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雲淅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國有企業生存與發展環境發生變化,傳統的國有企業管理理念逐漸無法適應現階段的企業內部環境,如何強化內部管理,提升國企內部凝聚力,是當下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內部人員形成的共同認知,同時也是強化企業內部凝聚力、激發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提升企業員工忠誠度的重要意識形態。本文分別從“入腦”“入心”“入行”角度出發,全面構建企業文化,促使企業文化在內部生根、繁盛,為國有企業在現代社會市場經濟中的長久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企業文化;融入路徑
企業文化是企業成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國企下屬基層單位而言,企業文化更是一種“非正式”的管理手段,是引導員工積極工作、熱愛崗位、認真負責、愛崗敬業的重要意識形態之一。通過“4R”體系中的“入腦,入心,入行”等渠道實現企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營造良好國企基層單位內部工作氛圍,驅動企業管理人員優化發展戰略,不斷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為企業人員的工作提供精神支持,以此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不斷強化,促使國企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1]。
一、企業文化生根的重要意義
結合國有企業下屬基層單位內部實際情況,可以發現,企業文化扎根于企業內部環境,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第一,有助于企業優化發展戰略。國有企業是企業文化的創作者,同時也是企業文化的實踐者、受益者。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不僅承擔著促進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責任,還需要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夠有效拓展企業產品的影響力,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促使企業能夠獲取更多的市場競爭主動權。因此,可以說企業文化的生根、發芽能夠促使企業文化深入融合到企業服務與產品中,優化企業發展戰略[2]。
第二,有助于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有企業要想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明確認知國有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的差別,堅守自身高起點、高層次的特點,充分發揮文化意識的作用,將文化融入企業管理制度中,實現企業制度的人文發展,提升企業管理軟實力。在傳統的企業管理體系中,管理人員更加關注“剛性管理”手段,一味的實施各種管理制度,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企業內部人員行為,但是不適合現代社會的整體環境。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解除范圍逐漸擴大,自主意識逐漸覺醒,若一味的使用強勢管理措施,則會激發員工的逆反心理。因此,建議把握企業文化建設契機,通過企業文化建設開展“柔性管理措施”,結合原本企業管理制度、企業發展需求,分別提出“忠誠擔當、供電保油、提質增效、綠色環保、惠及民生”的企業文化內涵,提出“專而精、優而強、被認可、受尊重”的專業發展目標,從而構建良好文化氛圍,感染員工思想認知與工作態度,激發員工的自主性與積極性,高效實現內部管理目標[3]。
第三,有助于提升企業市場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是促使企業各部門員工始終堅守信念、愛崗敬業的重要基礎,其中“勤勉盡責”“拼搏進取”的水電文化理念更是激發員工工作動力,促使員工頑強拼搏的重要精神導向。可以說,企業文化就是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支柱,能夠不斷強化企業員工崗位責任感、社會道德觀念,營造良好的工作文化,以此提升企業市場核心競爭力。
二、企業文化的入腦,入心,入行
(一)入腦之路
入腦就是指對企業文化形成一定的認知,在構建企業文化的過程中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生產產品范圍、服務范圍等,梳理企業的核心理念,比如:“忠誠擔當、供電保油、提質增效、綠色環保、惠及民生”“勤勉盡責、嚴謹規范、同舟共濟、拼搏進取”的團隊精神等,將這些文化核心理念編制成文化手冊,定期組織企業員工學習文化手冊,牢記團隊精神,促使企業員工初步認知企業文化,形成對企業文化的認可[4]。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管理人員可以分別結合“生產運行工作、安全環保、成本管控”等工作重點文化理念“‘一切嚴格起來,一切落實下去”的工作觀念,全面設計企業文化手冊、策劃企業文化氛圍營造活動、制定文化內容考核,促使企業員工能夠牢牢記住自己的企業化,自上而下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此外,工作人員可以定期組織開展文化培訓,分別開展“基本知識宣講”“核心理念培訓”,同時根據高層領導、中層領導、基層員工等不同的受眾群體調整培訓與宣講的方式、內容,全面滿足企業員工的工作發展需求。此外,企業管理人員還可以結合本單位的“工作觀”“員工品質”“水電特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文化意識形態組織開展知識競賽,以此激發員工了解企業文化、學習企業文化、踐行企業文化的積極性,為企業文化的生根奠定基礎[5]。
(二)入心之路
