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娜
(河南省省立醫院腫瘤內科 鄭州450000)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近年來發病率呈現出逐漸上升和年輕化的趨勢。其中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常見類型,占總數的4/5 以上[1]。由于非小細胞肺癌發病早期并無明顯癥狀或體征,待患者確診后往往到了中晚期,預后不佳[2]。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臨床多以化療為主,以此增強免疫功能,抑制癌細胞的轉移和擴散,是延長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手段。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方案較多,其中吉西他濱與順鉑的GP 方案比較常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3]。近年來,有研究顯示在GP 化療方案基礎上,輔助使用復方苦參注射液能夠提升化療效果,促進肺功能的改善。但是臨床并無太多報道,其效果還需進一步證實。本研究探討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GP 化療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6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86 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 例。觀察組男27 例,女16 例;平均年齡(63.26±2.57)歲;平均病程(5.89±1.51)年。對照組男28 例,女15例;平均年齡(63.02±2.34)歲;平均病程(5.75±1.4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復方苦參注射液(國藥準字Z14021230)聯合GP 化療方案治療。復方苦參注射液20 ml 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83060)250 ml 中靜脈滴注,每日1 次,連用21 d;吉西他濱(國藥準字H20113371)第1、8 天,1 000 mg/m2+5%葡萄糖注射液(國藥準字H31022227)100 ml 靜脈滴注;順鉑(國藥準字H20030675)第1~3 天,80 mg/m2+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對照組采用GP 化療方案,用法用量同觀察組。兩組均以21 d 為一個周期,連續治療2 個周期。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治療結束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療效評定標準評定。完全緩解,所有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維持4 周;部分緩解,腫瘤大小縮小≥50%,至少維持4 周;穩定,至少經2 個周期治療后,病灶無明顯變化,估計腫瘤大小縮小<50%,或增大未超過25%;進展,出現新的病灶,或估計腫瘤增大超過25%。總有效=完全緩解+部分緩解。(2)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 s 用力呼氣容積(FEV1)、氣流量峰值(PEF)。采用四川思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S-980A型肺功能檢測儀檢測,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完成。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72.09%,高于對照組的51.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FVC、FEV1、PEF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FVC、FEV1、PEF 水平均較治療前提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PEF(L/s)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FVC(L)治療前 治療后FEV1(L)治療前 治療后43 43 tP 2.10±0.25 2.13±0.26 0.545 0.587 3.39±0.36*2.98±0.31*5.659 0.000 1.80±0.22 1.78±0.21 0.431 0.667 2.74±0.29*2.15±0.26*9.933 0.000 2.05±0.24 2.03±0.23 0.395 0.694 3.08±0.33*2.61±0.28*7.121 0.000
長春瑞濱+順鉑(NP)方案、紫杉醇+順鉑(TP)方案、GP 方案、多西紫杉醇+順鉑(DP)方案等化療方案均以鉑類為基礎,是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的一線標準方案,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中,吉西他濱+順鉑的GP 化療方案可控制病灶擴散,近期療效良好[4]。但是也有文獻報道認為GP 化療方案的應用雖然可起到一定的近期療效,但是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同時會引發較強的骨髓抑制,不良反應較多[5]。因此,在GP 化療方案的基礎上,可以考慮聯合用藥對晚期癌癥患者進行治療。
肺癌歸屬于中醫學“咳嗽、肺脹”范疇,是機體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引發正氣虧虛,癌毒內結所致[6~7]。中藥廣譜抗癌注射液中,復方苦參注射液是較為常用的一種,其主要成分有苦參、白土苓。苦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抗腫瘤的常用中藥,已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近期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GP 化療方案可提升非小細胞肺癌的近期療效。肺功能是反映肺癌化療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改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肺功能,對病情的緩解和穩定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是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重要目標。FVC、FEV1、PEF 為常用的肺功能指標,可評估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FVC、FEV1、PEF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GP 化療方案能夠促進肺癌患者肺功能改善。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毒副作用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時必須注意的一項內容,減輕毒副作用是化療效果和安全保證的重要內容,因此需在日后的研究中高度關注。綜上所述,采用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吉西他濱與順鉑化療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近期療效顯著,可促進患者肺功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