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方 韓雪



[摘要]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是旅游業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借助羅倫茲曲線、地理集中指數及GIS、SPSS軟件,基于空間維度對黔南州空間分布特征及格局進行探究,構建指標體系獲取驅動力因子。主要結論有:①黔南州星級酒店呈現不均衡集中分布態勢且集中于主城區與交通通達度高的區域;②星級酒店有明顯的冷熱點格局,其中熱點地區呈“大”字型格局,冷點地區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兩大圈層;③星級酒店空間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星級旅游景區數量及入境旅游人數。
[關鍵詞]黔南州;星級酒店;空間布局
[中圖分類號]F719.3 [文獻標識碼]A
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是旅游業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隨著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旅游業的迅速崛起及酒店服務質量的提升,星級酒店得到迅猛發展,并在一定地理空間上呈現不同的分布特點。
國內學者對星級酒店研究聚焦于大尺度上的演變過程、結果及影響因素,且研究區域多位于中東部發達地區。文吉《中國星級酒店空間布局研究》中,分析總結了中國星級酒店空間的分布特點,接著在依托旅游業發展動力的基礎上,將酒店發展的動力假設為七大因素,即消費力、旅游力、商業力、投資力、開放力、交通力、城市力,并構建動力模型,應用Pearson相關分析來證明其假設,對中國星級酒店布局的空間特點及其形成機理做了客觀和完善的研究。余瑞林,張紅《武漢市星級飯店布局的影響因素分析》中,運用GIS空間分析工具,分析和探討了武漢市星級飯店的規模結構,空間布局特征和規律。胡志毅,張兆《城市飯店的空間布局分析》中,對商業設施與飯店的區位因素(市場、設施的集聚、低價水平、消費者因素)的具體影響機制進行了比較,并以南京市為例,對飯店空間布局的相關因素及其對飯店住宿率的影響進行了實例分析。但大多數從宏觀角度來探究酒店業的發展,微觀到縣市尺度較少,且主要聚焦于東中部經濟發達區域。
黔南州是西部落后省份的發展滯后區,酒店業起步晚、發展快,本文以其為研究區域探討星級酒店空間分布特征、格局及驅動因子,明確酒店空間布局現狀及優缺,以期為西部經濟滯后區酒店業乃至旅游業發展提供借鑒。
1 研究區域、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1.1 區域簡介
黔南州全稱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貴州省中南部,南與廣西河池市毗鄰,是西南出海通道上的重要節點,由甕安縣,龍里縣,貴定縣,惠水縣,長順縣,羅甸縣,平塘縣,獨山縣,荔波縣.三都縣,福泉市,都勻市12個縣(市)構成,其中都勻市是州府所在地。
1.2 數據來源
基于貴州省旅游發展委員會旅游名錄公布的星級酒店數據(http://whhly.guizhou.gov.cn/ggfw/whlymUxjfdml/)及《貴州統計年鑒2017》,選取至2016年位列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二星級、一星級酒店為研究對象。空間分布驅動因子相關數據均來自黔南州相關部門及黔南州統計年鑒,數據年份均為2016年。
1.3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基于已獲取數據深入挖掘其引申義。其中,空間分布態勢采用羅倫茲曲線及地理集中指數進行定量分析;星級酒店空間格局在地理坐標拾遺上獲取地理空間上的經緯度值,借助ArcGIS分析工具進行空間把握;構建動力因子模型,采用Pearson數據分析方法分析驅動因子。
2 黔南州星級酒店概況
黔南州星級酒店發展水平較低,但發展態勢較好。國內高星級酒店大多集中在北、上、廣等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貴州星級酒店相對較少,且四、五星級酒店大多分布于省會貴陽。黔南州相比于貴陽,星級酒店數量更少,近年來伴隨經濟迅速發展,旅游業持續增長,住宿業不斷發展,截止2016年黔南州星級酒店66家,其中四星級6家,三星級19家,二星級37家,一星級4家,還有較多準星但未評星的酒店如天緣星辰酒店,貴州勻東飯店,貴品萬國酒店,溫德姆酒店,茶都格尼斯大酒店等未列人本次研究對象。
3 基于空間維度下黔南州星級酒店空間分布特征
基于空間維度探究星級酒店區域分布及構成,對地區星級酒店數量與質量的組合、單元空間布局優化具有重要作用。
