痛程度位置,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3)便秘、寒戰、腹脹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康復指標對比 觀察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恢復普食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康復指標對比(h,±s)

表1 兩組康復指標對比(h,±s)
組別 n 首次肛門排氣時間 恢復普食時間 下床活動時間觀察組對照組42 42 t P 17.33±2.52 21.14±2.19 7.396 0.000 45.51±6.57 53.74±5.79 6.091 0.000 24.87±3.49 30.20±2.55 7.992 0.000
2.2 兩組疼痛程度評分對比 術后第1 天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3 天觀察組疼痛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疼痛評分對比(分,±s)
組別 n觀察組對照組42 42 13.298 10.584 0.000 0.000 t P術后第1 天 術后第3 天 t P 4.42±1.35 4.60±1.28 0.627 0.532 1.50±0.45 2.27±0.63 6.446 0.000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腹腔鏡治療宮外孕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勢,患者易于接受。但多數宮外孕患者因缺乏對疾病和手術的認知而出現負面情緒,增大手術應激反應,影響手術進行[4~5]。腹腔鏡手術屬于有創操作,術后疼痛會影響患者進食、下床活動,加劇負性情緒,影響術后護理配合度,延緩康復進程[6]。
團隊合作舒適護理強調人性化護理理念,要求小組成員發揮專業特長結合患者身心需求為其提供舒適護理服務,減少外界因素對其產生的不良影響,協助其度過圍術期,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康復時間較對照組短,疼痛程度評分及并發癥總發生率較對照組低,表明團隊合作舒適護理能夠加快宮外孕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康復進程,減輕術后疼痛,預防并發癥發生。亢曉紅[7]研究結果顯示,優質護理干預夠降低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加快康復進程,與本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舒適護理是一種能夠滿足患者高層次需求的護理模式,通過團隊合作靈活調整與完善圍術期護理,形成適用于宮外孕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舒適護理方案,具有較強的可實施性及針對性。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會使患者產生應激反應,易產生負性情緒,影響患者依從性,不利于手術實施[8]。而團隊合作舒適護理在圍術期初始階段即將患者心理需求作為干預重點,術前巡回護士利用多元化信息支持的方式滿足患者認知需求,減輕其對疾病和手術的恐懼感,使其身心達到舒適狀態。術前縮短進食時間保證患者身體機能量需求,避免術前饑餓造成的不適感[9~10]。術中巡回護士和麻醉師做好患者麻醉誘導配合,注重其整體感受,聯合保溫護理,減少低體溫引發的機體應激,預防寒戰,成員之間緊密配合,降低手術風險,為加快術后恢復創造有利條件。常規圍術期護理術前、術后均予以患者長時間禁食,易影響其胃腸功能,致使細菌移位、菌群失調,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而團隊合作舒適護理將術前、術后禁食時間縮短至6 h,輔以早期下床活動,從而加快胃腸功能恢復,避免饑餓造成的應激代謝,維持電解質平衡,加快腸道蠕動,縮短排氣時間,利于降低腹脹等并發癥發生風險。疼痛是外科手術患者術后常見癥狀,會加劇身心應激,延緩康復進程。本研究使用自控靜脈鎮痛泵聯合非甾體類鎮痛藥物的方式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減少圍術期影響患者恢復因素,提高身心舒適感,縮短術后康復時間。綜上所述,團隊合作舒適護理以團隊協作的形式優化宮外孕腹腔鏡手術圍術期護理措施,充分發揮團隊的優勢,加快患者康復進程,減輕術后疼痛,降低并發癥總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