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湛
摘要:LPR改革是中國式利率市場化的里程碑事件,實現了貸款利率和公開市場利率掛鉤,也促使著銀行優化資產結構,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在這一過程中,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從LPR改革的背景入手,分析當前發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重要意義,總結LPR改革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LPR形成機制改革?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 商業銀行
一、LPR改革與RMBS發展
2019年8月20日央行啟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首次發布新 LPR。LPR即貸款基準利率,在LPR改革后,貸款利率將直接和公開市場利率掛鉤,從而實現利率的跨品種傳導。12月28日,央行發布公告,推動存量房貸利率市場化,25萬億居民存量房貸利率可以選擇換“錨”。LPR 形成機制改革有利于引導貸款利率下行,這也是推進利率并軌的關鍵一步。
LPR形成機制改革之后,銀行的經營壓力增加,尤其是面臨著收益率曲線的風險。在LPR利率改革中,銀行的貸款利率水平發生變動,但是存款利率沒有相應的變化,存貸款利率變化的不一致,使得商業銀行面臨利差縮小的風險。為了應對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巨大挑戰,盤活銀行房貸資產,緩解商業銀行的經營壓力,2012年,中國重啟資產證券化。2014 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發行重啟后的第一只住房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郵元2014”。
隨后,住房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RMBS)在中國迅速發展。截至2018年末,住房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存量規模為7,264.65 億元,相較于2017年的2,487.48,增長了192%,RMBS成為我國信貸ABS市場發行量最大的品種。但是2018年我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余額為25.75萬億元,住房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僅占全國住房抵押貸款余額的2.82%。這一比率在美國達到87%,因此,我國的住房抵押貸款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二、LPR改革下發展RMBS的重要意義
(一)減少銀行風險,改善安全指標
LPR改革的趨勢下,市場上利率的波動性變大,這都需求銀行采取更加全面和科學的風險管理。銀行是經營風險的機構,風險管理對銀行來說至關重要。RMBS是一種極其有效的金融創新工具,讓期限較長的住房貸款轉化為銀行的流動性。它的發展減少了銀行短期內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對流動性和資本約束等壓力有所緩解。依據銀監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二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5%、6%,在資本要求的壓力下,商業銀行不得不吸收存款和釋放風險資產,RMBS等資產證券化可以幫助銀行風險資產實現出表。
(二)增加銀行收益,緩解經營壓力
LPR利率改革的重點推進貸款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并軌,但是相應的存款基準利率還沒放開,這樣一來主要降低了銀行業資產端的利率,而對銀行負債端存款利率的影響并不明顯。銀行的利潤空間壓縮,這不僅迫使銀行需要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還需要銀行改善其信貸質量。在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利用RMBS可以盤活這些長期的房貸,釋放信貸額度,從而發放收益更好的貸款,以提高銀行資產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如果RMBS產品資產端與發行端存在利差,銀行還可以通過購買RMBS產品實現套利。
(三)降低銀行體系杠桿,提高經營穩健性
銀行業經營的產品是貨幣,經營特性決定其天然具有高風險的特征,故商業銀行具有比普通工商企業更高的杠桿。去杠桿是防范金融風險十分重要的一環,對穩定經濟起到關鍵性作用。出于流動性和安全性考慮,銀行“去杠桿化”勢必要減少貸款數額,而銀行的盈利主要來自于放貸的利息收入,銀行的盈利也自然就會下降。而在LPR利率改革利差收窄的情況下,使得本就承受壓力的銀行雪上加霜。在已有的銀行存量貸款中,房地產貸款的占比較大,據統計,中國銀行等33家上市銀行2017年末涉房貸款余額合計28萬億元,在總貸款中的占比接近32.7%。通過RMBS,銀行獲得了增加資金的同時降低存量貸款的數額,從而釋放更多的貸款,其在銀行“去杠桿化”的過程將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三、LPR改革下發展RMBS面臨的問題
