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勝
廣西壯族自治區沿邊地區集“老、少、邊、山”于一體,8個沿邊縣一度有5個是國定貧困縣,守著“邊”的優勢卻過著“窮”的日子。而今,373個貧困村脫貧出列,39萬名貧困人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17.43%下降到0.73%;172個抵邊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67個村黨組織成為自治區星級黨組織……一連串“亮眼”的數據表明,廣西沿邊地區正在實現華麗轉身。
如此可喜的變化,是如何發生的?動力來自哪?可持續嗎?
問題:底數不夠清、情況不夠明
求解:全覆蓋調研、隨機暗訪,沿邊地區基層黨建有了精準“大數據”
廣西沿邊地區人員流動性大?!耙郧?,有多少黨員外出務工、多少青年邊民在家、多少邊民從事邊貿,我們都掌握不清,開展工作時比較被動?!背缱笫形M織部副部長黃德隆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我們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從一線中摸清具體實情、從基層中總結典型經驗、從群眾中找到方法措施,是廣西的“破題”之道。
從去年6月以來,廣西各級組織部門主動扛起責、挑起擔,圍繞抓黨建促興邊富民,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主要領導帶頭遍訪8個沿邊縣,分管領導和業務處室遍訪48個沿邊鄉鎮,市縣黨委組織部干部遍訪抵邊村,對沿邊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情況來了一次“大起底”。同時,抽調精干力量組成隨機暗訪組,深入一線入戶訪談,切實把底數摸清、把問題找準,分層分類梳理成臺賬,廣西沿邊地區基層黨建首次有了精準“大數據”。
“疫情防控初期,我們依托‘大數據’,迅速動員了58名抵邊村青年黨員邊民,合理設置了16個防控卡點和7支巡防隊,實現了精準防控?!本肝魇性累祖傸h委書記黃鋒說。
問題:少了主心骨、工作缺勁頭
求解:補齊短板、激發動力,打通基層黨組織建設“最后一公里”
去年在自治區開展基層黨建“兩隨機”調研指導時,大新縣隘江村岜權屯村民反映,屯里道路修成了不滲水的石板路,一下雨到處積水,坑坑洼洼,出行很不方便。
事情不大,卻引起了調研組的關注和反思,為什么好心沒有辦好事?好政策為什么沒有取得好效果?
帶著這些疑問,大新縣委組織部開展蹲點調研,通過深度解剖隘江村岜權屯這只“麻雀”,發現關鍵是屯級缺少主心骨,普通黨員作用沒有發揮出來,群眾意見反映不上來,村級民主決策走了過場。

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新縣風光 圖:新華社
短板弱項發現了、問題根源找準了,如何“解題”?
在全區組織部門反復研究討論的基礎上,去年年中,廣西決定自治區、市、縣、鄉四級共同發力,實施“強基固邊”行動,打出一套“組合拳”,著力打通沿邊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最后一公里”。
開展沿邊屯級黨組織“百日攻堅”,崇左市169個抵邊屯100%建立了黨支部,一大批邊民黨員亮明了身份,有了服務群眾的舞臺;隘江村岜權屯成立了黨支部,議事決策有了主心骨,不滲水的石板路變了樣,村屯有了新面貌,群眾真正感受到黨組織就在家門口、黨員就在身邊。
此外,廣西壯族自治區還出臺了激勵抵邊村“兩委”干部擔當作為的若干措施,讓抵邊村干部在政治上“有奔頭”、工作上“有勁頭”、待遇上“有甜頭”,調動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增強村干部崗位的吸引力,350多名優秀邊民進入后備村干部隊伍?!拔疑蟼€月領到了4000多元的工資,相較過去待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靖西市岳圩鎮懷光村黨支部書記黃玉美說。
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興邊富民一線,縣鄉兩級黨委將一批表現優秀的青年邊民培養發展成黨員,在脫貧攻堅戰中挑大梁。防城港市在沿邊5個鄉鎮全覆蓋成立青年人才黨支部,聯系農村優秀青年、培養后備村干部;崇左市17個抵邊村目前有入黨申請人95名、入黨積極分子71名,同比分別增長18.8%、86.8%。
問題:責任難壓實、資源難整合
求解:創新機制、理順關系,聚集各方力量,繪就黨建引領發展“同心圓”
“遇到問題要找人,說起來人人都有責,實際上沒人負責,有心也使不上勁?!狈莱歉凼蟹莱菂^里火村黨支部書記丁大營回想起開始組織邊貿運輸隊時的情景,不由感嘆。
如何理順關系、整合資源、凝聚力量,推動邊境地區發展和邊疆治理可持續發展?這是擺在沿邊各級黨組織面前的重要課題。“一時解決問題不難,難就難在長久解決、長抓長效,達到‘優解’?!弊灾螀^黨委組織部分管負責人說。
“在水口鎮合平村,我看到縣鄉村屯四級都設立了‘邊長制’,黨組織書記擔任‘邊長’并負責興邊富民工作,帶領群眾挖掘優勢、脫貧致富。這些做法,值得借鑒和推廣?!痹诮谡匍_的全區抓黨建促興邊富民工作推進會上,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主要負責人點出了基層探索的“活經驗”。
廣西壯族自治區委組織部門向基層學習、向群眾學習,把基層有效探索總結出來、推廣出去,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機制。廣西推動建立興邊富民“書記抓、抓書記”責任制,壓實邊境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興邊富民責任?!柏熑沃坡鋵嵑螅吘掣黜検聞照嬲袑H俗?、有專人管了,政策措施能夠第一時間落實到基層、村屯?!饼堉菘h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龍寶淞說。
為解決邊境地區條塊資源難整合、上下銜接不貫通的問題,廣西全面實施邊境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各邊境市縣輪值定期舉辦聯席會議,交流經驗、互通有無。全面推行“大黨委”制,把駐邊駐地單位組織起來,由駐邊單位負責人擔任兼職委員,推動黨建工作聯做、基層治理聯抓、脫貧攻堅聯促、口岸管控聯防、服務難題聯解。在鄉鎮大黨委統籌領導下,里火村的邊貿互市運輸隊已經發展到40支,帶動600多名貧困邊民就業脫貧,每月人均增收3000多元,邊民依托邊貿捧上了“金飯碗”。
開放發展是大趨勢,邊疆治理是大文章。“我們將繼續以創新為動力,構建黨建引領邊疆治理新機制,把邊境各方力量和資源集聚起來,繪就邊境開放發展最大同心圓。”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主要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