入心,就是指員工對企業文化形成認同感,在這一過程中,管理人員要定期組織開展企業文化核心研討會議及相關活動,促使員工能夠正面感受企業文化。在“入心”的過程中,可以分別從“人生觀”“價值觀”“安全觀”“工作觀”“人才觀”“黨性觀”等不同角度入手,細化闡釋企業文化,比如:將“黨性觀”解釋為品德彰黨性,業績顯才能;將“安全觀”定義為寧流千滴汗,不流一滴血;將“價值觀”定義為勞動贏得尊重,快樂營造人生;將“工作觀”定義為一切嚴格起來,一切落實下去。為了徹底實現“企業文化入心”目標,可以定期組織員工開展企業文化為主體的征文比賽、故事征集、成果匯報等,以此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促使企業文化融入員工日常工作、生活、休閑等多個場景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員工的思想認知、工作態度、職業精神,實現“入心”目標。
(三)入行之路
入行,就是指要讓員工將企業文化踐行于日常工作的各個環節中,通過各種工作細節彰顯企業文化。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管理人員可以結合之前的“入腦”“入心”活動。根據企業不同部門、崗位工作內容與實際情況,形成企業內部員工行為規范與行為準則,促使企業員工能夠將行為規范與準則作為開展一切工作活動的重要標準,從而不斷修正、規范自身工作行為、言談舉止,實現“企業文化入行”,踐行企業文化,凸顯國企員工風范。在“入行”的實際過程中,企業管理人員可以結合企業內部的形成部門、業務部門、后勤保障部門、管理層,分別提出制度文化、工作文化、安全文化、家園文化、廉潔文化、和諧文化,全面落實“崗位知規,盡責守矩”“管電不觸電,用權不越權”“用百分安全心,獻萬度效益電”的工作精神,將“于法周延,于事簡便”“用心建家,用情管家”作為企業內部人員管理的重要理念,促使企業文化貫穿各部門、崗位工作始終,真正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依據與導向[6]。
三、入腦,入心,入行——讓企業文化生根
要想全面實現企業文化的“入腦,入心,入行”,促使企業文化在企業內部扎根、繁盛發展,還要堅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思想方針,將“24個字”作為企業內部管理與文化建設的重要理念。
結合上述“企業文化的入腦,入心,入行”,可以總結出企業文化建設發展的具體路徑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組織員工開展企業文化學習活動。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管理人員要認識到員工主觀意識的重要性,根據不同部門的員工崗位工作需求與工作范圍,提出不同的企業文化學習活動,讓員工在企業文化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與崗位責任感,能夠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團結一致、積極奉獻。還要在學習活動中融入業務能力培訓,通過提升員工的業務能力強化員工的職業素養,開展各項業務流程、業務技術、業務規范的學習,鼓勵員工規范工作行為,主動遵循企業規章制度[7]。
第二,全面塑造企業價值觀念,形成內部共同認知。企業價值觀念是踐行企業文化,實現“入行”的重要保障條件,只有員工認同企業文化,共同形成一致的企業觀念,才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將企業文化落實于工作細節,實現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建議管理人員要主抓企業文化宣傳教育,切實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企業和諧發展基礎。
第三,強化制度建設,夯實企業文化根基。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想企業文化生根,就要全面融合“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在開展企業文化教育的同時制定各項規章制度,以此約束企業員工基本行為,輔助各項文化理念,促使企業文化能夠更好的“生根”,成為企業發展“枝繁葉茂”的營養源泉[8]。
四、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生根、發展能夠激發企業內部生產力、強化企業凝聚力、激發企業員工的執行力、創造力與工作動力,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持。在企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要想讓企業文化緊緊植根于企業內部環境,就要組織開展不同的學習活動,全面塑造企業文化價值觀念,貫徹落實各項人性化管理制度,實現企業文化的“入心”“入腦”“入行”,通過企業文化感染員工工作態度,促使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踐行企業文化理念,形成良性循環機制,共同推動國有企業基層單位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杭明.青年視角下的企業組織文化建設提升路徑探析[J].中國商論,2020(16):176–178+182.
[2]田曉磊.基于思政管理工作建設食品企業文化[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0,41(16):239–240.
[3]高亞航.國有企業基層青年員工成長的思考與研討[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25):76–77.
[4]張玲,劉斯洋.創新企業管理模式? 提升企業管理水平[J].經營與管理,2020(09):74–76.
[5]呂遠洋.打造活力組織,全力追求增長[J].人力資源,2020(15):107–109.
[6]張阿琴.新形勢下國有疏浚企業海外基層黨建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26):21–22.
[7]林樂書.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與戰略定位[J].技術與市場,2020,27(08):142–143.
[8]袁娉彬.淺議加強企業廉潔文化建設的方法和途徑[J].中國有色金屬,2020(1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