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芳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職業病防治院 河南平頂山467000)
慢性支氣管炎屬非特異性慢性炎癥,主要病變區域為支氣管、氣管黏膜和周邊組織,臨床表現為反復持續咳嗽發作,隨病程延長,可逐漸出現肺不張、肺水腫及支氣管擴張,嚴重者可并發呼吸障礙及肺源性心臟病等。文獻指出,對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患者采取科學、合理、有序護理干預,能加快其病情轉歸[1]。本研究選取我院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觀察“六字訣”呼吸訓練法聯合動機訪談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2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患者166 例,依照入院順序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83 例。參照組男46 例,女37 例;年齡37~78 歲,平均年齡(57.27±7.61)歲。試驗組男47 例,女36 例;年齡38~79 歲,平均年齡(56.38±7.24)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慢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2];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腎肝功能衰竭患者。
1.3 干預方法
1.3.1 參照組 采取常規干預:護士對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患者進行簡單飲食、用藥指導,并引導患者進行簡單肺功能恢復訓練。
1.3.2 試驗組 于參照組基礎上采取“六字訣”呼吸訓練法聯合動機訪談干預。“六字訣”呼吸訓練法:(1)身體姿勢,坐式、站式均可,年老體弱患者采取坐式,頭頸保持端正,雙目向前凝視,全身肌肉放松。(2)采取順腹式呼吸方法吸氣,確保呼吸支點在腹即可,吸氣量不宜過大,若吸氣量過大則不利于正確發音及控制音量。(3)于患者呼氣時可指導其進行嘻、吹、呬、呼、呵、噓等6 個字發音練習,每次訓練16~25 min,每天訓練2~3 次。動機訪談:護士采取深度訪談、半結構式、面對面等形式進行動機訪談,運用引導及刺探策略,讓患者深入闡述心中真實感受及想法,問題設置如下:最想得到的幫助是什么?發病后對工作及生活有何影響?如何看待疾病預后?什么事情是比較擔心的?疾病發作時真實感受是什么?訪談前應列好訪問提綱,減少因內容疏漏導致資料收集不全。訪談時間定于疾病發作后第2 天、第4 天及出院當日,一共3 次,每次訪談時間控制為40 min 左右,同時確保訪談環境溫馨、安靜,并征得患者同意,將訪談過程進行錄音。動機訪談結束后,護士將錄音內容進行轉錄,且需寫下反思日記與備忘錄,以便進一步調整訪談計劃,繼而確保所收集資料準確性及真實性。護士在分析所收集的資料時,應重視提取有重要意義的陳述,仔細閱讀訪談內容,對多次出現觀點進行匯總、編碼,且能與相似觀點進行區分,必要時可向患者求證,繼而保證準確性。
1.4 觀察指標 (1)干預前后以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兩組負性心理,得分越高負面心理越重。(2)以自制肺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定表評定兩組肺功能鍛煉依從性,總分100 分,得分<70 分為不依從;得分70~85 分為基本依從;得分>85 分為依從。將依從、基本依從計入肺功能鍛煉總依從性。(3)干預前后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 用力肺活量(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
1.5 統計學方法 以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SDS、SAS 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SDS、SAS 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試驗組SDS、SAS 評分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SDS、SAS 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SDS、SAS 評分比較(分,±s)
SAS干預前 干預后試驗組參照組組別 n SDS干預前 干預后83 83 tP 62.48±5.37 61.79±4.98 0.385 0.642 48.67±3.06 52.48±3.41 5.698<0.001 61.46±5.09 60.59±4.86 0.832 0.167 45.67±3.14 49.03±3.58 5.428<0.001
2.2 兩組肺功能鍛煉依從性比較 試驗組肺功能鍛煉總依從性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鍛煉依從性比較[例(%)]
2.3 兩組肺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FVC、FEV1、FEV1/FVC 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試驗組FVC、FEV1、FEV1/FVC 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肺功能比較(±s)
組別 n 干預前FVC(L)干預后 干預前FEV(1L)干預后 干預前FEV1/FVC(%)干預后試驗組831.93±0.192.83±0.181.37±0.302.35±0.2770.98±3.1683.04±3.30參照組831.95±0.212.50±0.231.36±0.251.99±0.3269.74±3.1079.60±3.25 t 0.4537.3360.1635.6151.8584.926 P 0.646<0.0010.873<0.0010.064<0.001
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患者易出現強迫、焦慮、恐懼、抑郁、緊張等不良情緒,從而影響肺功能鍛煉依從性[3~5]。動機訪談屬臨床重要干預模式之一,應用于臨床護理,可與患者親切交流,耐心解答患者各種疑問;以通俗易懂語言向其講解疾病恢復過程,消除憂慮;向其簡單介紹疾病治療方法,列舉恢復較快患者事例,通過正性激勵,提升恢復信心,促進患者更加配合醫療行為;勸導患者以良好心態應對病痛,讓其知曉健康的情緒狀態利于助正抗邪、調暢臟氣,促進身體康復[6~8]。動機訪談應用于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患者,能有效分散其注意力,減輕思想壓力及負性心理情緒,繼而利于消除或減輕自身不適;可告知患者堅持肺功能鍛煉重要性[9~10],有效改善其鍛煉依從性。“六字訣”呼吸訓練法可于患者呼氣時指導其進行嘻、吹、呬、呼、呵、噓等6 個字發音練習,利于調整患者呼吸,改善肺功能,同時配合肢體運動,調節四肢穩定性、平衡性及柔韌性,繼而強化四肢承受能力及運動力量,利于進一步提升鍛煉總依從性。本研究結果,干預后試驗組SDS、SAS 評分低于參照組(P<0.05);肺功能鍛煉依從性高于參照組高(P<0.05);FVC、FEV1、FEV1/FVC 高 于 參 照 組(P<0.05)。可見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患者采取“六字訣”呼吸訓練法聯合動機訪談,能減輕負性心理,改善肺功能鍛煉依從性,提高肺功能。綜上所述,對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患者采取“六字訣”呼吸訓練法聯合動機訪談,在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方面效果確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