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安淮 徐順文 李一和 周祥艷 高先愛 梅再勝

[摘要]陽新湖蒿生產應用湖蒿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結構,克服連作障礙,促進地下莖萌發和養分積累、提高產量,降低農藥殘留,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產環境安全,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關鍵詞]陽新湖蒿;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
[中圖分類號]F326.1 [文獻標識碼]A
陽新湖蒿于2019年通過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產品專家評審。在陽新湖蒿生產過程中,應用提純復壯種苗、深松土壤、施用有機肥、撒施生石灰、物理方法加生物農藥或低殘留化學農藥綜合防治病蟲害、優質氨基酸水溶肥,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打頂摘心技術,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結構,中和連作地土壤酸度、克服連作障礙,降低農藥殘留,提高產品品質,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產環境安全。
通過應用湖蒿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提高了產品品質,湖蒿嫩莖產品淺綠色至綠色、粗壯、清香、鮮美、脆嫩可口、香味濃郁、風味獨特;產量提高10%以上;農藥使用量減少50%;化肥使用量減少30%;產品抽檢合格率100%;機械割老篙比人工割老篙減少人工成本50%~75%,實現667m2少投入150~240元,增收1600元左右,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效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為更好促進陽新湖蒿產業發展,我們總結了陽新湖蒿高質高產高效生產技術模式。
1 產地選擇
陽新湖蒿產地宜選擇排灌方便,土層適中,土壤肥沃、PH值在6.5-7.5之間的江湖灘涂沖積沙壤土或平原水稻土。生產地環境應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條件(NY/T391-2013)。
2 種苗培育
2.1 品種選擇
選擇適應本地產地環境的豐產、抗病、抗逆性強、香味較濃、莖桿粗壯、纖維含量少、商品性狀好的品種。大規模生產推薦選用陽新二號湖蒿品種,小規模生產可選用陽新一號湖蒿品種。
陽新一號湖蒿主要特征特性:早熟品種,單葉互生,葉片多為奇數羽狀裂葉,裂葉為深度裂葉,裂葉寬柳葉型,嫩莖裂葉裂片長寬比2.36一4.5,平均3.31,頂端圓鈍,裂片邊緣淺鋸齒狀;葉片正面淺綠色、無毛,葉背面白綠色、有短密白色茸毛;插條扦插成活后,須根發達,根毛細密,可抽生少量白色短壯的地下根狀莖。扦插繁殖的插條葉腋處長出的嫩莖淡白綠色(在露地環境下,嫩莖上部微紅色,老莖下部綠色或墨綠色、上部微紅色到紫紅色)、無毛,香味略淡,粗纖維含量少,可直接采收上市。供食嫩莖時間主要在9月-翌年3月,可采收4一5次。
陽新二號湖蒿(又稱大葉青桿藜蒿)主要特征特性:中熟品種;葉片與陽新一號湖蒿基本相似。與陽新一號湖蒿不同之處是:其裂片深度比陽新一號湖蒿深,嫩莖裂葉裂片長寬比2.86~6.3,平均4.86,比陽新一號湖蒿略顯窄長、裂片頂端銳尖;插條扦插成活后,可長出大量又長又白的肥壯根狀莖,根狀莖密生須根,地下根狀莖節上的潛伏芽易萌發抽生地上莖;地上嫩莖淺綠色至綠色,香味濃郁。供食嫩莖主要通過設施促成栽培,在當年12月~次年4月由割除老莖桿后的地下莖萌發長出,嫩莖淺綠色至綠色、粗壯、清香、鮮美、脆嫩可口、香味濃郁、風味獨特。
2.2 種苗培育
6月下旬至7月下旬,選取上季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種篙莖桿,去掉葉片、嫩梢和老莖,將莖桿截成切口整齊的長20cm的插條,放入50%多菌靈500倍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生根粉200倍液中浸泡15~20分鐘,滅菌滅蟲、促進生根;按上下一致順序整理齊正,每捆200一300根捆好,置于陰棚內潮濕的沙土上催根催芽。催根催芽時注意通風降溫和遮陽保濕。15d~20d插條生根發芽后即可扦插。
3 整地與扦插
3.1 整地
先將耕地深翻曬垡,每667m2施入生物有機肥1000kg或腐熟菜餅150kg或氮磷鉀含量各巧%的三元復合肥70kg作底肥;連續3年以上種植湖蒿的栽培地,每667m2還要施入生石灰50~100kg,以中和土壤酸度;然后精耕細耙,平整作畦,畦寬2.5~3m,畦高15~18cm,畦長依栽培地長度而定。
3.2 大田扦插
插條牛根發芽后即可扦插移植,將插條斜插入土中2/3,地上只露出1/3,插條與地面呈35°~40°夾角,每穴插2根,澆足水。陽新一號湖蒿的株行距均為10cm,每667m2約插9.2萬根;陽新二號湖蒿的株行距均為15cm,每667m2約插4.1萬根。
4 田間管理
4.1 水分管理
湖蒿適合在濕潤的土壤中生長。在扦插后的1個個多月,由于氣溫高,蒸發量大,要經常灌水保濕;9月份以后則根據土壤墑情適m2灌水;采收季節每收割一次要灌一次透水,以促進地上嫩莖快速萌發。但整個生長期不能漬水。
