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蘭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
文藝復興時期關于大衛的雕塑非常多。藝術家對這個最著名的猶太君王的描寫,暗示了佛羅倫薩尤其是美第奇家族蒸蒸日上的政治氣度和獨立自主的追求。本文對三位雕塑巨匠多納泰羅、韋羅基奧與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大衛》進行了分析。
多納泰羅,活動于文藝復興的早期,他是藝術匠人的學徒,主業是雕塑。后來,前往羅馬城,在那里他見識了無數的古羅馬雕塑作品,開闊了眼界,積累了技術資源。之后,多納泰羅開創了一個嶄新的雕塑審美時代,他將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藝術表現手法與基本形式相結合,一掃前文藝復興時期那種保守的雕塑風格。他的作品不僅真實而且具備非常強烈的古典主義理想模式。古希臘的審美認為,人的身體是最完美的自然物,于是當古希臘藝術在擺脫古埃及的形勢束縛之后,自身的創作達到了高峰期,一個真正的古典主義美學概念類型出現了,那就是裸體。多納泰羅的作品正是體現了這樣的古典主義風格,才在沉浸了千年的哥特藝術風格之后獨樹一幟。從整體上看,多納泰羅將大衛塑造成一個少年的形象,大衛寧靜的表情體現了古典主義理念中對神祇或英雄的表現手法。他的站姿成對立平衡狀態,一只腳踩在歌利亞被割下的頭顱上。比例協調、曲線順暢的裸體體現了無限的美感(見圖1)。值得一提的是,多納泰羅用了一種非常巧妙的方法讓觀眾真切地體會到眼前的大衛是一個尚未發育完全的青少年,進而歌頌了他的勇敢和偉大。就是通過雕塑身上略顯肥大的配飾,強烈地突出了“青少年”這個概念。
科西莫·美第奇出資定制的大衛雕像,自完成之后便陳列在他的宮殿之中。三十多年后,韋羅基奧接受洛倫佐·美第奇的委托,也制作了一件大衛的青銅雕像。為了在藝術形式和風格上不落前人窠臼,韋羅基奧別出心裁,讓瘦削、稚氣的大衛穿上皮質的無袖上衣和短裙,用和大衛身材相稱的短劍代替多納泰羅作品中的長劍(見圖2)。韋羅基奧將人體的重量感和年輕人既柔軟又緊張的肌肉組織都處理得自然協調,大衛腳邊放著被他殺死的巨人歌利亞的頭顱,這也和多納泰羅的作品不同。前者是一顆完全暴露的可怖的頭顱,后者卻完全被頭盔所覆蓋。在藝術形式處理方面,韋羅基奧不像多納泰羅那樣只強調古典的平靜和松弛的“封閉”形式,而是采取了“開放”形式。大衛手中的劍和凸出的肘臂突破了人物的側面輪廓,劍的傾斜方向和肘的彎曲程度增強了“運動”的感覺,強調了這位勝利者仍然保持著一種警惕的緊張狀態。
在多納泰羅之后的一百年,佛羅倫薩又誕生了一位偉大的雕塑家,他就是被譽為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米開朗基羅。他在1501 年,接受了教堂的委托,用一塊巨大的被閑置了近半個世紀的大理石制作了一件不朽的巨作——《大衛》。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后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斗時的狀態。在這件作品中,大衛是一個肌肉發達、體格勻稱強壯的青年形象。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拿石塊,右手下垂,頭扭向左側,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仿佛正在搜索遠處的敵人,隨時準備投入一場新的戰斗。在藝術技巧上,米開朗基羅以解剖學為基礎,將人體結構和全身的肌肉都表現得極為合理、極為自然,同時對手的關節和大腿進行加長,手和腳稍大,這對一個少年來說是正常的。面部表情也非常逼真,大衛雙眉緊鎖,目光炯炯,全神貫注,顯示出壓倒一切敵人的威武姿態(見圖3)。這件作品成為后世藝術家學習雕塑的楷模,是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圖1

圖2

圖3
多納泰羅和韋羅基奧的作品都對米開朗基羅后來的藝術創作產生了影響。三位巨匠用不同的手法表達了他們心中的大衛王,他們接力式地將歐洲文藝復興的雕塑藝術推到了最高峰。