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林
(甘肅省古浪縣第三中學,甘肅武威 733100)
在高中階段,數學的難度系數增大,對于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時,不僅要關注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還要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數學思維等,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對此,教師在開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時,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增強師生互動,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理解數學知識,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的中心,往往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教學經驗開展教學,單調乏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難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無法充分凸顯自身的主體地位,嚴重制約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無法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1]。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面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新要求,教師應積極尋求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借助有效的師生互動,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互動式教學模式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知規律等,科學制訂教學計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學習,最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2]。
互動式教學模式具有三個獨特的特點:(1)提倡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被束縛在特定的思維框架中。而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帶著疑惑進行探索學習,并在教師的幫助下解決問題。(2)營造平等、自由和開放的教學氛圍。傳統教學模式片面強調教師的權威,在教學中無法實現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而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下,教師給學生營造了開放、自由的教學氛圍,建立了良好、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觀點。(3)強調以人為本,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主體,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其積極性、主動性無法得到有效發揮。互動式教學模式有效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而互動式教學模式更加重視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在互動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自信心,保障互動式教學的順利開展[4]。
在互動教學模式下,教師基本上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的,不僅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學習,還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將學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切實關注師生互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幫助其解決問題,保證互動式教學的順利進行[5]。
互動式教學模式對于課堂氛圍要求較高,教師只有給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的互動學習,最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結合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和思考,最終得出相應的結論。因此,在開展高中數學互動式教學時,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整理、分析,并從中提煉出互動問題,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互動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最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6]。例如,在教學“指數”一課時,教師在開展互動式教學時,可創設互動問題情境: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細胞分裂時的狀態,從1 個分裂到2 個,從2 個分裂到4 個……接著提出問題:“細胞以此類推地分裂下去,大家可以從細胞的分裂狀態中,找到細胞個數與分裂次數之間的函數關系嗎?”從而引導學生以良好的學習狀態積極參與到指數函數的探究學習中,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多數學生喜歡新鮮的事物,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心。針對學生這一學習特點,教師在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時,應改變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根據高中學生的認知規律、知識掌握情況和教學內容,科學地設計數學游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高中數學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7]。例如,在“概率”的互動教學中,教師可采用數學游戲進行教學:先將一定數量的玻璃球、乒乓球放到一個非透明的紙盒子中,并將各種球進行編號,然后讓學生摸球,并提出問題:“在大家摸球的時候,能夠摸到奇數乒乓球的概率是多少?”這一數學游戲使數學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增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重視把握高中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性,將生活案例融入數學理論知識教學中,以達到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目的[8]。同時,借助生活案例開展教學是開展互動式教學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開展高中數學互動式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案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課堂互動,進行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性學習[9]。例如,在教學“空間幾何體”時,為了激發學生的互動欲望,教師可帶領學生到操場上觀察學校的教學樓,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將教學樓作為一個長方體,對單個教學樓進行多個組合后,會形成一個什么樣的空間幾何體?它的三視圖又是怎么樣的?”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降低了教學內容的理解難度,還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互動學習中,提升了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高中數學互動教學模式下,問題是引導學生開展互動的關鍵。據此,在進行高中數學互動教學時,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高質量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互動熱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互動學習中[10]。具體來說,在設計數學問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設計的數學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防止由于設計的問題難度過大或過小,而影響學生的互動熱情。
例如,在教學“合情推理”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先給學生展示一組數字:41、43、47、53、61、71、83、97,然后引導學生對其進行仔細觀察,探究其中的規律。在觀察和討論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認為這是一組質數,有的學生認為這是在數字后面加偶數……接著,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這一組數字,推導出一個通項公式,得出后面的幾項數字。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還使學生了解了數學問題的生成過程,從而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11]。
在高中數學互動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為學生打造溝通、交流的平臺,引導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推進互動學習的深度。具體來說,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然后引導學生緊緊圍繞合作探究的內容進行思考和交流,完成對高中數學知識的探究學習[12]。例如,在教學“隨機事件的概率”的相關內容,教師可先組織學生做擲骰子、拋硬幣等數學游戲,引導學生在數學游戲中總結數據、歸納結論,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和分析,總結隨機事件的規律。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探索學習,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取互動式教學模式,通過創設互動情境、設計數學游戲、利用生活案例、精心設計課堂問題、小組合作學習等教學手段,在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