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
摘 ?要:班級是小學生開展學習活動,老師開展教學活動,學校落實教育任務的重要場所。小學班級的管理效果直接影響到小學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決定著小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身心健康。因此,小學班級管理非常重要。本文基于班級管理在職教師范生職業認同教育中的作用與路徑展開論述。
關鍵詞:班級管理;職教師范生;職業認同教育中的作用與路徑
引言:
科學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班級氛圍,能讓小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提升老師的教學效率,使整個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使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因此,無論是作為主導者的學校,還是作為具體執行者的老師,都應當重視小學班級管理,積極探索有效、科學的班級管理方式方法,提升班級管理的水平和效果,更好地促進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
一、貫徹“以人為本”理念,關注學生的內在需求
“以人為本”是現代教育中的重要理念,是提升學生主導地位、獲得更好師生互動效果的有力支撐。在傳統教育中,由于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其主觀思想受到了很大壓制,長此以往,容易滋生出叛逆思想,如果得不到適當引導,即使面對正確、有益的知識,也會表現出一定的抵制情緒。在職業認同教育中,關鍵是要從情感層面激發學生的認同感,讓學生對某一職業產生情感。這就需要班級管理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理念,讓教師基于學生內在需求采取相應的管理方式與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獲得“被尊重”的感覺。另外,這樣也有利于“以人為本”理念的傳承,培養出懂得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的職教教師,為推動職業教育的更好發展做出貢獻。
二、以學生為中心,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
在新時期,開展師范生人才培養工作必須要以學生為中心。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領域,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應當關注學生的成長,確保學生的發展與教師的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從而實現最初設定的培養目標。關注學生的專業情感及實踐就業能力成長,為學生提供全程成長服務指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師德。同時師范院校也應當建設高水平的專業教師隊伍,這是構建合理師資結構、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的重要前提。在學前師范專業認證的背景下,高校在優化教師結構的過程中應正確認識幼兒教師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優先選擇綜合素質較好且德育水平較高的教師。在師生互動過程中,要準確把握師生角色,關注學生的自由發展情況,了解學生的知識態度以及情感發展變化,體現教師的人文情懷。
三、構建多元評價機制,優化班級管理具體策略
由于職業認同教育的特殊性,常規的評級方式很難獲得有效的評價結果,比如考試這種方式只能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但不能代表學生情感上的認同。構建多元評價機制的目的是實現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比如在過程性評價中,教師可以通過建立“成長記錄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動態化評價,而且評價內容也應多種多樣,除了學習成績外,還要包括道德品質、公共素養、人際交往等。在多元評價機制的支撐下,班級管理才能更好地實施,從而讓職業認同教育獲得更好的效果。
四、加強實習環節的教學管理
教育實習是師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范教育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的體現,是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合格教師的重要環節。通過教育實習使實習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有關中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充分與全面鍛煉,培養教育和教學上的獨立工作及與人合作的能力。同時,實習生在中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時間中通過向優秀教師學習,進一步認識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樹立和鞏固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思想。另一方面,通過實習,可以全面檢查我校教育質量,及時發現問題。
(一)教學主管部門加強管理和支持
為了提高實習效果,培養出較高水平的師范畢業生,高校教學主管部門應會同相關專業教學院系,加強對教育實習這一重要教學環節的管理和指導。在實習方式、實習基地建設、實習指導教師的選配、學生實習過程中相關問題的處理等方面加強管理、提供支持。特別是在實習學校及其主管部門的相互聯系方面多做工作,以便實習學生及學校派出的指導教師在實習過程中得到實習中學的重視和支持。
實習學生所在相關專業院系,要了解學生情況,要選派指導教師。應該加強教育實習的組織工作,選派專業對口、有責任心的優秀教師作為實習指導教師。另外,院系領導還應采取各種方式,多和實習學校領導及特別是相同專業任課教師多交流,了解學校的情況和需求,同時對實習過程進行全面的指導。
結束語:
在學生入學階段,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情況,切實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進行學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全面成長,提高學生對于教師崗位和教育工作的認同感。
參考文獻:
[1]王國良.職業學校教學及學生管理的問題與思考[J].科技資訊,2015,13(18):167-168.
[2]陳鐵.關于中職學生教育管理理念的思考[J].學周刊,2014(36):19.
[3]王也吉.淺談職校學生個性及班主任管理對策[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0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