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藝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產權法應適用民法基本原則。在一切私法均應納入民法典的訴求下,私法基本原則往往由民法典予以確定,稱民法基本原則。民法基本原則是一切私法活動必須遵循的最高準則,應適用于知識產權的產生、權利行使以及保護。民法基本原則在知識產權法上的適用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而且能為司法實踐中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提供準則。
關鍵詞:民法基本原則;知識產權法;應用研究
引言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日漸提高,這一發展形勢下,許多群眾提高了對于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意識,主要表現在工業產品設計、著作權以及專利權等各項知識產權,在知識產權的維護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專利人意識到尊重他人知識成果的重要性。知識產權是司法門類中的重要組成,具有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等多種特征,部分研究人士在對知識產權相關法律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發現民法原理中有關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探究意義。
1民法的基本原則和知識產權法概述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指效力能夠貫穿民法的始終,并且能夠體現民法的基本價值的基本性原則。民法的基本原則能夠集中反映立法的目的以及方針,其對民法的各項制度和民法的各項規范能夠起統率作用和指導性作用。根據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目前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平等原則、自愿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知識產權法的產生是為調整我國知識產權的相關社會關系,如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在我國,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等都屬于知識產權法的范疇。從我國目前法律部門的歸屬上來講,我國的民法包括知識產權法,而知識產權法屬于民法的特別法。因此,民法的基本原則、制度等大多仍然能夠適用于知識產權法。
2民法基本原則在知識產權法中的應用
2.1民法架構的基本原則與理論在知識產權法律上的運用
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知識產權法受民法所涵蓋的基本法律原則的制約,因此,應當說,民法理論的一般原則適用于社會對知識產權的保障手段和分析方法。民法是一套私法或一組私法,在私法中可以稱之為“普通法”;知識產權只能被視為一個子集,而私法是“特殊法”。民法的基本原則和理論如下:民事主體是平等的和自主的,銷售合同是對等的和有報酬的,民事行為中的應收款和民事權利的處分是公平的,有關權利不得濫用,也不得以違背公共利益或者違背公共政策方式行使。這些原則和理論構成了民法的“基礎”,尤其是構成了將這些原則適用于知識產權的基礎。知識產權的主體,如權利持有人、權利許可人和專利權的使用者,也都是相互獨立的。授權的專利使用者為同等報酬的交易支付一定的報酬,權利人獲得知識成果報酬,權利人獲得相應的知識產權使用期限并取得有價值的收益。同時,對權利的使用者來說,只有在權利使用的限度內,才能行使權利設保人賦予的權利,而且不得濫用過多或未經授權的部分。同時,商標、版權或羽毛的使用只是良性的,與社區有關,以創造價值和經濟利益,維護公共利益和執行混合法令,損害他人、集體社會和國家利益,共同體可能會懷疑,民間社會也反映了這一點,民間社會致力于維護公共利益和尊重已被削弱的公共法令的原則。
2.2平等原則
民法理論更加強調平等自治,以此為基本原則,對民事主體提出相應的要求,在組織民事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本著一律平等的原則,不可行使特殊權利,盡可能體現權力的平等性與公平性,確保每位公民均公平行使自身的民事權利,并受到法律保護。知識產權法中平等原則主要體現在專利人根據自身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進行作品創作以及技術開發,最終取得相應的專利權與著作權獲取法律保護,整個過程中法律都將賦予其專有性權利,并且不受他人侵犯。
2.3誠實信用原則
公民的活動是復雜多變的。由于自私,有些人難免欺騙他人,損害他人利益。誠實信用原則是指人們應該誠實守信。在知識產權方面,作者與出版人就利益分配達成協議并簽訂合同,但出版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對合同的訂立有保留意見,這是不真實的。這種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我國知識產權法起步較晚,在許多方面還不完善。但在系統的設計中也作了說明。在著作權方面,法律規定只有創作者才能成為作者。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網絡被淹沒。這些作品過去大多是紙質的,但現在可以在互聯網上以數字形式出現。隨著盜版行為的日益猖獗,版權人不得不尋找新的維權方式,這對限制公眾的合理使用產生了負面影響。合理使用是著作權法的基本內容之一。因此,我國法律規定,在合理使用范圍內取消技術措施不構成侵權。此外,《商標法》等法律也體現了誠實信用原則。雖然法律文本中可能沒有明確規定,但在司法和執行過程中必須遵守這些規定。因此,為了使誠信更加明確,相關法律可以考慮是否應該直接規定誠信。如果有人申請專利,他們就不能使用假數據或隱藏核心技術。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專利局將駁回申請。誠信原則是民事活動誠實守信民事行為,不損害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基本原則。目前,在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法誠實信用原則的應用程序沒有明確規定,但可以在系統的具體設計中得到體現。在版權方面,只有創建者可以成為作家,這是誠信原則的重要體現。在版權保護,沉重打擊盜版,但也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然而,在技術措施方面,采用的反盜版技術有不同程度僅限于使用一些公共技術措施。在這方面,其基本原理是合理使用版權保護。根據誠信為本,以堅持誠信原則的原則,以確保法律商標法等的有效性,避免對技術措施的制定一些合理的技術措施和限制。從專利法可以看出,許多規章制度充分體現了誠實信用原則。
結語
我國知識產權規定中是否對民法法則地位予以明確,務必要將其視為重要執行點,此為國家干預知識產權的重大工作表現之一,民法原則適用在知識產權法中,后者效能會不斷提升,知識霸權現象得到了持續優化和調節,所以民法法則應用為知識產權法的執行起到了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易億.探討民法基本原則在知識產權法中的應用情況[J].法制博覽,2017(21).
[2]佚名.人工智能產生的技術成果可專利性及其權利歸屬研究[J].情報雜志,2018,37(2):69-75.
[3]余秀寶.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計算方法的整體構建———民法典編纂背景下的思考[J].法治研究,2018,No.117(3):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