3.1 總體呈現不均衡集中分布態勢
羅倫茲曲線用于描述某種資源在地域空間上分布的均衡程度。將黔南州十二個縣市的星級酒店的數量占總數的比例,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并且逐次計算累計百分比。設置縣市排序位置為橫坐標(x),所得的累計百分比縱坐標(Y),以各縣市酒店累計比重作為坐標點,連成一條平滑的曲線,即可得到黔南州星級酒店空間分布的羅倫茲曲線(圖1),可看出羅倫茲曲線有下凹形式,表明黔南州星級酒店在空間上表現出顯著的不均衡集中分布態勢。
3.2 數量上空間分布集中程度高且分布不均
地理集中指數是一個描述地理要素分布集中化程度的指數,本文用其度量黔南州星級酒店的空間分布狀況,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G—為酒店地理集中指數
Xi—為第i個縣市星級酒店數量
T—為星級酒店總數
n—為黔南州各縣市總數
公式中,G的取值在0-100,G值越大,黔南州星級酒店資源分布越集中,反之,G值越小,則表明酒店資源分布越分散。
黔南州星級酒店總數T=66,縣市數n=12,根據地理集中指數計算公式可得到黔南州星級酒店集中指數G=40.26。若“家星級酒店均勻分布在黔南州十二個縣市,即每個縣市的星級酒店數量是66/12=5.5家,則此時星級酒店地理集中指數是G=28.87。40.26大于28.87,表明從縣市的角度看,黔南州星級酒店分布比較集中。荔波縣是全州星級酒店分布熱點區,共22家,占全州星級酒店數量的42.84%;與此同時,分布數量最少的福泉縣只有1家星級酒店,僅占總數的1.49%。
3.3 各等級空間分布差異大且集中程度高
除二星級外其余星級酒店分布呈分散態勢。二星級酒店地理集中指數最高,達到41.43,略高于黔南州星級酒店總的地理集中指數40.26,因此二星級酒店分布最為集中;其次,一星級酒店地理集中指數4.24、三星級酒店地理集中指數12,均低于總指數40.26,而四星級酒店地理集中指數3.67最低,四星酒店分布分散(表1)。
各星級分布區域各異。一星級酒店平均布局于平塘縣和羅甸縣;二星級酒店集中于荔波縣,占該星級數量的43.24%,;三星級酒店主要布局于都勻市與荔波縣,各占該星級數量的26.32%;四星級酒店共6家,相對均等布局在都勻市、荔波縣、福泉市、長順縣、平塘縣、龍里縣共6個縣(市)內。
3.4 星級酒店集中布局于主城區
主城區是空間布局的主動力,旅游景區影響力弱。主城區有較為完善的政治功能,吸引和聚集了大量的經濟、醫療、教育、交通、水電等資源,這些基礎條件為酒店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產和消費條件。黔南州66家星級酒店,有44家星級酒店位于各縣(市)路段旁,6家星級酒店位于政府部門、醫院周邊,2家星級酒店位于景區內。其余酒店位于各縣(市)街道,公寓和村落內。黔南州旅游業雖有飛速發展,但景區對星級酒店布局影響較小,主城區旅游集散地功能明顯。
3.5 星級酒店集中于交通干道
星級酒店對交通通達度要求較高,黔南州星級酒店多布局在交通便捷的交通干道周邊。全州66家星級酒店,大部分酒店分布于各縣(市)主城主干道路及火車站,車站等人流量較為密集的地區,少量酒店選址于在二、三級公路和鄉村公路周邊。
3.6 星級酒店分布格局
地理事物空間分布類型主要包括:點狀分布類型、線狀分布類型、離散區域分布類型和連續區域分布等四種類型,其中后兩種空間分布類型可歸結于面狀分布,由此所有地理事物空間的分布類型可歸結為點、線、面三大類型。黔南州12個縣(市)星級酒店進行地理空間可視化(圖2),內部之間差異較大,各縣(市)內酒店數量不一,熱點地區總體上呈現“大”字型分布格局,酒店空間布局冷熱點明顯。
熱點地區整體呈現“大”字型格局。北面甕安縣、龍里縣靠近貴陽,星級酒店數量較多;都勻作為州府所在地,同時擁有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黔南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貴州省內貿學校等多家高等院校帶動星級酒店需求,星級酒店數量相對較多;平塘是黔南州旅游業后起之秀,尤其是近年來FAST大射電望遠鏡落戶,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星級酒店發展迅速;荔波作為黔南州唯一擁有世界遺產的區域、旅游業發展起步早、發展相對較好,星級酒店較多。
冷點地區圈層分布明顯。惠水縣、貴定縣、福泉縣、羅甸縣、長順縣構成黔南州星級酒店東北一西南走向冷點區,三都縣、獨山縣構成黔南州東北西南走向第二冷點區。
呈現邊界及中心區域發展好,州域內部多邊界地區發展滯后的圈層式空間格局。主要決定因素是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及旅游業發展高度,同時,邊界及中心區域的負溢出效應有一定影響。
4 星級酒店空間分布驅動因子研究