4.2 肥料管理
當插條上的嫩芽生長至3~5cm長時,結合澆水,每667m2施用l0kg尿素提苗;10月上旬每667m2追施氮磷鉀含量各15%的三元復合肥50kg;在割除老莖稈后,每667m2及時追施進口氮磷鉀含量各15%的三元復合肥50~70kg。追肥應符合NY/T394-2000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的要求。
4.3 除草
湖蒿扦插后13~15d,選擇高效低毒安全禾本科除草劑噴霧除草一次,以后的雜草則要人工及時清除。
4.4 打頂摘心
9月中下旬~10月上旬,湖蒿的大部分植株開始抽穗開花,為有利于地下根莖積累養分,一旦有花穗出現要及時摘除,以利地下莖養分積累。
4.5 割除老莖桿
在11月上旬~12月上旬,根據植株長勢、地下莖養分積累情況和市場需要,分期平齊地面割除老莖桿,并及m2清除田間枯枝殘葉和雜草,以便湖蒿地下莖快速萌發嫩莖。
4.6 蓋膜
11月中旬~12月上旬,根據氣溫下降情況及m2蓋好膜棚,棚內溫度超過30℃m2應注意通風換氣降溫,以促進湖蒿健康生長。
4.7 葉面追肥
供食的地上嫩莖生長至2cm左右長度時,每667m2用優質氨基酸水溶肥通過綠色認證)100ml兌水30kg進行葉面噴霧,間隔7天噴一次,共噴3次,以促優質高產,延長保質期3~5d。
4.8 病蟲害防治
4.8.1 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原則。化學防治病蟲害用藥應符合NY/T393-20000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的要求。
4.8.2 病蟲害種類。湖蒿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白粉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斜紋夜蛾、甜菜夜蛾、蠐螬(金龜子)等。
4.8.3 農業防治。選用健壯種苗、培育無病無蟲插條、清潔田園,實行輪作和水旱輪作,科學平衡施肥,增施腐熟有機肥,少施化肥。
4.8.4 物理防治。每667m2張掛25~30張黃板誘殺蚜蟲和白粉虱,每667m2安置2~3個性誘捕器誘殺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蟲;棚外每1.5~2hm2安裝1盞殺蟲燈誘殺斜紋夜蛾、甜菜夜蛾、金龜子等害蟲。
4.8.5 生物防治。利用植物源農藥天然除蟲菊素、印楝素、苦參堿等防治蚜蟲、白粉虱;利用生物殺蟲劑核型多角體(NPV)病毒、蘇云金芽孢桿菌等防治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蟲。
4.8.6 化學防治。化學防治用藥符合GB8321.1-10或NY/T1276農藥安全使用準則并符合農業農村部農藥準用、限用、禁用令。具體用藥詳見表1。噴施藥劑時,每隔7~10d噴1次,交替噴霧3次,避免產生抗藥性。噴施農藥后,必須在安全間隔期之后方可采收(安全間隔期一般為7~10d)。
5 采收與留種
5.1 采收標準
以苗青、莖粗壯、莖色淡綠、光滑、脆嫩為標準,嫩莖長度視其肥水、長勢而定,一般莖粗0.3cm左右,莖長15~40cm。
5.2 陽新湖蒿二號采收
于12月~翌年4月中旬,當地上嫩莖生長至20~40cm長時,用刀平地面從基部割取。收獲的地上嫩莖除留頂部少許心葉外,其余葉片全部抹除后即可上市。地上嫩莖一般采收2茬,如肥水充足可采收3茬。
5.3 陽新湖蒿一號采收
根據市場的需要,9月下旬~11月在嫩莖生長至15~20cm時即可采收,一般采收1~2茬,再讓其植株繼續生長,給地下莖積累養分,追施肥水,以利采摘第3~5茬。
5.4 留種
地上嫩莖采收完畢后,根據下茬種植計劃,陽新湖蒿二號按留種地與生產地1:8的比例留種,陽新湖蒿一號按留種地與生產地1:3的比例留種。
6 加工、包裝、儲存、運輸與廢棄物處理
6.1 加工要求
采收后應立即去雜、去葉、去根部老莖,及時清洗。包裝統一采用專用塑料網袋包裝或小袋包裝。小袋包裝的,應放入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瓦楞紙箱。
6.2 冷藏保鮮庫貯存
保鮮溫度3℃~6℃,保質期為10~20天。
6.3 運輸
運輸過程中應避免擠壓造成對產品損傷并隔絕污染源。
6.4 廢棄物處理
對老莖桿等植物廢棄物采取粉碎回田或用作生產有機肥、生物發電的原料等,進行無害化處理與合理化利用。
7 生產檔案
如實記錄生產投入品,如化肥、農藥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收獲日期;質量檢測情況;銷售情況。生產記錄應當保存兩年。
[參考文獻]
[1]李雙梅,黃新芳,彭靜,等.14份屋鏍種質資源主要農藝性狀及營養成分評價[J].中國蔬菜2016(8):40-44.
[2]梅再勝,李丹家,黃志敏,等.黃石市大棚藜篙高產栽培技術[J].科學種養,2010(6):23-24.
[3]韓群營,湯長征,徐波,藜篙主要病蟲害發生種類及綜合防控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7(4):18-19.
[收稿日期]2020-03-10
[基金項目]湖北省2019年蔬菜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項目(CARS-23)。
[作者簡介]明安淮(1965-),男,湖北陽新人,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