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星 楊林紅
摘 要 城市規劃是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而制定的,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要落實和執行城市規劃,為人們創造更優更好的人居環境。近年來,雖然現代化城市建設步伐逐步加快,但是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依舊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和處理,基于此,本文結合且末縣城市建設,分析了城市建設管理過程中常見的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討論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 城市建設;管理;問題;對策
1城市發展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 城市建設與城市規劃脫節
城市規劃對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和規范作用,是城市管理的主導作用。城市的復雜系統特性決定了城市規劃隨著城市的發展和運行不斷進行調整、修訂和完善的一個長期的過程。許多城市制定了城市規劃,然而在開發建設的過程中,規劃往往由于城市現狀存在的問題而無法實施。
(1)老城區主要問題是各類設施老化,設施更換困難。
(2)新建區按照智慧城市建設,受資金問題推進緩慢。
(3)城市規劃設計受縣委主觀因素無法一錘定音,來回更改拖延城市發展。
1.2 不具備很強的區域化特點
在實際的智慧城市建設中,很多城市主要以工程建設為核心,沒有有效利用和發展地方特色。因此,我們不難發現,目前我國的城市建設并沒有一個十分科學合理的模型,不同地區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鑒于長期的受到城市基礎建設標準等多方面的干擾和影響,現代化城市的建設主要是將工程建設作為核心,進而使得很多的地區在現代化城市建設方面大同小異,不具備很強的個性化特點。
1.3 規劃執行不徹底、不全面
城市規劃需要各部門相互協調,需要考慮城市的整體發展。目前許多城市規劃建設多考慮新建項目,對舊城改造較少。考慮高層建筑林立,卻忽視了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使城市沒有得到全面健康可持續的發展[1]。
2加強城市管理的對策
2.1 加大城市規劃的執行力度
城市規劃對城市建設具有主導作用,能夠引導城市的合理發展。一個城市必須制定一個好的城市規劃,但是如果這個規劃沒有很好地執行,那么一個好的規劃也是裝飾。曾經聽說“規劃、規劃,紙上畫畫、墻上掛掛、領導夸夸”,當時聽了很是生氣,對于一個規劃專業的人來說,這句話無疑是對規劃的藐視,工作了之后,才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規劃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就是無用的規劃。
2.2 將區域定位的差異有效的發揮到實處
為了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設,有必要突出不同城市之間的差異,合理利用城市地域個性化特征,加快城市的現代化建設。為了實現區域特點、個性化特點,城市現代化建設,必須把目標城市的發展特點和不同的功能和基本的參考指標,并確保城市頂層設計的科學和合理,制定更有效的建設體系制度。
2.3 要將項目建設的應用功能價值進行合理的突出
在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科學引入智慧項目是必要的,相關政府部門也需要突出項目在整個過程中的應用功能價值。總之,在選擇項目時,要以人們的實際生活需求為基礎,更多地關注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便利需求,以確保所提供的服務能夠更好地被公眾接受和認可。
2.4 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
在城市發展建設中,應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點。一個好的城市規劃和建設不應該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來促進城市的發展。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城市規劃應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運用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理論指導城市規劃,提高城市的宜居性。中國生態環境總體惡化,治理能力遠遠落后于破壞速度。從城市發展的長遠來看,保護生態環境是城市長期健康發展的需要。因此,未來的城市規劃應注重生態規劃與自然發展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在不超過自然承載能力的條件下最合理的城市發展。
3且末縣城市現代化建設應用
以2019年且末縣棚戶區改造安置工程為例,東片區(團結居住區)共占地面積為152909㎡(約230畝)。整個片區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地勢較緩。片區北部為種植地,南側是已建的良種場底商住宅樓和二號小區;東側為玉泉河,西側是老機場,整個片區被城市規劃道路劃分為三個地塊。現狀主要由棚戶區和農田為主,棚戶區內建筑布局較為散亂,主要以土木建筑為主,建筑質量差。
(1)規劃布局。東片區總體布局結合城市道路將建筑布局為南北朝向,保證了建筑的最佳采光通風朝向和道路的銜接關系,并且利用部分夾角形成更好的視覺朝向。由于東片區被城市規劃道路分為三個片區,在規劃中由水系和小區內部道路相呼應形成銜接;為營造三個片區內部優質的居住環境,采用中心花園式規劃構圖,在住宅組團中心形成大型景觀活動區,與地塊周邊的城市綠帶相互呼應滲透,形成住宅區的優質環境空間。
(2)功能布局。規劃在布局上可以概括為 “三區、一帶”。“三區”:整個地塊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的住宅組團。規劃將其命名為:團結小區、團結2期(新活力)小區、團結3期(新時代)小區。“一帶”:小區內部設置綠化水系軸線,由此為紐帶,連接三區成為有機整體。在功能上分為三類功能,包括:居住區、綠化景觀區以及公共服務區。
(3)景觀設計。小區的景觀設計強調鄰里交往和環境共享,為小區居民提供一個優質戶外活動場所和交往空間。小區內部景觀設計和外部景觀之間體現出了一種 “連續、滲透、共享”的空間關系,使其構成了一個有機的小區景觀整體。規劃形式上采用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合理搭配樹種,與水景、小品、草坪、小徑、廣場等形成優美、恬靜的居住環境,為居民提供良好的活動、休憩場地,讓家家戶戶都擁有良好的窗外景觀。所有草種、樹種均選用無毒害、適應且末縣氣候、便于維護的品種。
(4)社區智能化設計。社區智能化系統設計包括物業管理及安全防衛智能化、信息通訊服務與管理智能化及住宅智能化三個方面:①物業管理及安全防衛智能化系統:包括小區物業管理中心(24小時服務)、社區閉路電視監控系統、電子巡更系統、防災及應急聯動、小區停車場智能化管理、三表計量遠傳系統等。②信息通訊服務與管理系統:包括寬帶網絡服務、社區信息服務平臺、社區綜合信息管理等。③住宅智能化系統:可視對講系統、家庭保安報警、防火、防煤氣泄漏報警及緊急求助報警等。
參考文獻
[1] 朱臣.城市社區文化建設與發展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7):14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