結合黔南州社會經濟、文化、自然資源等實際情況,以星級酒店數量作為因變量,選取旅游收入、住宿業和餐飲業固定投資、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星級旅游景區數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限額以上餐飲行業營業額、人境旅游人數9大二級因子作為自變量進行Pearson分析。
從數據中各動力因子與酒店的Pearson相關系數來看,9大二級因子中旅游收入、住宿業與餐飲業固定投資、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常住人口的t檢驗顯著性概率都大于0.01,故接受0假設,可以認為旅游收入、住宿業與餐飲業固定投資、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常住人口7大二級因子與2016年黔南州星級酒店數量呈不相關性。旅游景區數量及人境旅游人數的t檢驗顯著性概率都小于0.01,故拒絕接受0假設,旅游景區數量及人境旅游人數與2017年黔南州星級酒店數量有顯著相關性。其中旅游景區數量與星級酒店數量的相關系數為0.757,呈較強相關性,說明旅游景區數量的增加對星級酒店數量的增減具有較大影響,這與黔南州作為西部落后地區的旅游發展現狀契合,在國民經濟相對滯后區優先利用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是推動國民經濟實現彎道超車的捷徑,也是推動高等級酒店數量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人境旅游人數與星級酒店數量的相關系數為0.912,呈極強相關性,說明人境旅游人數的增減對星級酒店數量具有極大影響,這與黔南州近年來著力打造高等級高質量景區吸引入境旅游者呈較大相關性,人境旅游者對住宿及餐飲要求相對較高,推動了高等級的星級酒店發展,這也是黔南州等西部民族地區酒店發展中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表2)。
5 小結
本文以星級酒店為研究對象,以黔南州為研究區域,探究了西部民族地區星級酒店空間分布特征、格局及驅動因子。截至2016年,黔南州共有66家星級酒店,整體發展速度較快但發展相對滯后。在空間上呈現不均衡集中分布態勢,主要布局于主城區與交通干道周邊;各等級酒店空間分布區域差異大,除四星級酒店呈離散型分布外,其余各等級均在一定范圍內呈集中分布態勢。空間格局上熱點地區總體上呈現“大”字型分布格局,邊界及中心區域發展好,州域內部多邊界地區發展滯后,空間布局冷熱點明顯。驅動指標體系中,旅游景區數量及人境旅游人數與2016年黔南州星級酒店數量有顯著相關性。
[參考文獻]
[1]文吉.中國星級酒店空間布局研究[J].商業研究,2004(21):154-159.
[2]余瑞林,張紅.武漢市星級飯店布局的影響因素分析[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2):209-211.
[3]胡志毅,張兆干.城市飯店的空間布局分析——以南京市為例[J].經濟地理,2002(01):106-110.
[4]昊慶雙,盧揚麗.基于POI數據的安徽省酒店空間分布特征與影響因素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1(05):482-488
[5]李旭.我國高星級飯店時空分布特征及動力機制研究[n1.開封:河南大學,2012.
[6]孫景榮,張捷,章錦河,等.中國城市酒店業效率的空間特征及優化對策[J].經濟地理,2012,32(OS):155-159.
[7]胡宇娜,梅林,魏建國.中國酒店業效率的時空演變及驅動機制[J].世界地理研究、2017,26(03):114-123.
[8]劉嘉毅,趙磊.中國五星級酒店區位布局:特征與影響因素[J].旅游學刊,2013,28(08):87-93.
[9]梅林,韓蕾,中國星級酒店空間分布與影響因子分析[J].經濟地理,2011.31(09):1580-1584.
[10]鄭娜.南京市星級飯店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大學,2013.
[11]霍云霈,楊新軍,張興國,等.我國高檔旅游賓館空間分布特征與配置研究——以五星級賓館為例[D].人文地理,2006(02):28-31.
[收稿日期]2020-04-23
[基金項目]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校級科研項目“黔南州星級酒店時空格局動態演變及驅動因子分析”(qnsy2017022)。
[作者簡介]朱慧方(1989-),女,湖南婁底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旅游地理、旅游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