(一)RMBS自身的風險變化
首先是信用風險。在LPR改革后市場的利率變動將更加頻繁,雖然目前我國的RMBS產品整體信用質量較為優良,但是市場利率波動將會對產品信用質量帶來不利影響。同時,資產池內資金成本上升,超額利差的下降也會削弱對產品的信用支持作用。此外,目前部分銀行發起的RMBS產品借款人的集中度高,違約性受到地方收入狀況、政策影響波動大,信用風險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當底層資產發生違約時,商業銀行雖然不必承擔責任,但其“聲譽”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
其次是利率風險和提前還款風險。如果住房貸款的計息方式為浮動利率,那么市場上的利率波動對入池資產的影響會隨著期限增加而變大。利率也會影響到貸款者的提前還款行為,當利率下降的時候,提前還款率就會上升。這可能造成RMBS產品的虧損,提前還款風險可能給投資者的收益預期造成影響 ,從而造成底層資產的現金回流與支付給投資者的本息不匹配,這都對RMBS產品的推行產生不利影響。
(二)RMBS并未消除風險
房貸利率轉換LPR后,住房抵押貸款收益的不確定性增加,促使銀行尋求風險分散和轉嫁,但RMBS用于分散轉移風險而非消除風險。在08年的危機中,美國MBS的發展產生道德風險,商業銀行將風險轉移給投資者,沒有了后顧之憂后貸款審批更加寬松,但是社會上總體的信用風險急劇增加。目前,中國在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要求下樓市的杠桿率遠低于美國,而且銀行對于還款人資質有著嚴格審核,住房抵押貸款是銀行相對優質的資產。如果繼續擴大RMBS規模,必須維持銀行貸款的嚴格標準。
對房地產市場而言,LPR房貸利率改革引導利率下行,新的房貸利率采取LPR加點的方式,可能使得房貸一族購房成本下降。推廣RMBS,可能會進一步刺激房地產市場,房地產泡沫風險增加。而且,一旦RMBS大規模發行,意味著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向金融系統傳導的防火墻亦被拆除,在利率市場化大環境下,市場尾部風險的可能性上升。
(三)RMBS產品利率定價問題
雖然已經推出LPR形成機制,但目前我國仍有較大規模的掛鉤基準利率的存量RMBS,期限較長,基準利率可能將來一段時間內會繼續存在,以保證存量貸款的穩定性。但是如果貸款基準利率停止報價,RMBS的基準利率將改為發行方采用的基準利率,對投資者而言其收益存在不確定性。這一不確定性也會對存量項目的二級交易定價造成影響,進一步削弱RMBS的可交易性,降低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
四、LPR改革下發展RMBS的建議
(一)完善監管體系,嚴格防控風險
監管是防范金融風險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一方面要實現RMBS發行和交易的統籌監管,吸取國外監管經驗。次貸危機啟示我們在任何時候監管的標準都不能降低,對入池貸款質量需要嚴格把關,并且必須堅持銀行垂直自持,降低銀行道德風險。另一方面,要加強房地產市場的金融監管,遏制對住房貸款的過度支持,減少房地產泡沫對化解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風險同樣十分重要。
(二)完善RMBS擔保機制
擔保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外部信用增級手段,擔保機制能夠給RMBS提供資金保障,在提高投資者信心、降低信用風險、規范市場行為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三)完善RMBS產品的利率設定
對于新發行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如果入池資產掛鉤LPR,可以將證券端的利率基準同樣設為LPR,保持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證券端與資產端的利率變化一致,減少錯配的情況。
五、結語
目前LPR形成機制改革的實施時間尚短,其對RMBS的整體影響還需隨著時間推移進一步分析,但是毫無疑問,RMBS將在銀行業發展中逐漸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既是化解問題的有效方法,也是風險產生的搖籃,我們在發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同時,要不斷總結已有的經驗,克服現有的問題,防范未來的風險,讓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更好的服務于金融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琪蘭.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探究[J].對外經貿,2017(01):109-110+116.
[2]鄭祺豐.利率市場化和去杠桿背景下的資產證券化[J].經濟,2018(06):88-90.
[3]趙曉娜.利率市場化背景下的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5,13(02):40-44.
[4]余倩倩.LPR對銀行業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20(06):21+23.
[5]劉毅榮,郭實.LPR新政策對金融機構和信貸ABS的影響[J].債券,2020(03):60-64.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