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芳
【摘要】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正式提出了“整本書閱讀于研討”的學習任務,閱讀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文化素養。本文就中學生閱讀《紅樓夢》提出相關建議,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紅樓夢》? ?中學生? ?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7-168-01
《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首,是封建社會最后一首“詩歌”(易中天語)。閱讀《紅樓夢》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文化以及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紅樓夢》作為一部長篇小說,展開全書閱讀對于中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指導學生閱讀過程中,既需要注重對文本細節的解讀,又需要注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體驗。因此本文針對中學生這個群體來探討《紅樓夢》的閱讀指導。
一、讀前準備,保證閱讀效果
(一)了解寫作背景
在閱讀之前了解《紅樓夢》的創作背景十分重要,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理清小說文本的內容。所以教師在指導中學生閱讀《紅樓夢》閱讀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之前做好準備工作,了解小說的創作背景,創作背景是小說素材的選取的主要來源,反應了作者的世界價值觀以及生活的經濟,是能夠幫助學生更快了解小說的重要途徑。在小說《紅樓夢》為世人詳細描繪了封建社會的風俗文化,凝聚了作者數十年的心血,也是作者現實生活的參照。全書精心刻畫了數百名人物,并且綜合了多樣學科知識,深刻揭露人性的特點。《紅樓夢》成書于乾隆中期,書中通過描述賈、寶、薛三人等人的悲劇表現封建社會對于人性的壓迫以及不斷激化的社會矛盾。
(二)確定閱讀版本
《紅樓夢》流傳至今已經出現了多種版本,如程高本、脂批版。不同的版本其中的劇情都有些許差異。對于高中階段學生來說,無法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經理去研讀各個版本的《紅樓夢》,因此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版本最為重要,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文本的真實內容,同事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本文建議中學生學生選擇人民出版社的《紅樓夢》,據學者考證前80回由曹雪芹、80-120回由高鶚續寫。雖然后四十回有諸多詬病,但從閱讀的角度而言有利于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水平。
二、科學閱讀,提高學習效果
(一)把握整體
以人民出版社的《紅樓夢》(高鶚續)為例,小說全篇共一百二十回。開篇通過神話的方式介紹作品的由紅樓夢》成書于乾隆中期,書中則是描繪了康乾盛世背景下的貴族家庭的盛衰,書中通過描述賈、寶、薛三人等人的悲劇表現封建社會對于人性的壓迫以及不斷來并且埋下伏筆,隨后第一到第五回中快速介紹了書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社會背景并奠定基調,隨后第六回至第十八回,則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元春探親等事件對賈府進行全面描寫,展現了賈氏貴族的繁榮和奢靡的生活。緊接著第十九至第五十回合,具體描寫了賈府中生活情景,同時對賈、林、薛三人情感故事線以及人物性格特點進行詳細描述。其中寶玉挨打等故事情節描寫十分詳細,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讓學生對于該部分內容進行詳細分析,體會作者的創作手法。在隨后的第五十五回至第七十八回中,全文基調開始轉折,晴雯、尤二姐等人之死已經逐漸開始表現出賈府開始由盛轉衰。最后四十回,則是對賈府衰敗后生活情境進行了展示,同時交代故事主要人物的結局。
教師在對《紅樓夢》進行全文閱讀的過程中,提前讓學生了解故事中人物的主要關系,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深層次分析和感受,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脈絡以及把握全文的基調,幫助學生了解提高名著閱讀能力。
(二)明確閱讀思路
閱讀思路有助于我們把握全文的內容以及挖掘本文的深層次內涵,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寫作方法。比如《紅樓夢》中常用的諧音法、拆字法等等,比如在十二釵的判詞中“玉帶林中掛,金釵雪里埋”等,就含蓄地揭露了書中人物的最終結局。
另外在閱讀的過程中還需要學會分析作品的主題。當前許多學者都對于紅樓夢開展了研究,并成立“紅學會”來探討《紅樓夢》中的一點和難點。而不同的學者對于紅樓夢有著不同的解讀,比如有的學者從批判的角度認為《紅樓夢》是一部揭露封建社會的史詩,有的學者則是書中人物的角度高度贊揚了主人公敢于反抗封建社會的精神。因此在閱讀之前,教師可引導學生對《紅樓夢》主題開展分析,從作品的主題上了解作品表達的內涵。有利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提升閱讀體驗,激發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三)拓展延伸
《紅樓夢》構思精巧,文化內涵豐富。在閱讀后進行拓展十分必要,有助于學生更加清晰文本內容。
列出人物關系圖。全書的人物關系復雜,理清人物關系有助于學生更加清楚了解全書的脈絡。比如賈府中的五代人,輩分按照“水、人、文、玉”排列。賈府上下丫鬟眾多,也可以根據主仆的關系進行人物羅列。
林黛玉詩詞賞讀。與其說《紅樓夢》是一本部書,不如說紅樓夢更像是一部詩集。全書詩歌眾多,不同人物寫出的詩歌風格不同。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紅樓夢》的詩歌閱讀活動,通過詩歌來分析書中人物性格特點。比如《葬花吟》十分生動反應林黛玉的性格特點,并且詩歌中表現人物堅守原則和理想,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紅樓夢》凝聚了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學生閱讀《紅樓夢》有利于學習傳統文,培養文學素養。但是由于《紅樓夢》全書人物關系復雜,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無法把握閱讀重點,教師在閱讀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明確的閱讀思路,并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從而提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分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根亮.白話文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學生《紅樓夢》閱讀[J].紅樓夢學刊, 2019(6).
[1]鄧彤.基于深度學習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以《紅樓夢》閱讀教學為例[J].現代教學, 2019.
[1]丑玲.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策略——以《紅樓夢》為例[J].文淵(中學版), 2019, 000(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