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恒 吳小平 任馥瑛
服務作為旅游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標準的制定關系到旅游業在市場競爭中的能力,本次研究以CNKI全文數據庫為數據源,檢索整理“旅游服務標準化”主題文獻653篇作為研究對象,在利用Cite Space從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文獻分布、關鍵詞分析、作者分析等方面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分析結果進行了探討,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旅游服務標準化是指在旅游產業活動范圍內,通過制定和實施各級服務標準,運用標準化原則和方法,以達到服務質量目標化、服務方法規范化、服務過程程序化,從而獲得優質服務的過程。旅游標準化是實現旅游行業規范化、科學化的重要手段,是旅游行業開展各項工作的技術保障,是實現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和提高旅游業整體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中央革命根據地,即中央蘇區,地跨贛閩粵三省,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全國蘇維埃運動的中心區域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黨、政、軍首腦機關所在地。進行中央蘇區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對于原中央蘇區地區的旅游業及其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以1996年-2020年CNKI全文數據庫刊發的旅游服務標準化相關研究文獻為數據基礎,以信息可視化工具Cite Space為研究手段,從文獻分布、關鍵詞共現分析、關鍵詞共現時區圖分析、突發主題探測分析、作者分析等方面對我國旅游服務標準化的研究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同時探究了“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的特點和熱點,深入了解了我國旅游服務標準化主題研究的現狀及發展,為推動中央蘇區旅游服務標準化的進行及其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1)數據來源
研究以CNKI全文數據庫作為數據來源,為更全面地反映“旅游服務標準化”主題文獻的產出情況和趨勢,文獻檢索范圍設定為“全部文獻”,檢索時間不限,檢索學科不限,輸入檢索條件為“主題”或“篇名”或“關鍵詞”含有“旅游服務標準化”,精確檢索所有與“旅游服務標準化”主題相關的文獻共653篇。排除通知、公告、啟示、聲明、序、前言等非主題文獻記錄,并進行去重和標準化數據處理除去無效文獻數據28條,將得到的有效文獻數據625條記錄作為樣本分析的數據源。
(2)研究方法
Cite Space原名Citation Space,是由陳超美教授開發的一款用于科學文獻識別并顯示科學發展新趨勢和新動態的可視化分析軟件。運用該軟件的合作網絡、時區圖視圖分析、突發主題探測分析、共現分析等功能,可繪制出相應的科學知識圖譜,通過關鍵詞的節點大小、網絡連接度和時間軸等要素,形象地展現科學研究的熱點問題、研究歷程和作者關聯程度等問題,是目前最受國際計量學研究者歡迎的可視化分析軟件之一。
(1)年度發文分布
對發文數量的時間分布進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該領域受關注的程度,我國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年度發文情況如圖1所示。
從總量上看,我國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發文數量自1996年以來逐年穩步增長,特別是在2008年后增加明顯,總體經歷了緩慢發展、快速增長和平穩推進3個階段。由CNKI計量統計分析結果可知,最早在1996年便有學者發文對“旅游服務標準化”主題進行初步的探索與研究,但研究成果較少。1996至2009年,曲線波動幅度較小,該時期的學界關注度較低,研究群體較少,研究力度不大且發表論文不多。2009年-2012年,曲線波動幅度增大,發文量逐漸增加,2012年及2016年左右研究發文形成兩個小高峰,2016年以后至今研究進入平穩階段,表現為成果穩定,領域廣泛,方法多元。
研究小組認為出現此情況的原因有如下四點:
1)1987年《旅游涉外飯店星際劃分與評定》的制定,是我國旅游服務標準化工作的開端。1995年,專門負責統籌我國旅游業標準化工作的組織——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雙重推動下學界自1996年開始出現相關文章。
2)2000年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頒布了《旅游業標準體系表》,至今仍是我國地方旅游服務標準體系架構的基礎。同年,國家旅游局確立了我國實現世界旅游強國的發展目標,在圖中表現為該年起有關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的發文量上升。
3)2009年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的《全國旅游標準化發展規劃(2009年-2015年)》,根據現實情況,對2000年制定的《旅游業標準體系表》進行了補充和修訂。圖中表現為自2009年起發文數量顯著增加。
4)2012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質量發展綱要(2011年-2020年)》,強化了標準化工作的基礎作用,明確提出要加快包括旅游業在內的我國服務業標準體系建設。表現為在2012及2016年分別形成兩個小高峰。
