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春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穆圩中學,江蘇連云港 222213)
初中生物學科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知識信息探究處理能力。生物作為一門實驗學科,其知識的展現與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實驗教學的基礎上的[1]。因此,實驗教學對生物學科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基于此,初中生物教師要以《新課標》為準則,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開展有效的實驗教學。
在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中,很多教師故步自封、觀念陳舊,采用單一講解的方式進行生物教學,對于一些該用實驗來開展的教學內容,仍然采用講授和板書的方式來讓學生理解[2]。即使在實驗教學中,其教學形式也基本是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學生雖然可以通過對實驗過程的觀察,掌握一些生物知識,但無法培養綜合能力。
除了教師自身存在的觀念問題外,學校實驗室硬件短缺的問題也很嚴重。由于地方發展情況不同,很多學校的生物實驗室并沒有建設起來,室內的儀器多年處于塵封狀態,只有在上級領導來校檢查時,才會短暫開放生物實驗室[3]。在這種情況下,生物實驗室的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并且,實驗室中的儀器存在嚴重的短缺問題,很多中學實驗室必備的儀器都沒有購置全。除此之外,實驗耗材短缺的現象也非常普遍。在生物實驗后,被消耗掉的藥品和實驗材料遲遲得不到補充,使得一些學校的生物實驗室處于閑置狀態,生物實驗教學自然無法順利進行[4]。
完善的硬件設施是進行生物有效實驗教學的重要前提,生物實驗室如果不能正常開放,那么無論初中生物教師有多好的實驗素養、多強的實驗教學能力,也無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學校要正確認識生物實驗教學對學生發展的作用,應盡可能多地加大對教學資源的投入,為生物實驗室購置初中教學必需的生物實驗儀器,同時也要確保實驗耗材的充足供應,以免由于實驗耗材的不足導致生物實驗教學無法進行[5]。除此之外,學校還應準備一筆專項資金作為實驗室的儲備資金,用來維持生物實驗室的正常運轉和對破損儀器的及時更換。只有生物實驗室這一硬件儲備完善起來,生物實驗教學才能順利進行。
為了進行有效的生物實驗教學,初中生物教師應積極革新自己的生物教學理念。在傳統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受錯誤實驗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很少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致使學生對實驗僅是紙上談兵,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煉。基于上述問題,初中生物教師應按照《新課標》倡導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實驗,讓學生通過對相應生物問題的實驗探究,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從而實現對學生思維的有效訓練,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6]。
例如,在教學“環境影響生物的生存”的相關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教師可以因地制宜地適當調整關于這部分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動手操作“光照和水分對植物生存的影響”的實驗。在實驗開始前,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本次實驗要用到的材料“四盆生長情況相仿的植物幼苗”,再向學生講解實驗的設計原理。其中,教師應注意不要將實驗設計步驟的原因直接講授給學生,而是要用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學生自主推理出該實驗的操作過程。然后,在進行實際的實驗操作時,教師應負責指揮和引導,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在實驗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植物幼苗的生長狀態完整地記錄下來,以確保實驗的準確度。在實驗結果尚未形成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他們猜想哪一株幼苗長得更旺盛,并說出自己的理由,待實驗完成后,再帶領學生揭曉結果,看看哪些學生的猜想是符合實際的[7]。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師生的合作也促進了師生感情的加深。
在初中生物實驗中,一些實驗需要學生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若學生不能靜下心來,嚴謹地執行實驗的操作,就很有可能導致實驗的失敗。初中學生的學習意志力較弱,很容易在實驗過程中感到厭煩。此時,教師可以利用興趣對學生的促進作用,促使學生堅持完成實驗。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生物實驗的興趣,初中生物教師在布置實驗任務時可以參考情境教學的方法來創設相關的實驗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進行生物實驗[8]。
例如,在教學“植物的生長發育”的相關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觀察種子萌發的過程”這一實驗。由于植物的萌發需要一定的時間,萌發的過程需要學生耐心、仔細地觀察,在進行這一實驗前,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科學家事例,讓學生向科學家學習,以他們為榜樣,培養刻苦鉆研的精神,靜下心來慢慢觀察實驗的過程。
初中生綜合能力較低,讓其獨立設計生物實驗是不現實的,生物實驗依然需要教師來設計。這就意味著,生物實驗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生物實驗設計的制約。在設計生物實驗時,為了保證實驗的有效性,教師應從教材內容入手,結合學生的學情與學校實驗室的實際情況對實驗內容進行改進,給予學生較好的實驗體驗,使學生通過實驗提高綜合能力[9]。
例如,在進行“探究唾液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這一實驗時,由于唾液酶僅能在37℃保持最高的活性,而水的溫度會隨著熱量的散失而迅速下降,因此如何保持水溫是該實驗操作的主要難點。一般來說,生物教師常用加入冷熱水的方式來調節溫度,或使用酒精燈對燒杯適當進行加熱,但這兩種方法在實際的生物實驗中操作起來比較麻煩。基于此,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方法對該實驗進行改進,可以利用保溫杯替換實驗所用的燒杯,從而降低熱量的耗散速度,也可以使實驗操作更便捷[10]。再如,在進行“觀察花的結構”這一實驗中,花種類的選擇會對實驗產生較大的影響,有的花朵獲取難度較大,而有的花朵觀察效果不好,此時教師應選擇合適的花朵進行實驗。在此,筆者推薦教師使用豌豆花進行實驗,這種花取材非常方便,并且相比于桃花,其胚珠非常明顯,更加易于觀察。
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中,如果有些教學內容直接讓學生進行實驗,學生對其缺乏明確的認知,實驗教學效果就會較差。為了促進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進行,生物教師應注意開展實踐活動,即在實驗開始前,先讓學生對研究對象進行細致觀察,收集其基本信息,以便于為實驗做好準備[11]。
例如,在進行觀察植物相關部分(花、果實、葉片)的實驗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室外選取合適的觀察對象,并在學生采集植物前,向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讓學生對植物進行篩選,以確保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所選取的植物,從而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讓學生參與實驗準備環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實驗的印象,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學生思維與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增強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學校要重視生物實驗教學對學生發展的重要作用,加大資金投入,建設并完善初中生物實驗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探究性實驗的運用,通過合理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同時要采取適當的方式、方法來創設實驗情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實驗中,激發學生的探究動力,也要深入鉆研初中生物教材,結合教學實際對實驗進行合理的設計和調整,增強實驗的可操作性,從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