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萬輝
2019年 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筆者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備受鼓舞的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這促使筆者不斷深入思考: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需處理好哪些關系來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立德樹人有哪些更為有效的路徑和策略?
創設問題情境的必要性
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多年來,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重知識、輕能力、少素養的現象普遍存在,許多一線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能力有待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較為薄弱,這就需要一線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等環節思考如何體現學科的育人價值,進而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這是破解思想政治課教學問題情境創設注重“理論驗證”困境的現實需要。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科知識與生活情境的結合。但在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如下問題:情境設計以“理論驗證”為目的,情境材料的選取更多關注對相關學科知識加以印證,課堂中教師用大量時間對情境進行講解,學生在情境探究中較為被動;情境問題設計開放性差,一些問題的設計是為了直接引出學科知識,忽視了學生在分析和解決情境問題過程中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對于廣大一線思想政治課教師而言,應促進情境創設從“理論驗證”向“學科思維能力培養”的轉變,并在此過程中培養自身的情境創設能力。
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踐探索
優化問題情境設計,找準與學生的契合點,使學生寓情于境。首先,情境離不開材料,但材料又不等于情境。教學情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感氛圍,需要彰顯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是體現學生運用學科內容、執行學科任務和展示學科核心素養的平臺。因此,教師必須注意優化教學情境設計,發揮積極健康向上的引領作用,使學生感悟情境背后的深層價值和精神意蘊。其次,教師創設問題一定要融入情境之中。比如,在講“法治國家”的內涵時,筆者起初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你認為法治國家有哪些具體表現?”沉默良久,學生對此要么不知所云,要么回答得漫無邊際。于是,筆者嘗試創設新的問題:“假如你是《民法典》草案的制定者,你要考慮哪些因素?”學生對此討論激烈,從多角度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設計的問題,不應在課本上能找到現成答案,而是要經過艱苦而趣味盎然的探索才能找到答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識的深刻意義,在獲得情感體驗中提升思維能力。
優化問題情境設計,把握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知識的海洋中,學生須具備知識遷移能力,才能做到借所熟悉的情境將知識遷移到未知情境中去。為此,教師要通過優化問題情境的設計,幫助學生從零散甚至紛亂的知識中厘清一種結構化的邏輯關系。比如,針對筆者提出的“假如你是《民法典》草案的制定者,你要考慮哪些因素”這一問題,學生雖從多個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但這些觀點是非結構化的,彼此間缺少關聯。于是,筆者追問:“想一想,你們這些觀點之間有沒有什么關系呢?”最后,筆者和學生一起探究,建設法治國家,即堅持憲法至上、堅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規范國家權力等,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征。
有效的問題情境創設如同一場話劇,教師要為學生搭建起思維碰撞的舞臺,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使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和素養。
(作者單位:北京市順義區楊鎮第一中學。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課問題情境設計與思維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