(2)文獻出版分布
文獻出版分布是指對該領域內發文較多的核心期刊進行探測,從而在短時間內高效地獲得該領域內的大量信息。
研究小組對“旅游服務標準化”主題研究文獻發文量排在前20位的期刊進行統計,數據表明旅游服務標準化發文主要集中于標準化、旅游、質量監督三大板塊,其中又以標準化刊物上發文最多。
(1)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一篇文獻對主題的凝練與概括。當某個關鍵詞被足夠多的作者提煉和使用時,該關鍵詞就會成為代表該領域發展方向和研究熱點的高頻關鍵詞。
研究小組以Cite Space為工具,利用共現分析,繪制出旅游服務標準化關鍵詞知識圖譜(見圖2),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提取關鍵詞20個,累計詞頻651次。圖3中每個節點代表一個關鍵詞,以字體大小代表關鍵詞出現頻率,從圖譜關鍵詞分布情況來看,呈現中心聚集、邊緣分散的格局。中心部分的關鍵詞如“標準體系”“旅游產業”“鄉村旅游”等呈明顯聚集態,且與“旅游服務標準化”緊密關聯。外層部分的“標準化”“旅游標準化”“企業管理”等關鍵詞呈離散分布。
(2)關鍵詞時區圖分析
圖3主題詞共現圖譜依關鍵詞時區圖排布,“旅游服務標準化”主題共現時區圖譜(見圖3),通過時間維度的描述理清歷史發展過程,并通過熱點與前沿展示提供清晰的發展脈絡。主題詞共現時序圖譜中,以時間為橫坐標(1996年-2020年),以字體大小表示出現頻率,以連線表示共現,線軸上的主題詞代表在該時間段內該主題詞首次出現,以此展示各時段的前沿與熱點演化。
圖譜信息表明,1996年-1997年,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工業旅游標準化”“旅游產業”“標準化”等主題之上。2002年-2006年,學術研究的前沿主要集中在“企業管理”“旅游景區”“旅游企業”等主題,從旅游服務標準化的操作層面進行學術討論。
2007年-2013年,學術研究前沿集中對“鄉村旅游”“標準體系”“生態旅游”的思考。2014年-2020年,學術研究集中在“全域旅游”“信息化”“標準化體系”等主題上,并初步涉及“智慧旅游”“信息化”等研究。
(3)旅游服務標準化突發主題探測分析
通過對突發主題探測的分析有利于把握該領域研究的發展趨勢。以Cite Space的burst detect分析,按突現值排名,前5的關鍵詞為“工業旅游(1996年-2006年)”“旅游產業(1996年-2002年)”“星級飯店(1996年-2010年)”“行業標準(1997年-2006年)”“旅游行業(1997年-2006年)”。
1996年-2020年我國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的突現詞,從突現率看“全域旅游”最高,達到6.7249,即2016年-2018年間“全域旅游”屬于研究高熱點,表明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之內“全域旅游”將得到廣泛關注。
通過分析作者合作網絡特征,可展現該領域中的核心作者集群及其合作關系。我國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的作者合作網絡知識圖譜共有節點193個,鏈接52條,網絡密度為0.00281。
整體來說,我國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呈現小集中、大分散的特點,即少數學者組建了學術共同體,大部分學者依然處于獨立研究狀態。
從“小集中”的角度來看,學者們的合作形式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形式是學術機構內的合作,如《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現狀與問題研究》中的學者:邱萍,主要從事旅游標準化、旅游企業管理的相關研究;魏麗玲,主要從事旅游管理研究;冉杰,主要從事旅游標準化、旅游規劃的相關研究;三位學者都來自四川旅游學院,且他們的研究方向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和一致性。另一種形式是學術機構、政府職能機構間的合作,以《韶山紅色旅游服務標準化品牌化實踐研究》一文為例,論文的兩位作者陳培葉與張姝,分別來自湖南省卓越標準和編碼技術服務中心和湖南省韶山管理局。
從“大分散”的角度來看,大部分相關學者處于獨立研究狀態,各大旅游院校及各地標準化研究機構中的教育科研人員占大多數。
誠然,獨立地開展研究能夠使學者們在更為自由的環境下思考,但在互聯網時代,很容易造成“閉門造車”的現象,加強研究信息共享,構建合作網絡,更有利于科學研究的進行和發展。
各學術團體間合作強度低,跨地域、跨學科的多角度研究難以展開,長期以來不利于我國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的可持續發展。
本次研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在由求“量”轉向求“質”的過程中,加強地域之間的研究合作,既有利于旅游業的轉型,也有利于旅游理論研究的多元化。
對研究角度的分析可以體現出“旅游服務標準化”課題的研究層次,提供一個清晰的研究框架,利于從不同的層面對該課題進行把控。
從研究角度來看,學者們對于旅游服務標準化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方向。
一是從微觀著手,以旅游資源的細分領域為角度進行切入:如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工業旅游等。
