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數學學習中,由于學生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等的局限性,出現錯誤在所難免。教師應理性看待,善于發現其中所孕育的豐富的創造因素。如何有效開發與利用錯題資源,引導學生刨根問底、分析糾正、領悟方法、發展思維,達到“糾正一個錯點,預防一類錯題”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力?山東省威海市溫泉學校對此進行了專題研究。
構建易錯問題的預防策略
課堂是預防易錯問題的主陣地。教師應在課堂上將教學活動的易錯點,變成學生探究的“生長點”,從而構建易錯問題的預防策略,達到未雨綢繆的科研效果。課堂構建預防策略可分為三步走:課前預設、課中探究、課后延伸。課前,教研組研討學生的動態錯誤資源,預設課時教學的易錯點,將課堂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 之上;課中,聚焦易錯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探究問題,打開思維“心結”;課后,教師進一步反思課時教學中的易錯問題與易錯原因,思考本節課的易錯問題學生掌握得如何、應設計什么樣的拓展練習進行鞏固提高等。
開展年級課題的序列研討
學校的課題研究以“易錯題分析與預防”為主線,以“口算”“數學閱讀”“算理與算法”“解決問題與策略”“類型題庫與思想”為支線,組織了五個年級從上述五個方面進行階梯式、序列式的小課題研究,將課題研究逐步推向深處。從初步探究階段的課題申報、系列化小課題確立,到深入研究階段“我和錯題有個約定”專題教研活動的開展,再到反思調整階段的日常滲透,以及最后總結階段的材料整理、成果推廣,教師即時、深入地記錄下每一個知識點的研究過程。
搭建專題教研的活動載體
為引導學生自主分析錯因、矯正錯題,隨時進行整理復習,克服遺忘規律,獲得經驗積累,增進情感體驗,學校開展了“我和錯題有個約定”專題教研活動。例如:每周五,教研組精心選取學生的典型錯題,進行錯因分析、鞏固再練。學生在集體訓練的基礎上,自主尋找錯題—分析錯因—設計再練題目,匯編成錯題集錦本,有利于養成仔細審題、驗算、查錯、糾錯等習慣;每學期,教研組將學生日常錯題收集起來,按年級、學期、單元、信息窗,整理成《小學數學錯題分析與矯正手冊》,并制作成電子圖書,在校園網發布,供全體學生共享學習。這一系列活動有助于學生養成自主糾錯的習慣,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點燃學習興趣的火把,錘煉細心嚴謹的品質,使學生樂學、會學、善學。
注重課題研究的日常滲透
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課題組將課題研究逐漸滲透到日常教學中。例如:課前備課環節,備課卡中設計了課時教學的“四點靜思”,即課時教學的起點、重難點、易錯點、終點,引領教師對教材進行系統梳理,在大框架下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課;錯題講評環節,教師針對錯題統計結果,設計教學流程,形成了“四步推進”的易錯題講評模式,即自評自改—組內互評—展示交流—總結反饋。學生在錯題講評中,經歷了錯因的追源過程,并嘗試運用糾錯策略自主改正錯題,自主命題再練,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此外,課題研究還滲透在自主作業、單元檢測、學困輔導等日常教育學習活動中。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效果。學生層面,仔細審題、自主驗算、適時糾錯的習慣逐步養成,錯因分析與糾正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學習力明顯提升。教師層面,通過課題研究,探索總結出一些有效方法和寶貴經驗,整理出配套資源《小學數學錯題分析與矯正手冊》,科研意識與專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學校層面,校園內形成了濃厚的科研氛圍,課題研究的成果應用于常態課教學與優質課評選中,推動學校特色建設,提高學校辦學質量。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溫泉學校)
責任編輯:王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