其中研究鄉村旅游、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與旅游服務標準化結合的文章較多。如高紅星,程婧,徐純與虞愛娜(2018)在《鄉村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工作的思考——以溫州永嘉縣為例》一文中,分析了溫州市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旅游標準化建設現狀,提出溫州市鄉村旅游標準化建設的路徑的同時,論述了溫州鄉村旅游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意義。郭瑋群(2018)《標準化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分析》以全域旅游為切入點,探討了旅游標準化的建設問題。但對于一些新興的或者小眾的細分領域,發文數量比較少,如森林旅游。
在張紅喜、馬克祿、蕭筠與龔銳(2016)的《森林旅游標準化運行機理研究》中,就是以森林旅游為對象,對森林旅游標準化的運行機制和影響因子作出分析,構建了動力、推力、拉力的標準化合力模型。
二是從宏觀著手,以旅游產業和旅游體系發展為角度進行切入:如旅游標準評價指標體系、旅游標準化人才培養、區域旅游標準化、旅游品牌策劃等。
其中區域旅游標準化的研究占比最大,研究對象所涉及的地域最廣。如李友軍,孟凡釗(2019)《桂林旅游服務標準化的實踐探索與理論創新》回顧并分析了桂林旅游標準化建設的各項成果,提煉總結出桂林特色的“白鷺”型工作模式,為我國旅游服務標準化工作向縱深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謝雨萍,段七零(2018)《揚州市旅游標準化建設的對策研究》以揚州旅游標準化建設現狀為基礎,提出了在旅游標準化工作中應加強意識、優化機制、嚴格執行的建議。
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是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本次研究對當前各個旅游細分領域服務標準化研究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并且對旅游服務標準化意識的提高以及旅游事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現實意義。本次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時間分布顯示,近20年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的載文量有較大提高,2008年后,呈顯著增長趨勢,表明該領域較之前受到更多關注。具體可分為緩慢發展、快速增長和平穩推進3個階段。
(2)載文期刊顯示,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的論文主要刊發在旅游學科、標準化和質量技術監督的相關雜志上,排名前三位的是《中國旅游報》《中國標準化》和《標準科學》,它們都是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的知識載體和重要傳播渠道。
其中《中國旅游報》的發文量最高,為“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載體。
(3)關鍵詞共現分析得到了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的熱點和前沿動態。
“旅游標準化”“標準化”“旅游業”“旅游”“旅游產業”等是排名前五位的關鍵詞。共同構成了“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熱點問題。
其中“旅游標準化”的頻次為224,中心性為0.7,居第一位。從關鍵詞共現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旅游服務標準化的研究覆蓋范圍較窄,主要集中在旅游產業、標準體系等宏觀方面,對于景區、旅行社、旅游飯店等方面雖有提及但關注度不夠。
(4)突發主題探測分析中,按突現值排名,排名前5的關鍵詞分別是“工業旅游(1996年-2006年)”“旅游產業(1996年-2002年)”“星級飯店(1996年-2010年)”“行業標準(1997年-2006年)”“旅游行業(1997年-2006年)”。
從突現率看,其中“全域旅游”最高,達到6.7249,表明在2016年-2018年間關于全域旅游的研究熱度相當高。表明今后一段時間內該領域內的研究重點將會向“全域旅游”方向傾斜靠近。
(5)從研究角度來看,學者們對于旅游服務標準化的研究可以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
從時間分布、關鍵詞分析和突發主題探測分析可以看出伴隨旅游服務標準化在中國的緣起、發展到繁盛,學術界對旅游服務標準化的研究也經歷了由宏觀到微觀、由簡單到復雜、由淺顯到深入的發展過程,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研究前沿主要體現在標準體系、全域旅游等主題上,旅游服務標準化相關的鄉村旅游、工業旅游、全域旅游等方向未來需要重點關注。
關于旅游服務標準化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如在研究者方面,領軍人物少,區域合作不緊密,核心研究團隊尚未形成,作者發文數量普遍不高,研究力度不夠。這些問題需要在今后努力克服,使我國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更加全面、深入。
研究小組認為,旅游服務標準化未來要加強區域合作、組建區域性核心研究團隊、促進區域協同發展以及加強旅游服務標準化中具體項目的研究。
(本文作者單位:贛南師范大學。蔣中恒,贛南師范大學旅游管理(金牌講解)1801,指導老師:任馥瑛;吳小平,贛南師范大學旅游管理(金牌講解)1901,指導老師:任馥瑛;任馥瑛,贛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旅游文化、企業管理。本文是2019年服務貿易標準化科研課題項目《中央蘇區紅色旅游服務標準化研究》(FMBZH-190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